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馬洪線基本介紹
麥克馬洪線(Mc Mahon)是一條由英國探險家為印度測量時劃的一條位于英屬印度和西藏的邊界。其走向起自不丹和西藏交界地圖,沿分水嶺和山脊線至云南的獨龍江流域,將傳統上西藏當局享有管轄權、稅收權和放牧權的約9萬平方公里領土都劃進印度去。中國政府一直堅持正確的立場,絕不承認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麥克馬洪線基本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麥克馬洪線圖片
麥克馬洪線基本簡介
1914年3月11日,在西姆拉會議上,關于西藏的劃界問題,英印政府外交大臣麥克馬洪構想了一條印藏分界線,以喜馬拉雅山脊分水嶺的連接線作為界線。麥克馬洪又利誘西藏噶夏的代表,背著中國北洋政府代表,搞了一份劃界換文。
麥克馬洪正式交出英方調停約稿11條,內容包括:中國對西藏擁有宗主權并承認外西藏有自治權,所有外藏內政由拉薩政府掌理,中國不改西藏為行省,西藏不有代表于中國議員或類似之團體;中國于西藏不派軍隊,不駐文武官員,并不辦殖民之事;英藏議訂新通商章程;英國商務委員可于必要時隨時帶衛隊前往拉薩等。約稿將青海的大部分及四川西部均劃入西藏界內,其中再劃為內藏與外藏。允許中國在西藏有衛隊100名。
當時對西藏擁有主權的中國政府并不知道這是怎么回事,__喇嘛和噶夏政權也未給其參加西姆拉會議的代表有劃界的授權,后來了解了情況的噶夏政權對麥克馬洪畫的線不予承認。
當20多年后,英國政府正式把麥克馬洪線標入地圖和政府文書后,也遭到南京國民政府的反對。1947年,當剛獨立的印度在南京建立大使館時,國民政府也對印度代辦明確表示了不承認麥線的態度。
麥克馬洪線歷史背景
1913年10月13日,西藏、英國和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北洋軍統政府)的代表在西姆拉舉行三方會談。西藏餓立場是要求承認和保證其完全完整的獨立地位,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則堅持西藏是中華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求擁有西藏的外交和國防權利,以及一定程度的地方行政權利,英國則以劃分外藏和內藏的方案進行調和,并據此達成了一個三方協議,但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最終拒絕在協議上簽字,并拒絕承認英藏雙方簽訂的任何條約和協議,即所謂的“麥克馬洪線”單方面將部分西藏領土劃歸印度。結果這次會議并沒有任何成效,而中國亦一直沒有承認過麥克馬洪線,直至1947年印度獨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個邊境問題一直都是懸而未決。
當20多年后,英國政府正式把麥克馬洪線標入地圖和政府文書后,也遭到南京國民政府的反對。1947年,當剛獨立的印度在南京建立大使館時,國民政府也對印度代辦明確表示了不承認麥克馬洪線的態度。
1913年10月13日,英國、中國中央政府(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和中國西藏地方的代表在西姆拉舉行三方會談。西藏地方要求承認和保證其完全完整的獨立地位,中國中央政府則堅持西藏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求擁有西藏的外交和國防權利,以及一定程度的地方行政權利,英國則以劃分外藏和內藏的方案進行調和。三方代表草簽了一個三方協議,但中國中央政府拒絕承認草簽,拒絕在正式協議上簽字,同時聲明不承認英藏雙方簽訂的任何條約和協議,結果這次會議并沒有任何結果。
麥克馬洪線是英印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背著中國中央政府的秘密交易,中國政府一直不承認過麥克馬洪線的合法性。
整個中印邊界全長1700公里,分東、中、西三段。在每一段邊界上都有爭議領土。
麥克馬洪線現狀介紹
1949年后,中國繼續不承認麥線。
新成立的印度在處理國際事務方面比中國人表現的成熟和狡猾,他們充分利用了中國人對自己的依重,完成了當年英國人也未能實現的領土擴張。英印統治期間,雖然公布了麥克馬洪線為邊界,但是英國人也僅僅在極個別地區,試探性地侵入門隅和察隅地區,不敢放膽占領。1950年初,印度軍隊則大膽越過西山口進軍達旺,到1954年印軍完全控制麥線以南原西藏的門隅-洛隅-下察隅地區。印度政府為此成立了東北邊境特區進行管轄。
1954年6月,周恩來和尼赫魯進行第六次會談,周恩來說:麥克馬洪線不僅中印邊界有,而且在中緬邊界也有,這是英國殖民主義者造成的,他們用鉛筆從喜馬拉雅山畫過來,就像瓜分非洲一樣。因此,這條線中國政府不能承認,但是目前維持現狀,雙方都不要越過這條線。尼赫魯表示:如果有機會,雙方協商進行調整 。
在1956年10月吳努訪問中國與周恩來全面商討如何解決中緬邊界問題時,雙方都談到了中緬邊界北段的“未定界”問題和“麥克馬洪線”問題。周恩來明確表示:“‘麥克馬洪線’中國政府是不能承認的,那是英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留下的,是非法的,中國人民和緬甸人民不能負這個責任。現在兩國獨立了,又是友好國家,新中國政府可以根據新的情況與新的關系,可以從現實情況出發考慮‘麥線’問題,但不能用‘麥線’來劃界。”
周恩來在1956年對尼赫魯介紹中緬邊界談判的情況時,也特別提到“麥克馬洪線”問題,周恩來說:“這個線是不合法的,中國歷屆政府都不承認,新中國政府自然也不能承認。這是英國侵略中國的產物,中印兩國人民不負這個責任。現在中國、印度、緬甸都獨立了,我們應該根據新的現實情況,加以現實的解決。
時至今日,不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或中華民國政府都堅持要恢復麥克馬洪線以南的原來邊界。結果這條邊界引致1962年的中印戰爭。今日中印實際控制線與此線走向比較相近,但并不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