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錫山的歷史評價
時間:
志藝2
民國
閻錫山統治山西達38年,歷任北方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第二戰區司令長官等職位。
閻錫山的歷史評價
孫中山于1912年9月視察太原時曾說:“去歲武昌起義,不半載竟告成功,此實山西之力,閻君百川之功。……倘非山西起義,斷絕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閻錫山夤緣時會登上都督寶座并獲得如此評價,在國內是僅有的一人。
《財經國家周刊》:在民國一眾赳赳武夫中,閻錫山卻出人意料地對工業建設、貨幣政策、財稅體系乃至整個經濟運行規律有深入而切實的把握。在他幾近40年的全盤掌控下,山西這樣一個無論地理方位和資源稟賦都毫無優勢的內陸省份,在整個民國時代的滿目瘡痍之中保持相對的富庶、平靜,可謂是全盤失敗的民國經濟財政史上一絲微弱的亮色。
鳳凰網:閻錫山識時務,也擅長打小算盤,他的一舉一動不但牽動著政局,還引發了種種爭議,他擁護蔣介石,卻也反過蔣,他圍剿紅軍,卻又和八路軍聯合抗日,他投身抗戰,可是也小心避免得罪日本人。對于家鄉山西的發展規劃,閻錫山親力親為,不遺余力,他搞水利,推廣蠶桑,發展教育,還建起太原兵工廠和火藥廠,山西從貧瘠的農村蛻變成為進步的模范省。
《文匯讀書周報》:“作為山西的‘模范督軍’,閻錫山實際上處在一個獨立王國之中。盡管當時晉西南地區還存在糧食短缺,但閻錫山為一千一百萬人帶來了繁榮,在中國,他們最富裕,因而他便顯得出類拔萃。”這些溢美之詞出自美國《時代》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