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戰爭歷史簡介
北伐戰爭,是由中國國民黨領導下的國民政府以國民革命軍為主力,蔣介石為總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間發動的統一戰爭。于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的張作霖撤往東北并被日本刺殺于皇姑屯,其子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至此北伐完成,中國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北伐戰爭歷史簡介,希望對你有用!
北伐戰爭圖片
北伐戰爭基本簡介
是指1926年到1927年發生在中國大地上的,由廣東國民政府發動的反對北洋軍閥的革命戰爭。辛亥革命失敗后,北洋政府腐敗無能,軍閥內部派系林立,軍閥割據一方。廣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1924年,在中國共產黨的努力下,國共兩黨形成了統一戰線。1926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舉行特別會議,明確指出黨在目前的主要任務是推動廣東革命勢力向北發展。為了實現國家統一,結束軍閥割據的局面,1926年7月9日,廣東國民政府領導的國民革命軍十萬人正式出師北伐。在蘇聯軍事顧問的幫助下,北伐軍制定了正確的行動方針,首先向軍閥吳佩孚部隊盤踞的湖南、湖北進軍。共產黨人葉挺領導的、以共產黨員為骨干組成的第四軍獨立團是北伐先鋒。在各界民眾的支持下,北伐軍高歌猛進。進入湖北后,軍閥吳佩孚企圖憑借汀泗橋、賀勝橋的險要地勢阻止北伐軍的進攻。經過浴血奮戰,北伐軍終于在8月下旬攻下汀泗橋、咸寧和賀勝橋,擊潰吳佩孚主力,并在10月10日攻占武昌。在戰斗中,葉挺獨立團戰功卓著,所在的第四軍被譽為“鐵軍”,葉挺更是被譽為北伐名將。曹淵等一批共產黨員在戰斗中壯烈犧牲。與此同時,北伐軍向江西進軍。經過艱苦戰斗,11月占領九江、南昌,并一舉殲滅了軍閥孫傳芳的主力。同時,福建、浙江等省的軍閥也紛紛倒向北伐軍。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僅半年,就取得了驚人的進展,控制了南方大部分省區。國民革命軍馮玉祥部也控制了西北地區,并準備東出潼關,響應北伐軍。北伐戰爭的勝利大局已定。北伐途中,中國共產黨各級組織在廣東、湖南、湖北等省領導工農群眾積極參與運輸、救護、宣傳、聯絡等工作,為北伐勝利進軍提供了有利保障。1927年4月和7月,蔣介石和汪精衛先后在上海和武漢發動反革命政變。北伐戰爭的勝利果實被竊取。
北伐戰爭是在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反對帝國主義,反對軍閥”的口號下進行的。在北伐進軍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在軍隊、政治工作以及發動工農群眾反面作出了巨大貢獻。
北伐戰爭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在中國的統治,基本消滅了北洋軍閥,為以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開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