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的歷史生平評價
胡適曾任北京大學校長、臺灣中央研究院院長、中華民國駐美大使等職,1962年2月24日因心臟病猝發于臺北逝世。
胡適的歷史評價
胡適是一個書生,說不好聽一點,就是一個書呆子。舉一小事稱,胡適一次會議前聲明要提前退席,會上忽而有人談到《水經注》,胡適之先生立即精神抖擻,眉飛色舞,口若懸河起來,乃至忘了提早退席這件事。——季羨林評
對于這樣一個啟蒙式的人物,既不能用中國傳統經師的標準去衡量他,也不能用西方近代專業哲學家的水平去測度他。他在西方哲學和哲學史兩方面都具有基本訓練則是不可否認的。這一點訓練終于使他在中國哲學史領域中成為開一代風氣的人。——余英時評
胡適之先生的了不起之處,便是他原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開山宗師,但是經過五十年之考驗,他既未流于偏激,亦未落伍。始終一貫地保持了他那不偏不倚的中流砥柱的地位。開風氣之先,據杏壇之首;實事求是,表率群倫,把古老的文明,導向現代化之路。——唐德剛評
在當時的北京大學,交游之廣,朋友之多,他是第一位。是天性使然還是有所為而然,這要留給歷史學家兼心理學家去研究;專從現象方面說,大家都覺得,他最和易近人。即使是學生,去找他,他也是口稱某先生,滿面堆笑,如果是到他的私宅,坐在客廳里高談闊論,過時不走,他也絕不會下逐客令。——張中行
胡先生,和其他的偉大人物一樣,平易近人。‘溫而厲’是最好的形容。我從未見過他大發雷霆或盛氣凌人。他對待年輕、屬下、仆人,永遠是一副笑容可掬的樣子。就是在遭到挫折侮辱的時候,他也不失其常。‘其心休休然,其如有容。——梁實秋
胡適之有一種西方人所說的‘磁性人格’(magnetic personality),這種性格實非我國文字里什么‘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等形容詞所能概括得了的。有這種稟賦的人,他在人類群居生活中所發生的社會作用,恍如物理界帶有磁性物體所發生的磁場。它在社會上所發生引力的幅度之大小,端視其在社會中影響力之高低;影響力愈高,則幅度愈大。……能使社會上普遍的‘敬’而‘愛’之者,那就是胡適之這種具備有磁性人格,而在社會上又無拳無勇,既不招忌,又不惹恨的傳統社會里所產生的所謂‘清流’了。——唐德剛
適之先生的是緊緊的關著門,門上粘一條小紙條道:“內無武器,請勿疑慮。”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這樣的人——有時總不免要側著頭想一想。——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