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16國歷史:十六國的興亡
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南北朝16國歷史:十六國的興亡,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南北朝·簡介: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由公元420年劉裕篡東晉建立南朝宋開始,至公元589年隋滅南朝陳為止。該時期上承東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南北兩勢雖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長期維持對峙,所以稱為南北朝。
南北朝16國歷史:十六國的興亡:
西晉滅亡以后,黃河流域的廣大地區(qū)成為進入中原的北方各 族爭奪統治權的戰(zhàn)場。參與這一斗爭的主要民族有匈奴、羯、氐、羌、鮮卑,史稱“五胡”。建立的主要國家有一成(漢)、二趙、三秦、四燕、五涼、一夏,史稱“十六國”。這一歷史階段史稱“五胡十六國”時期。其實參與斗爭的民族在“五胡”之外,還有漢人和賨人,建立的國家還有代(北魏)、冉魏和西燕。自公元316年西晉滅亡以后的一百二十多年中,黃河流域一直是紛紛擾擾,沒有寧日。北魏統一北方,開始了“北朝”時期。北朝時期是我國北方民族大融合、社會經濟由恢復而發(fā)展的重要歷史階段。十六國時期,按照各國興亡的先后,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宋魏時期_南北朝
1. 兩趙、冉魏的民族仇殺
十六國時期的第一階段是前趙、后趙、冉魏的相繼統治時期(317—352年),共約三十六年。此一時期,這些統治者曾進行過殘酷的民族仇殺。
【前趙】 前趙原為漢國。公元318年劉聰死,劉曜奪得帝位,以長安為都城,改國號趙,史稱“前趙”。劉曜非常殘暴,他在永嘉五年(311年)攻破洛陽時,屠殺西晉官民三萬余人,繁華壯麗的京師洛陽頓時變成一片瓦礫。他在建興四年(316年)圍攻京師長安時,“京師饑甚,米斗金二兩,人相食,死者太半。”劉曜稱帝之后,征戰(zhàn)不已。“又發(fā)六百萬功,營其父及妻二塚。下洞三泉,上崇百尺,積石為基,周回二里,發(fā)掘古塚以千百數,迫督役徒,繼以脂燭。百姓嗥哭,盈于道路。”關中又有瘟疫流行。前趙地區(qū)各族人民與匈奴貴族統治集團之間的矛盾很尖銳。
【后趙】 后趙是羯人石勒建立的。石勒原是劉淵、劉聰的大將。在匈奴貴族互相爭權之時,他的勢力迅速發(fā)展。劉曜在關中建立趙國時,他于次年自立為帝,國號亦稱“趙”,史稱“后趙”,以襄國(今河北邢臺)為都城。公元328年,石勒在洛陽大敗前趙軍,殺劉曜,滅前趙。
石勒在他的統治區(qū)內采取了不少鞏固、加強他的統治的措施。他很注意提高本族(羯)人的社會、政治地位,作為他的基本依靠力量。如稱羯人為“國人”,嚴禁稱“胡人”;稱漢人為“趙人”。又用羯人和其他北方民族人組成強大的禁衛(wèi)軍,由勒之侄石虎(石季龍)率領,作為基本軍事力量。另一方面,石勒又注意籠絡投靠他的漢族士人,把他們編成“君子營”,作為自己的幕僚。他用漢族士人張賓為大執(zhí)法,總管朝政。他還在襄國設太學,選送將吏子弟受學。又下令各郡、國立學校,提倡尊孔讀經。石勒雖未讀書,但他“雅好文學,雖在軍旅,常令儒生讀史書而聽之。”這些做法對拉攏漢族地主、士人起了一定的作用。
