孫中山為何重用蔣介石
導語:蔣介石的某些見解和作為贏得了孫中山的歡心。孫中山經(jīng)過實際考察,雖然對蔣介石的有些做法不甚滿意,但畢竟認為他是個不可多得的軍事人才。
1918年3月5日,蔣介石接到孫中山急電,由上海趕赴廣州。這是孫中山首次起用蔣介石。
1917年9月20日,蔣介石寄給孫中山一份《對北軍作戰(zhàn)計劃》;10月,蔣介石又寄《滇粵兩軍對于閩浙單獨作戰(zhàn)之計劃》,引起孫中山重視。
此時,孫中山身邊正缺乏軍事人才,遂于3月5日電召蔣介石南下。3月15日,孫中山派蔣介石到汕頭任職。后因粵軍中派系觀念很強,蔣介石難有作為,幾個月后即辭職。
孫中山為何重用蔣介石?孫中山在軍事上信任和重用蔣介石,是由于革命斗爭形式的需要,并有其深刻的歷史背景。
孫中山在領導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過程中,自始自終一直把武裝斗爭放在重要地位,經(jīng)過長期的不懈努力,終于推翻清王朝,建立中華民國。辛亥革命前后,孫中山進行武裝斗爭,主要依靠黃興等人。尤其黃興被稱為“最有力量,最有才具,最勇敢的革命黨人”。但因“宋案”之后,在是否武裝討袁和重新組建中華革命黨等問題上和孫中山發(fā)生分歧,繼而赴美長期不歸。這就使孫中山失去了以黃興為首的一大批在軍界和政界有影響的得力將領。他們的離去,無疑是一大損失。
中華革命黨時期,孫中山依靠的主要軍事領導人有陳其美、朱執(zhí)信、鄧堅、許崇智等人。陳其美早年加入同盟會,曾是上海青幫要人。孫中山組織中華革命黨時“他力排眾議”,第一個打手印加入,深得孫中山信任。護國討袁,陳在江浙一帶搞了一些軍事斗爭。1916年5月,被張宗昌部下刺殺于上海寓所;朱執(zhí)信是民主革命的理論家、社會政治活動家,曾被孫中山譽之為“革命中之圣人”,尚宣傳、著述甚多,軍旅之中頗有卓識,更為孫中山所倚重。但不幸1920年被桂系軍閥殺害于虎門;許崇智是孫中山部下軍界前輩,歷任要職,在福建、廣東軍隊中有一定影響。但出身貴門,沉湎酒色,運籌征戰(zhàn),頗顯才短。1921年,忠于孫中山、深明革命大義的青年將領鄧堅被陳炯明部下殺害,尤為孫中山痛心的是1922年6月16日,陳炯明公開叛變。這就更使孫中山感到軍中無人,亦是他在軍事上愈來愈信任和重用蔣介石的緣故。
孫中山和蔣介石的關系
蔣介石1908年經(jīng)陳其美介紹加入同盟會,1910年在東京首次見到了孫中山。1913年孫中山號召討伐袁世凱,蔣回國相助,二次革命失敗后,孫中山東渡日本,重組“中華革命黨”,蔣尚在滬秘密部署討袁軍事,乃首先宣誓加入。之后赴日本,面見孫中山,托付以重要革命任務。1914年蔣先后于上海及東北籌劃策動軍事,并研究革命哲學,最初以“弱肉強食,優(yōu)勝劣敗”為心得,后經(jīng)孫中山指正“大道之行,天下為公”才合革命的宗旨,并提示應研究《大學》《中庸》之道。蔣于是對于學庸之研究,終其一生,未嘗間斷。1917年張勛復辟,孫中山發(fā)動“護法運動”,蔣奉命留上海主持黨務軍事。1918年,蔣經(jīng)孫中山介紹,在陳炯明的粵軍中擔任作戰(zhàn)科主任,旋即因與陳炯明不合而離去。1922年6月陳炯明與孫中山?jīng)Q裂,發(fā)生炮擊廣州總統(tǒng)府事件,孫中山避難于永豐艦上,蔣聞訊后赴粵登上永豐艦與孫中山會合,協(xié)同指揮作戰(zhàn)40余天,8月9日脫險隨孫中山回到上海,著《孫大總統(tǒng)廣州蒙難記》,孫中山作序。