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運動簡介
新文化運動是中國歷史上一場意義非凡的運動。這場運動從開始到結束都有它的發展過程。關于新文化運動的相關過程,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
新文化運動的背景
高舉“民主”和“科學”兩大旗幟的新文化運動在胡適、魯迅、陳獨秀等一批接受過西方先進文化思想的人的帶領下順利而有序地進行著。考究新文化運動的背景,就可以發現,新文化運動的發動并非偶然,它是有道理有基礎的,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興起的一個運動。
新文化運動的背景使新文化運動的形成和發展成為必然。辛亥革命以后,西方先進的文化思想在中國得到進一步傳播,一部分文人作家的思想得到了啟蒙。像多骨諾米牌那樣,這一小部分新思潮的力量將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更多的人心里。新文化運動只是化學反應的催化劑,其作用在于加速推進民主共和思想的普及。作為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胡適等人對儒家思想進行了批判,反對文言,提倡白話。當時胡適還曾寫過一首白話詩《蝴蝶》,這被看做是新文化運動發展的又一階段。
在政治和經濟方面,新文化運動的背景也有其復雜性。當時,帝國主義加緊了對舊中國的侵略,軍閥統治下的中國也越來越暗無天日。被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軍閥這三座大山壓著的中國不堪重負,搖搖欲墜。在這個時候應運而生的新文化運動正是中國進行反帝反封建斗爭的體現。經濟上,民族資產階級重新登上政治舞臺,實行民主政治,發展資本主義這是順應民意,順應社會發展的。
新文化運動的主張
1915年,在中華大地上發生了一場文化改革的運動,這場文化改革使得中國的古典文化走向沒落,開啟了白話文的新篇章,反對影響人們遵守了幾千年的傳統,這場運動被人們稱為新文化運動,那么這次新文化運動的主張是什么呢?
辛亥革命后,袁世凱為了稱帝,開始大力倡導儒家經典,與封建勢力同流合污,這被當時許多資產階級所不能忍受,因此以陳獨秀等人為代表的激進主義者發動了一場文化革命。他們在這場新文化運動中提出了哪些主張呢?陳獨秀,李大釗等人接受了西方進步思想的影響下,他們發起的這場運動提倡人們要學習科學知識,反對封建迷信,認為封建迷信毒害了許多百姓;提倡人們要學習西方的民主社會,反對統治中國幾千年的獨裁專制制度,反對任何獨裁制度的復辟;并且由于白話文的通俗簡單,文言文的復雜難懂,新文化運動也主張人們學習簡單的白話文,而拋棄晦澀文言文。
新文化運動的主張得到了知識分子,特別是廣大青年學生的支持,他們紛紛參與到這場文化革命運動中,反對中國的封建壓迫的儒教文化,宣揚西方的民主,自由的文化。在中國的文化界形成了一次新的思想解放潮流,使得人們的思想得到解放。新文化運動的主張廣受知識分子的歡迎,也使得中國普通百姓的思想得到解放。
新文化運動如何發展
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情況具體是這樣的,起初是一些接受過新式教育的革命人士在意識到了中國封建統治是嚴重阻礙了社會發展,他們在思想上統一之后,便開始了運動的籌備階段,首先是通過對孔子的繼承還是批判開始的,因為當時有些人支持封建統治思想,也尊崇孔子的思想,可以陳獨秀等人為代表的新興知識分子,卻不同意這種觀點,因為他們認為要順從個人內心的想法,也就是為人類提供更多的自由。他們在這同時創辦了屬于他們自己的報刊,主要宣傳他們的思想,這樣新文化運動便轟轟烈烈的開始了。
緊接著便是新文化運動思想的傳播,主要內容都是圍繞推翻封建統治的,而且還引進了一些新思想,像民主,男女一視同仁,支持科學發展,這些思想的傳播,將新文化運動的發展置于了頂端,同樣他們一直在報刊上宣傳他們的新思想,步伐加快以后,便開始對文學形式進行新的改革,那就是要反對封建的那種古文言文,要用直白的話語來表達各種思想,這深層含義也是主要為了推翻封建統治,來引進資本主義發展,剔除其中的陋習,這樣一來,那些有為青年也意識到了這場運動的意義之大,便有更多的人加入了這場運動中,大力宣揚運動的中心思想。
此時新文化運動的發展隊伍壯大起來,思想也傳播的更為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