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中正制有什么意義
時間:
志藝2
民國
積極意義
1、起到了選拔人才的作用,其選拔標準家世品德才能并重;
2、九品中正制的推行也剝奪了州郡長官自辟僚屬的權力,將官吏的任免權收歸中央,有利于加強中央的權力。
消極意義
九品中正制創立之初,評議人物的標準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但由于魏晉時充當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參預中正推舉之權,而獲得二品者幾乎全部是門閥世族,故門閥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選拔之權。于是在中正品第過程中,才德標準逐漸被忽視,家世則越來越重要,甚至成為九品中正制的主要標準,到西晉時終于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不僅成為維護和鞏固門閥統治的重要工具,而且本身就是構成門閥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到南朝時期,在中正的評議中,所重視的只是魏晉間遠祖的名位,而辨別血統和姓族只須查譜牒,中正的品第反成無足輕重的例行公事。到了隋代,隨著門閥制度的衰落,此制終被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