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有哪些名言佳句
陶行知,生于1891年10月18日,于1946年7月25日逝世,漢族,徽州歙縣人,原名文浚,大學期間推崇明代哲學家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學說,取名“知行”。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陶行知有哪些名言佳句。
陶行知名言佳句閱讀
大眾是長進得很快,教師必須不斷的長進,才能教大眾。一個不長進的人是不配教人,不能教人,也不高興教人。……“后生可畏”不是一句客氣話,而是一位教師受了大眾蓮蓬勃勃的長進的壓迫之后,對于自己及一切教師所提 出來的警告。只有不斷地追求真理才能免掉這樣的恐怖。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饑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
第一流的教授具有兩種要素:一、有真知灼見;二、肯說真話,最駁假話,不說誑話。我們必須拿著這兩個尺度來衡量我們的先生。合于此者是吾師,立志求之,終身敬之。
集體生活是兒童之自我向社會化道路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為兒童心理正常發展的必需。一個不能獲得這種正常發展的兒童,可能終其身只是一個悲劇。
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我們要教人,不但要教人知其然,而且要教人知其所以然。
我們必須認真辦學以求對得住小朋友,對得住國家民族,毀譽之來,可不必計較。
教育是要在兒童自身的基礎上,過濾并運用環境的影響,以培養加強發揮這創造力,使他長得更有力量,以貢獻于民族與人類。教育不能創造什么,但它能啟發解放兒童創造力以從事于創造之工作。
要用四通八達的教育來創造一個四通八達的社會。
不運用社會的力量,便是無能的教育;不了解社會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倘使我們認定社會就是一個偉大無比的學校,就會自然而然地去運用社會的力量,以應濟社會的需求。
我們研究學問,非只為增加一點個人的幸福,目的總是要改造社會。
我們深信教育是國家萬年根本大計。
學校是為社會設立的。學校沒有改造社會的能力,簡直可以關門。
如果天天賣舊貨,索然無味,要想教師生活不感覺到疲倦是很困難了。所以我們做教師的人,必須天天學習,天天進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
教育中要防止兩種不同的傾向:一種是將教與學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師主導作用的錯誤傾向;另一種是只管教,不問學生興趣,不注重學生所提出問題的錯誤傾向。前一種傾向必然是無計劃,隨著生活打滾;后一種傾向必然把學生灌輸成燒鴨。
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將開發文化寶庫的鑰匙,盡我們知道的交給學生。
人物評價
陶行知以赤子之忱表達的思想和實踐,代表了近代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近代中國的危機多難,又使“教育救國”成為許多知識分子的夢想,陶行知正是其中最為杰出的人物之一。他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為中國教育探尋新路。最可貴的是,他不僅在理論上進行探索,又以“甘當駱駝”的精神努力踐行平民教育,30年如一日矢志不移,其精神為人所同欽,世所共仰。在長期的艱難跋涉中,陶行知逐步認識到,不改造舊中國黑暗的政治,就不可能真正繁榮中國的文化教育。因此,在四十年代中期他發表了《民主教育之普及》等文章,揭露和抨擊國民黨推行的法西斯教育,提出了生活教育的四大方針,這就是民主的、科學的、大眾的、創造的教育。這一思想,同毛澤東提出的新民主主義文化已是精髓相通。由于思想上的一致,他和許多知識分子一起不約而同地站到了人民革命力量的一邊,成為周恩來所贊譽的“無保留追隨黨的黨外布爾什維克”。
古代的孔子開私塾提倡“有教無類”,首開平民教育之先河。近代的五四運動之后,中國又出現了一位努力踐行平民教育的人物,并根據“生活教育”的理論創辦了各類新型學校。這位被人們尊稱的“當今圣人”,就是被毛澤東譽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