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蕭紅簡介
蕭紅(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著名女作家,原名張迺瑩,1911年端午節出生于黑龍江省呼蘭縣一個地主家庭,幼年喪母。1927年在哈爾濱就讀東省特別區區立第一女子中學,接觸五四運動以來的進步思想和中外文學。下面是中國作家蕭紅簡介。
求學經歷1927年秋季,蕭紅考入哈爾濱市東省特別區區立第一女子中學?,F為哈爾濱市蕭紅中學。在“東特女一中”,蕭紅除喜歡繪畫外,還廣泛閱讀中外文學作品,??习l表過她署名悄吟的抒情詩。1927年冬,哈爾濱學生聯合會組織反對日本在東北修筑鐵路的游行,學生們情緒高昂,紛紛請愿。蕭紅在這一抗日愛國運動中表現得堅定勇敢,一直站在斗爭的最前面。
1929年祖父去世,蕭紅十分悲痛,因為祖父是她最親的人。祖父去世后,她對家庭已沒有感情和留戀。1930年秋,蕭紅初中畢業。她不顧家庭反對,在表哥陸舜振的幫助下到北平,進入女師附中讀書。因為沒有家庭的支持,不久生活陷入困頓中。
顛沛流離1930年,為了反對包辦婚姻,蕭紅逃離家庭,與中學同學同居懷孕后被棄,困于旅館。困窘間蕭紅向報社投稿,并因此結識報社的蕭軍,蕭紅從此走上寫作之路,兩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
1931年1月,蕭紅寒假中離開北平返回呼蘭,被軟禁在家中。同年2月底,蕭紅再次去北平,不久未婚夫汪恩甲追到北平,到3月中旬,蕭紅與未婚夫一起離開北平回哈爾濱。此時,汪恩甲的哥哥汪大澄不滿蕭紅去北平讀書,代弟弟解除了與蕭紅的婚約,引發蕭紅的不滿,蕭紅到法院狀告汪大澄。庭審中,汪恩甲顧及哥哥的聲譽,違心承認解除婚約是自己的主張,與哥哥無關。蕭紅輸掉了官司,回到呼蘭,后隨家搬到阿城縣(現哈爾濱市道外區民主鄉)福昌號屯,被迫與外界隔絕。
1931年10月,蕭紅從福昌號屯經阿城逃到哈爾濱。一個月后,在走投無路、萬般無奈的情況下,與汪恩甲一起到道外十六道街東興順旅館同居。半年后,蕭紅懷孕,臨產期近,由于汪恩甲沒有足夠的錢(欠下的錢相當于5萬)交給旅館,棄蕭紅而去。蕭紅困居旅館,處境艱難,只好寫信向哈爾濱《國際協報》副刊編輯裴馨園求助,裴馨園與孟希、舒群等文學青年先后到旅館看望蕭紅,裴馨園多次派蕭軍到旅館給蕭紅送書刊,兩人日久生情,互相愛慕。
1932年8月7日夜,松花江決堤,洪水泛濫市區,由于蕭紅欠旅館的錢太多,旅館仍然不讓蕭紅離開。蕭軍趁夜租了一條小船,用繩子把蕭紅救下來,蕭紅得以擺脫困境,到裴馨園家暫住。不久她住進醫院分娩,孩子生下后因無力撫養而送人,后夭折。出院后,蕭紅與蕭軍住進道里新城大街(今道里尚志大街)的歐羅巴旅館,開始共同生活。因沒有固定收入,二人僅靠蕭軍當家庭教師和借債勉強度日,生活非常困苦。
創作之路1932年11月,蕭紅、蕭軍從歐羅巴旅館搬到道里商市街25號(今道里區紅霞街25號),有了自己的家。在上海,蕭紅、蕭軍經常到魯迅家做客,向魯迅請教。魯迅在梁園豫菜館請客,特意將蕭紅、蕭軍介紹給茅盾、聶紺弩、葉紫、胡風等左翼作家。這些人后來都成為蕭紅的好朋友,對她的創作和生活產生一定的影響。不久,葉紫、蕭紅、蕭軍在魯迅的支持下結成“奴隸社”,并出版了“奴隸叢書”,蕭紅由此取得了在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魯迅和許廣平不但在創作上指點他們,還十分關心他們的生活,像親人一般照顧他們,使這兩個異地青年在上海感受到家庭的溫暖。1933年3月,蕭紅參加了中共黨員金劍嘯組織的賑災畫展,展出她的兩幅粉筆畫。