石勒殺人是很多的,可是石虎比石勒更加殘忍暴虐。石勒死,石虎幾乎全部殺光了石勒的妻子和兒子,其中包括了剛即帝位的石弘,還有主要大臣。石虎對于漢族人民更瘋狂屠殺,殘酷奴役。他在戰(zhàn)爭中,“降城陷壘,坑斬士女,鮮有遺類。”他奪得帝位后,遷都于鄴(今河北臨漳),大造宮殿,建臺觀四十余所。在鄴北筑造華林苑和數十里的長墻,為運土石,征發(fā)近郡男女十六萬口,車十萬乘。又在長安、洛陽修造宮殿,征發(fā)勞動人民四十余萬人。為運送材料而征發(fā)的船夫就有十七萬人。由于各種原因而死亡的。常以萬數。石虎和他的統治集團都荒淫無恥。石虎下令各郡縣,強選美女三萬余人,置于后宮,其中有夫之婦九千余人,殺人之夫或婦女自殺者極多。貴族們乘機搶奪民女一萬余人。
公元348年,石虎的太子石宣殺其弟石韜,又欲殺石虎。石虎得知,殺宣,把東宮衛(wèi)士十余萬人發(fā)配涼州。衛(wèi)士都是被征發(fā)來的農民,在去涼州的沿途受盡了虐待。其中的一萬多人行至雍州(治今陜西鳳翔),推舉梁犢為首,發(fā)動起義,隊伍發(fā)展到十萬余人,攻破長安,東出潼關,又攻占洛陽、滎陽、陳留等地。次年,梁犢在滎陽戰(zhàn)敗被殺,起義失敗。可是石虎也由于驚悸而病死。他的兒子們?yōu)闋帄Z帝位而互相殘殺,帝位最后為漢人冉閔奪得,后趙亡。冉閔建國號魏,史稱“冉魏”。
【冉魏】 冉閔是漢族,其父瞻,是石虎的養(yǎng)子,冉閔很得石虎的信任。冉魏仍都于鄴。冉閔為了鞏固他的統治,一再挑起民 族間的互相仇殺。他在剛奪得帝位時,在鄴宣布:“與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于是羯人紛紛逃出鄴城,漢人在百里之內 的都往鄴城內遷徙。冉閔又下令大殺羯人,凡殺一羯人的,即可 封官晉爵。羯人在一天中被殺的有數萬口之多。前后被殺的貴賤、男女、老幼共約有二十余萬口。后來凡是“高鼻多須”的,就遭濫殺。
冉閔制造民族仇殺不僅未能鞏固他的反動統治,相反的,境內更加動蕩不安,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都很尖銳。他才建國兩年,即公元352年,前燕國君慕容儁(jùn俊)率軍南下,攻破鄴,冉閔被俘而死,冉魏亡。慕容儁自立為皇帝,國號燕,史稱“前燕”。
2. 前燕、前秦的興亡
十六國時期的第二階段,是前燕和前秦統治的時期(公元352—383年),共約三十二年。
【前燕】 前燕貴族是鮮卑族的一支,姓慕容氏。慕容氏原居于今遼河流域。公元337年,慕容皝(huǎng恍)稱燕王,以龍城(今遼寧朝陽)為國都,招徠中原地區(qū)的漢族流民,組織墾荒屯田。地租比率:用官牛者,民得收獲物的十分之四,官得十分之六;用私牛者,對分。這里是比較安定的,中原地區(qū)的許多勞動人民逃到這里,帶來了比較進步的生產技術,促進了這一地區(qū)的社會經 濟的發(fā)展。
慕容氏滅冉魏后,遷都薊(今北京城西南),五年后,又遷都于鄴。后來,統治集團的生活日益腐朽,政治也漸趨黑暗。皇帝慕容皝有后宮四千余人,僮仆四萬余人,窮奢極欲,日費萬金。太傅慕容評極力搜刮人民的財產,強占田地,還封錮山澤,勞動人民乃至軍隊砍柴打水,都要納錢。軍隊飲水要納絹一匹,才可以取水二石。慕容評搜刮的錢絹,堆聚如山。貴族官僚們還大量的占有庇蔭戶,庇蔭戶的總數超過國家控制的戶口,致使國家的賦稅征收和徭役調發(fā)都很困難。因此,前燕后期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都日益發(fā)展,府庫空虛,“三軍莫有斗志”。公元369年,前燕貴族內部又發(fā)生了激烈的斗爭,貴族之一慕容垂投降前秦苻堅。苻堅以王猛為統帥,慕容垂為先鋒,率步騎三萬人進攻前燕,攻占洛陽,次年又以六萬人大敗慕容評四十余萬人,后攻下鄴,俘皇帝慕容皝,前燕亡。
