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女烈士游曦簡介
游曦(1908—1927)著名革命烈士。原名游傳玉,女,重慶巴縣人。游曦是英勇無畏的共產(chǎn)主義女戰(zhàn)士。她沖破封建枷鎖,投筆從戎。后參加廣州起義,獻身羊城。
游曦是巴縣籍人,本名叫游傳玉,生前家住重慶城大陽溝魯祖廟。游曦家里很窮,父親給人幫工織布,養(yǎng)不活一家人,還要靠母親幫人縫縫洗洗來補貼。她母親先后生了六個孩子,死了四個,只剩下她和她哥哥兩個。她哥哥從小就進了絲廠當童工。就這樣,一家人拼死拼活的,好不容易才把她拉扯大。
共產(chǎn)黨見游傳玉在“打狗驅黃”斗爭中覺悟高,表現(xiàn)得好,就讓她參加了青年團。入團那天,她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游曦,意思是她看到了曙光,她要迎著初升的太陽,為革命奮斗終身。
游曦第二次改名“打狗”運動中,二女師雖是把姓黃的校長趕跑了,但游曦還是被學校開除了,共產(chǎn)黨組織就安排她到重慶的中法大學去學習。
中法大學是一所革命學校,校長是共產(chǎn)黨有名的吳王章;童庸生就在這個學校當教務主任。學校的老師當中好多人都加入了共產(chǎn)黨,像楊闇公、冉均、周貢植、楊洵、李嘉仲這些人都在這里教書。游曦進校不久也加入了共產(chǎn)黨,還當上了青年團的支部書記。
第二年,剛滿十八歲的游曦就出面在巴縣圖書館召開了“重慶各界婦女聯(lián)合會”的成立大會,她在這個會上被選為宣傳部主任。過后,她就經(jīng)常到磁器口絲廠去做女工的工作,在那里辦起了女工夜校,還成立了女工工會。
游曦十九歲那年,北閥軍打下了武漢,黃浦軍校在武漢辦起了分校,派人來到重慶招生。四川各地的共產(chǎn)黨組織都選派了一些人去,重慶選派的人當中就有游曦。
但游曦母親知道情況后不讓她去,含著眼睛水勸阻她:“這些年,媽看到了你是個有志氣的人,比媽有出息。如今你能念上大學也就夠了,等你畢業(yè)后,找上個稱心如意的男人,過個不愁吃、不愁穿的安穩(wěn)日子,媽也就知足了。好生生的又鬧起要去當什么兵啊?媽不準你去!”
游曦知道媽媽是真心疼她,舍不得她,就耐心地對媽媽說:“媽,你一輩子這么辛苦的也沒過上一天好日子,是為什么?都只為窮人受壓迫,婦女沒有得解放。現(xiàn)在講男女平等,男人當?shù)帽藶樯恫荒墚敱?我是為了窮人能過好日子,為了婦女不再受人欺壓才去當兵。我決不過那種依靠男人能過活的日子,我要去改變這個社會,改變這個不合理的世道。”
“你說那些是好,也用不著去當兵嘛。俗話說,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好男都不當兵,你一個女孩子的當什么兵?不怕別個笑話!”
游曦(1908—1927)著名革命烈士。原名游傳玉,女,重慶巴縣人。游曦是英勇無畏的共產(chǎn)主義女戰(zhàn)士。她沖破封建枷鎖,投筆從戎。后參加廣州起義,獻身羊城。
游曦有一套做群眾工作的本事,媽媽怎么說得過她?于是幾下就把她媽媽說服了。之后的幾個晚上,游曦都沒有睡覺,趕做了四雙布鞋,連同平時慢慢積下來的兩塊大洋,一起交給了媽媽。
游曦知道參加革命就會有犧牲,這次進了軍校,將來就要上戰(zhàn)場,生死難以預料。為了表達自己的決心,她又把名字改成了游犧。意思是,為了革命,就是去死也要干到底。
那年年底的一天,她和被選送的學生羅瑞卿、李淑寧(即趙一曼)等三百多人一路,從重慶朝天門碼頭上船去了武漢,上了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