1933年10月,蕭紅與蕭軍合著的小說散文集《跋涉》,在中共黨員舒群等人的幫助下,自費在哈爾濱出版。蕭紅署名悄吟,蕭軍署名三郎?!栋仙妗返某霭?,在東北引起了很大轟動,受到讀者的廣泛好評,也為蕭紅繼續從事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短暫幸福1934年6月,因《跋涉》中大部分作品揭露了日偽統治下社會的黑暗,歌頌了人民的覺醒、抗爭,帶有鮮明的現實主義進步色彩,引起特務機關懷疑,為躲避迫害,蕭紅、蕭軍在中共地下黨組織的幫助下,于逃離哈爾濱,經大連乘船到達青島。1934年,端午節前一天,舒群夫婦在大港碼頭接了二蕭,一起住在觀象一路一號。蕭軍在《青島晨報》任主編,蕭紅集中精力,勤奮寫作,不久完成著名中篇小說《生死場》。此間,他們與上海的魯迅先生取得聯系,并得到魯迅的指導與鼓勵,中國左翼文學一下子多了兩個實力作家。
在觀象一路1號居住的日子,二蕭徜徉在青山碧海之間,生活雖不足一年,但這是蕭紅成年之后最幸福的時光。蕭軍曾提到:“夏天我常常到海水浴場洗海澡,從我們家到海水浴場,來回都要經過荒島書店的門前,常到里面看看,喝杯茶,有時還要吃個西瓜。”
而二蕭在青島的日子也是貧困的,作家秋石曾提到,蕭紅在青島時經常咳嗽。一位名叫蘇菲的女學生常來他們家玩,建議蕭紅買杏仁露止咳,蕭紅說“報館發下錢來就去買點”。但她始終沒去買,也舍不得買。此時蕭軍為二人的生計,也在編輯工作之余,替別人跑腿出苦力。
蕭紅積極參加社會活動,與蕭軍、白朗、舒群等人在抗日演出團體“星星劇團”中擔任演員,以實際行動支持抗日,由于引起敵偽特務機關注意,劇團于公演前解散。
1936年6月15日,蕭紅作為最初發起人之一,與魯迅、茅盾、巴金、以群等六十七位作家聯合簽名發表《中國文藝工作者宣言》,反對內戰,號召愛國文藝工作者,發揮進步作用,創作優秀作品,積極行動起來,為祖國解放,民族獨立而斗爭。
情感破裂正當蕭紅、蕭軍在上海的生活逐漸安定下來,進行文學創作比較順利的時候,二人在感情上卻出現了裂痕。這是諸多因素造成的,包括蕭軍對待感情的態度,還有他的大男子主義,雖然他認為蕭紅有一定才華,但比不上自己,算是自己的附屬、陪襯。當越來越多人認為蕭紅才華在蕭軍之上時,二人的矛盾就變得尖銳。兩人的感情糾葛給蕭紅在精神上造成了很大的痛苦與煩惱,使她情緒低落,直接影響了寫作。
1936年7月16日,為了求得解脫、緩解矛盾,蕭紅決定用暫時的離別來彌補裂痕,只身東渡日本。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在上海逝世。噩耗傳到日本,蕭紅悲痛不已,她給蕭軍寫了一封信,在信中寄托了對導師的深切懷念。
1937年1月,蕭紅從日本回國,到上海后便去萬國公墓拜謁魯迅先生的墓,表達哀思;3月,她寫下《拜墓詩——為魯迅先生》,發表在4月23日的《文藝》上。4月,蕭紅至北平,與老友李潔吾、舒群見面。在北平沒住多久,蕭紅回到上海,和蕭軍的關系有所好轉,還參加了蕭軍編的《魯迅先生紀念集》的資料收集工作。
民族危亡1937年7月7日,爆發了震驚世界的“盧溝橋事變”。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在上??箲鹌陂g,蕭紅、蕭軍不顧危險,積極熱心地幫助日本進步作家鹿地亙夫婦躲過特務機關搜捕,保護他們安全轉移,脫離險境。9月28日,蕭紅、蕭軍與上海的一些文化人撤往武漢。在武漢,他們結識著名青年詩人蔣錫金,住進他在武昌水陸前街小金龍巷25號的寓所。不久,東北籍青年作家端木蕻良也搬來與他們同住。蕭紅、蕭軍與從東北各地流亡到武漢的舒群、白朗、羅峰、孔羅蓀等青年作家積極投身于抗戰文藝活動,并在武漢形成一個很有影響的東北作家群。
面對國土淪喪,民族危亡,蕭紅創作熱情高漲,毅然加入抗戰的文藝隊伍中,揮筆寫下多篇以抗日為主題的作品,《天空的點綴》《失眠之夜》《在東京》《火線外二章:窗邊、小生命和戰士》等散文的發表,對宣傳推動人民抗戰起到積極作用。
文化活動1938年1月,蕭紅、蕭軍和聶紺弩、艾青、田間、端木蕻良等人應民族大學副校長李公樸之邀,離開武漢到山西臨汾民族大學任教,蕭紅、蕭軍、端木蕻良在校擔任文藝指導員;2月,臨汾形勢緊張,“民大”要撤到鄉寧,蕭紅、端木蕻良隨丁玲率領的西北戰地服務團來到西安,蕭軍先是留下,后經延安也來到西安;4月,蕭紅與端木蕻良一起回到武漢,5月,兩人在武漢結婚。
1938年底,蕭紅在江津白朗家生下一子,孩子出生不久即夭亡。