1923年,孫中山將大本營遷回廣州,建立國民革命政府。同年,孫派蔣等人赴蘇俄學習蘇維埃體制的政治及軍事系統(tǒng)。1924年,蔣回到廣州。隨后,孫中山任命其為黃埔軍校校長,自此掌握國民黨軍權。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平逝世,當時蔣正率黃埔學生與教導團官兵三千人“東征”,攻克五華、興寧后,3月22日遙祭孫中山,誓言:“敬遵遺囑、繼承之志、實行國民革命、至死不渝”。一般認為國民黨汪精衛(wèi)將繼續(xù)領導國民黨,不過蔣所掌握的軍事力量使他擊退汪精衛(wèi),取得國民黨的主導權。
孫中山信任和重用蔣介石也經(jīng)歷了一個實踐認識的過程。
蔣介石早年在日本學習軍事,1908年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爆發(fā)后回國,在陳其美部下任職。開始在浙江運動新軍,曾率領敢死隊參加起義。后來回到上海,任滬軍第五團團長,幫助陳其美謀定江蘇。“二次革命”時曾帶領部隊進攻上海制造局和吳淞炮臺,失敗后逃亡日本。辛亥革命前后,孫中山對蔣介石的印象是“在我們的革命運動中我們正需要此人”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帝國主義忙于歐戰(zhàn),無暇東顧。根據(jù)形式發(fā)展,蔣介石向孫中山提出統(tǒng)一全國各省力量,擬以江蘇為根據(jù)地,“聚集精銳以赴之”的倒袁計劃。為了配合這個總體計劃,1915年蔣介石又親手擬訂了《蔣中正凇滬起義軍事計劃書》。其中包括起義的一般計劃、攻擊計劃、攻取吳淞以及經(jīng)營海軍與龍華炮臺等三個計劃。這與孫中山正籌備的全國性武裝起義,恰相吻合。1917年9月,孫中山南下護法,在廣東組織大元帥府,積極準備北伐。20日,蔣介石上書孫中山,提出《對北軍作戰(zhàn)計劃》。他對敵我雙方力量的分析和提出的以長江沿岸為主要戰(zhàn)場、先克武昌,次定南京,擊潰敵軍長江一帶的勢力后直搗北京的戰(zhàn)略設想,亦深得孫中山的贊揚和重視。于是,次年三月孫中山電召蔣介石到廣州協(xié)助策劃軍事,逐步得到重用。6月,陳炯明叛變炮轟總統(tǒng)府,孫中山避難永豐艦。蔣介石應孫中山電召由寧波回到廣東,登艦和孫中山一起指揮作戰(zhàn)。更加得到孫中山的信任。繼而,委任蔣介石為大本營參謀長。1924年5月2日,又委任蔣介石兼粵軍司令部參謀長。同日,特任蔣介石為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校長。1924年10月平定商團叛亂中,蔣介石表現(xiàn)堅決果斷,特別是軍校學生軍(其中不少是共產(chǎn)黨人、進步青年)在戰(zhàn)斗中發(fā)揮出來的決定性作用,使孫中山贊嘆不已。此后,孫中山親臨黃埔,檢閱軍校學生戰(zhàn)術演習。檢閱后和蔣介石談話中對黃埔軍校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這既是對黃埔軍校學生的高度贊揚,也包含著對蔣介石的信任。
由此可見,數(shù)年之間,蔣介石的某些見解和作為贏得了孫中山的歡心。孫中山經(jīng)過實際考察,雖然對蔣介石的有些做法不甚滿意,但畢竟認為他是個不可多得的軍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