【前秦】 前秦是氐族首領苻洪建立。不久,苻洪死,其子苻健繼位,公元351年稱天王大單于,次年稱帝,國號秦,都長安。355年,苻健死,子苻生立,昏庸殘暴。苻健之侄苻堅殺苻生自立。
苻堅比較重視改善政治狀況。他任用家世寒微的漢人王猛為中書侍郎,參掌機要。王猛為加強中央集權,限制打擊氐族貴族及漢族地主不法勢力,整頓吏治。氐族貴族反對王猛。曾輔佐苻健立有大功的氐族豪酋樊世當眾侮辱王猛,并聲言:“要當懸汝頭于長安城門!”苻堅得知后大怒曰:“必須殺此老氐,然后百寮可整。”苻堅處死樊世,還在朝廷上責罵、鞭撻攻擊過王猛的其他氐族貴族。后王猛為中書令、京兆尹,在數十天中,誅殺貴戚強豪二十余人,“于是百寮震肅,豪右屏氣,路不拾遺,風化大行”。苻堅為之感嘆曰:“吾今始知天下之有法也,天子之為尊也。”
王猛很重視發(fā)展農業(yè)生產,獎勵開荒,又開放山林川澤,允許勞動人民樵采捕撈,還注意興修水利,發(fā)展交通運輸,整齊風俗,興辦學校。《晉書·苻堅載記》(上)曰:“關隴清晏,百姓豐樂。自長安至于諸州,皆夾路樹槐柳,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驛,旅行者取給于途,工商貿販于道。”
公元370年,苻堅滅前燕。374年,奪得東晉的益州。376年,滅前涼和代。382年,又控制了西域。至此,前秦基本上統一了中國的北方。
前秦的疆域雖大,武力雖強,在戰(zhàn)爭中屢獲勝利,可是統一的時間尚短,境內民族眾多,民族關系復雜,矛盾重重,政局并不穩(wěn)定。王猛在病危時,認為東晉的力量還是強大的,建議苻堅,不要南侵東晉,要鞏固前秦的統治。可是王猛死后,苻堅日益驕傲。他在統一西域的次年,就調集了九十余萬大軍進攻東晉。在淝水一戰(zhàn),為晉軍打得大敗。苻堅逃回北方后,原來歸附于他的鮮卑、羌的貴族乘機反叛。385年,羌族首領姚萇(cháng常)殺苻堅,整個北方陷于混亂,民族斗爭又激烈起來。
3. 北魏統一北方
十六國時期的第三階段,是淝水之戰(zhàn)后,北方再度分裂至北魏統一北方的時期(公元383—439年),共約五十七年。
淝水之戰(zhàn)以后,至409年北燕建立,僅僅二十六年中,北方就先后出現過十二個國家,壽命最短的國家只存在九年,一般的也 只存在二、三十年,可見當時斗爭的激烈。
北魏的前身是代國,為鮮卑族拓跋部于公元315年建立的。至376年,為前秦所滅。淝水之戰(zhàn)后,前秦瓦解,拓跋珪(道武帝) 于386年乘機復國,不久改國號為魏,史稱“北魏”、“后魏”、“拓跋魏”或“元魏”。起初都于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北), 398年,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次年,稱帝,為道武帝。他在位期間,重視發(fā)展社會經濟,使鮮卑人“分土定居”,從事農業(yè)生產;又重用漢族士大夫,注意改善民族關系。公元422年(泰常七年),北魏攻占劉宋的青、兗二州。次年,魏太武帝拓跋燾即位,連年攻戰(zhàn)。公元431年(神?〈jiā加〉四年)滅夏國,436年(太延二年)滅北燕, 439年(太延五年)滅北涼。自西晉滅亡以后,北部中國紛紛擾擾了一百二十余年,至此復歸于統一。從這時開始,中國的北 方進入北朝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