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國運動的背景是什么
說到孫中山,首先想起的是辛亥革命和三民主義,其次便是護國運動。那么,護國運動發生的背景是什么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護國運動的背景是什么,歡迎大家閱讀。
護國運動的背景是什么
兩千多年的中國封建帝制被辛亥革命所推翻,建立了中華民國。然而,孫中山領導下建立的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還不滿100天,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就被北洋軍閥袁世凱奪取。在竊取了中央政權后,袁世凱倒行逆施,對外賣國,對內獨裁。討袁戰爭失敗后,袁世凱下令取締國民黨,取消國民黨議員資格和強制解散國會,圖謀復辟帝制。
為取得日本政府對復辟的支持,1915年5月與其簽訂賣國的“二十一條”。
8月,指使其親信、幕僚成立進行復辟帝制活動的“籌安會”。12月12日申令接受“推戴”為中華帝國皇帝,下令改次年為洪憲元年。在這種情況下,全國罵聲一片,反對袁世凱復辟封建帝制的斗爭,便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1915年底至1916年云南等省組織護國軍,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維護中華民國民主共和制度。
護國運動的結果如何說到孫中山,首先想起的是辛亥革命和三民主義,其次便是護國運動。那么,這場轟轟烈烈的護國運動,它的最后結果是什么呢?
護國戰爭的主要戰場在川南。但同時,護國軍還在湘西和滇東南兩個戰場上同時給北洋軍以沉重打擊。3月15日,陸榮廷乘機在柳州宣布廣西獨立,粉碎了袁世凱從后路進攻護國軍的陰謀。李烈鈞進軍廣東,護國戰爭進入高潮。
袁世凱見大勢已去,被迫于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派人與蔡鍔談判議和,妄圖退保總統地位。但護國軍沒有受騙,堅持袁世凱不退位,就無調停可言。蔡鍔同意自3月31日起停戰一周,目的在于爭取時間,籌劃軍備。陸榮廷一面北攻湖南,一面配合李烈鈞進攻廣東,迫使龍濟光于4月6日宣布獨立。5月8日,獨立各省在廣東肇慶成立軍務院,宣布指揮全國軍政,與袁世凱政權相對立。此時孫中山也發表宣言,命令各地中華革命軍務必與討袁各派協同作戰。
在護國軍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斗爭下,袁世凱集團內部分崩離析。浙江、陜西、四川、湖南等省紛紛宣布獨立。袁世凱真正成了孤家寡人,1916年6月6日,他憂憤交加,一命嗚呼,結束了可恥的一生。6月29日,繼任大總統黎元洪宣布恢復“臨時約法”和國會。參加護國運動的各派政治力量以為大功告成。7月14日,唐繼堯宣布撤銷軍務院。接著,中華革命黨也宣布停止一切軍事行動。護國運動至此結束。
看了“護國運動的背景是什么”還想看:
1.護國運動的背景是什么
2.護國運動的簡介
3.二十一條有什么簽訂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