1939年1月,蕭紅又回到重慶。此間,她應邀寫下一些紀念魯迅先生的文章,主要有《記我們的導師》、《記憶中的魯迅先生》、《魯迅先生生活散記》、《魯迅先生生活憶略》等。
1939年冬,蕭紅和端木蕻良搬到黃桷樹鎮上名秉莊,住在靳以樓下。
1940年1月底,蕭紅隨端木蕻良離開重慶,飛抵香港,住在九龍尖沙嘴樂道8號;2月5日,“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香港分會”在大東酒店舉行歡迎會,歡迎他們的到來;3月,蕭紅參加香港女校紀念三八勞軍籌備委員會在堅道養中女子中學舉行的座談會;8月3日,香港文協、青年記者協會香港分會、華人政府文員協會等文藝團體聯合在加路連山的孔圣堂召開紀念會,紀念魯迅先生六十歲誕辰,蕭紅在會上負責報告魯迅先生生平事項,紀念會上還演出了蕭紅到港后寫的啞劇《民族魂》。
因病身亡1941年4月,美國進步作家史沫特萊回國途經香港,特意到九龍看望病中的蕭紅。后來蕭紅聽從史沫特萊的建議到瑪麗醫院做全面檢查,才發現患有肺結核。同年10月份住院打空氣針治療,因受醫院冷遇,11月底蕭紅返回九龍家中養病。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九龍陷于炮火中。當天,柳亞子先生應蕭紅之約,到九龍樂道蕭紅住處去探望她。次日,端木蕻良和青年作家駱賓基護送蕭紅從九龍轉移到香港,住進思豪酒店。
1942年1月12日,日軍占領香港。蕭紅病情加重,被送進香港跑馬地養和醫院,因庸醫誤診而錯動喉管,手術致使蕭紅不能飲食,身體衰弱;1月15日,端木蕻良和駱賓基將蕭紅轉入瑪麗醫院,第二天,蕭紅精神漸復,她在紙上寫下“我將與藍天碧水永處,留下那半部《紅樓》給別人寫了”,“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1月21日,瑪麗醫院由日軍接管,蕭紅又被送進紅十字會在圣提士反設立的臨時醫院。
1942年1月22日,蕭紅與世長辭,在戰火紛飛中,寂寞地離開了人間,享年31歲。1月24日,蕭紅遺體在跑馬地背后日本火葬場火化后,葬于淺水灣。
創作風格
蕭紅是一位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女性作家,以其作品中悲喜交雜的情感基調,剛柔并濟的語言風格,以及獨特的寫作視角的運用和對行文結構的處理,在文學史中獨樹一幟。
蕭紅的小說具有鮮明的文體特征,她打破了傳統小說單一的敘事模式,創造了一種介于小說、散文和詩之間的邊緣文體,并以其獨特的超常規語言、自傳式敘事方法、“非情節化”結構及詩化風格形成了別具一格的“蕭紅體”小說文體風格。同時,她以自己悲劇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體驗,觀照她所熟悉的鄉土社會的生命形態和生存境遇,揭露和批判國民性弱點,抒寫著人的悲劇、女性的悲劇和普泛的人類生命的悲劇,從而使其小說獲得一種濃烈而深沉的悲劇意蘊和獨特而豐厚的文化內涵。
蕭紅的小說有超常規的文體語言。她并不是按照常人的思維循規蹈矩地寫,而是以一種極自然的陌生語言去描寫她所熟悉的一切。蕭紅對語言的超常規運用既表現為新鮮、生疏,同時又表現為直率、自然。蕭紅語言的直率首先表現在她率性而言,以她特有的童心觀照世界時對這個詩意世界不加雕飾的語言描繪。這種超常規語言的運用在蕭紅后期的創作中越來越成熟。這里有《牛車上》中的三月春陽,有《后花園》中的六月鮮花,有《小城三月》中的初春原野等等,它們都是一個個兒童眼中的世界,自然而成。同時,這種直率的語言又表現出自然的特點,因為直率,不用偽飾、矯情,就更顯得自然質樸。在蕭紅的文學語言中,直率和自然這兩種特性是自然成為一體的。在《呼蘭河傳》第三章第一節中一段寫景文字最能體現這一點。這種語言沒有著意雕琢的痕跡,自然而然。蕭紅的小說語言的新鮮、生疏表現為直率、自然,又蘊含著一種稚拙渾樸的美,一種獨特而醇厚的情調,從而成為“蕭紅體”小說敘述風格的重要特征。
1935年月12月,蕭紅的中篇小說《生死場》以“奴隸叢書”的名義在上海出版。魯迅在為《生死場》所作的序言中稱贊蕭紅所描寫的“北方人民對于生的堅強,對于死的掙扎卻往往已經力透紙背;女性作品的細致的觀察和越軌的筆致,又增加了不少明麗和新鮮。”《生死場》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社會影響很大。蕭紅也因此成為三十年代中國文壇知名的女作家,從而確立了她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呼蘭河傳》是蕭紅后期的代表作,也是蕭紅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
蕭紅的《呼蘭河傳》乃至她后期的全部創作由于偏離了左翼文學的政治化的軌道,義無反顧地走上了個人性、自我化之路。這在左翼陣營中招致批評和非議乃是不足為怪的。但亦如茅盾所說,與她在“情調”、“思想”上的缺失相對應的,是她在藝術上的巨大成功。當然,這也不是純藝術的技巧化的成功,而是一種源于作者短促生命和凄美個性的悲劇性的成功。這且說明,政治理想的貫注和技巧性的錘煉之外,真正藝術的成功在于生命的投入與付出。
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上,從《生死場》到《呼蘭河傳》孕育并造就了一種蕭紅式的獨特的小說文體。這種小說文體的發展道路就是“中國現代小說的散文化”。其意義在于“從一個方面實現了文學史的銜接、承續,在審美意識上溝通了現代文學與傳統文學”。更準確地說,是把傳統文學中最高雅的部分——詩和“文”(散文),與現代文學中已經代替了詩而成為主體的部分——小說,實現了新的對接。正是這一“對接”造就了現代文學中最具生命力的內容。
人物評價總體評價
蕭紅的一生,泛泛而言是很慘的,短命,窮困,奔波,她從十九歲離家出走,這一走便再沒回頭,中間輾轉回去過一次,和未婚夫住在哈爾濱的東興順旅館,后來懷孕,未婚夫出逃,引出著名的“蕭軍救美”一段。
蕭紅是典型的“女文青”的性格,歷朝歷代的“女文青”大多如此:愛折騰,不愿守本分。這是一般文藝女性的通病或許是所有人的通病,那些有才華的去折騰文藝,沒才華的去折騰異性,世間人莫不如此吧?也有一些人,是連帶文藝、異性一塊折騰的,并且都弄出了很大動靜的,大概算得上是人間極品了:非有巨大生命能量的人不能為,譬如畢加索,譬如拜倫。也有不折騰的,像張愛玲,我想,這是因為她有自知,太過冷靜;就生命力而言,張愛玲是弱了些,遠不及她的才華,幸好她那時還很年輕,是能夠凝神、聚氣寫幾篇漂亮文章的,再晚一些,恐怕就真來不及了。我能夠想象,她住在上海的那間公寓里,不拘是書桌旁,還是陽臺上,整個身心都打開了,每個毛孔都在呼吸,感覺、聽覺、味覺、嗅覺、自己、世界全連成一片了。即便沒有胡蘭成,這樣的寫作怕也不會持續太久,她是整個把自己搭進去寫了,兩年已是極限了。
名家點評
林賢治:蕭紅確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理想主義者。
林賢治: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蕭紅是繼魯迅之后的一位偉大的平民作家。她的《呼蘭河傳》和《生死場》,為中國大地立傳,其深厚的悲劇內容,以及富于天才創造的自由的詩性風格,我以為是唯一的。
夏志清:夏志清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中評論蕭紅的作品,是“最不可寬恕的疏忽”;夏志清認為“《呼蘭河傳》的長處在于它的高度的真實感?!辈⒔o予《呼蘭河傳》很高的評價,稱她為二十世紀中國最優秀的作家之一。
張耀杰:蕭紅有文學才華但做人不及格
馬勇:蕭紅悲劇源于“五四”鼓勵下的出走
王東成:對蕭紅人性的不潔和過錯要作同情的理解
茅盾說:“《呼蘭河傳》不像是一部嚴格意義的小說,而在于它這不像之外,還有別的東西,一寫小說更為誘人的東西,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