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中世紀的歷史
歐洲中世紀一般從5世紀西羅馬帝國滅亡開始算起,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歐洲中世紀的歷史,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歐洲中世紀的歷史簡介:中世紀一般從5世紀西羅馬帝國滅亡開始算起,到1453年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被穆斯林鄂圖曼土耳其攻陷為止。有些學者認為應該更早或者更晚。西羅馬帝國滅亡導致西歐政治體制崩潰,但確形成了一個統一的____統治結構。基督____超越世俗政治權力。公元800年,查理曼大帝被羅馬教皇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西歐再次形成一個暫短政治統一時期,但是查理曼死后,他的后代將帝國瓜分,西歐重新陷入分裂。1054年,東西方基督____為天主教與東正教。從11世紀末期開始,天主教西歐對穆斯林世界進行了長達2個世紀之久的十字軍東征,最終以失敗告終。天主教的神性受到質疑,人文主義的文藝復興首先在意大利萌發。
社會學家稱中世紀是封建主義社會,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也最先出現在意大利北方的自治城市經濟中。中世紀見證了北歐和西歐第一次大規模城市化的過程。許多現代歐洲國家把自己國家的起源追溯到中世紀的重大事件。現代歐洲的政治疆界在很多方面是這一混亂時期的軍事和王朝政治的產物。
歐洲中世紀的歷史·中世紀早期中世紀早期跨度大約為從公元500年至1000年的五百年之間。在此期間,歐洲的大多數地區____化,緊隨羅馬淪陷和9世紀法蘭克帝國建立后的歐洲大陸卡洛林文藝復興其后的就是“黑暗時代”。與崛起的穆斯林世界發達的貿易車隊,或者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國宋朝相比,歐洲仍然蠻荒落后。公元1000年君士坦丁堡已有30萬人口,而羅馬當時僅剩3 5000人口,巴黎僅有2萬人口。伊斯蘭世界卻擁有一打從西班牙科爾多瓦到中亞的大型城市,前者是當時世界最大城市,擁有45萬人口。
歐洲中世紀的歷史·拜占庭之光很多人認為君士坦丁一世(公元306-337年在位)是第一個“拜占庭皇帝”。是他于公元324年把帝國首都從尼克美狄亞遷到拜占庭,并把后者重建為君士坦丁堡,也稱Nova Roma(“新羅馬”)。羅馬城本身從戴克里先治下開始就不再作為帝國首都。有人把帝國的起源追溯到狄奧多西一世統治時(379年-395年)和____正式取代羅馬異教,或者從他395年去世時東西方政治永久性分裂算起。其他人將其定為之后的476年,傳統上認為的最后一個西羅馬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被廢黜時,只剩下東方希臘化地區的皇帝作為帝國的唯一權威。也有人認為是希拉克略在位時(約620年)的帝國改組,拉丁文的頭銜和使用被正式改為希臘文。無論如何,這種轉變是逐漸的,至330年君士坦丁在他的新首都舉行落成典禮時,希臘化和不斷深入的基督____經開始。一般認為帝國于君士坦丁堡1453年陷落于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后滅亡。
公元541-541年,全國流行的查士丁尼大瘟疫折磨著拜占庭帝國,包括它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據估計查士丁尼大瘟疫使全世界1億人喪生。它使541年至700年間的歐洲人口減少約50%,可能也是阿拉伯人征服成功的原因之一。
歐洲中世紀的歷史·封建____王國神圣羅馬帝國于約800年法蘭克人的國王查里曼被教皇加冕為皇帝時開始崛起。他的帝國立足于法國、低地國家和德國,擴張至現代的意大利、下薩克森、波西米亞、匈牙利和西班牙。他和他的父親得到了教皇的暗中支持,因為后者想獲得對抗倫巴第人的資本。正式地說來教皇是拜占庭帝國的臣屬,但是拜占庭皇帝沒有(也不能)進行任何對抗倫巴第人的行動。
在東方,突厥裔的保加爾人于681年建立保加利亞,成為第一個斯拉夫國家。強大的保加利亞帝國是幾個世紀中與拜占庭爭奪巴爾干控制權的主要對手,在9世紀成為了歐洲斯拉夫地區的文化中心。兩個國家大摩拉維亞和基輔羅斯在9世紀的東、西斯拉夫地區分別崛起。在9世紀后期與10世紀北歐和西歐感到了迅速崛起的維京人的力量和影響,他們使用他們發達的航海船只如長船等飛速地、有效率地掠奪、買賣、征服和殖民。東亞裔的匈牙利人掠奪了歐洲大陸,佩切涅格人席卷了東歐,而阿拉伯人掠過南歐。在10世紀中歐建立了幾個獨立王國,如波蘭和匈牙利王國。匈牙利人停止了掠奪,主要的民族國家也包括了巴爾干的克羅地亞和塞爾維亞。接下來直到1000年的時期中,封建制度進一步發展,從而削弱了神圣羅馬帝國。
歐洲中世紀的歷史·中世紀鼎盛時期沉睡在黑暗時代的歐洲被新的教會危機所震動。1054年一場不可調解的宗教分裂在羅馬和君士坦丁堡這兩個尚存的____派別之間產生。
在11、12和13世紀的中世紀鼎盛時期,歐洲人口大量增長,帶來了與前一時期相比巨大的社會著政治變革。至1250年強健的人口增長極大地刺激了經濟,使其達到了19世紀之前再未重現的高度。
從約1000年開始,西歐經歷了最后的野蠻人入侵,政治上更為穩定。維京人在英倫三島、法國和其他地區定居,北歐____王國在他們的斯堪的納維亞故鄉也發展了起來。馬扎爾人在10世紀停止了擴張,至1000年,信仰基督____歐匈牙利王國被承認。除了短時期的蒙古人入侵之外,主要的野蠻人入侵都停止了。
在11世紀,阿爾卑斯山北部的人口開始移居至新的土地,某些在羅馬帝國末期回歸到野蠻狀態。在被稱為“大清除”的時期中,歐洲大量森林和沼澤被開辟為耕地。在同一時期移民也越過了傳統的法蘭克帝國邊界,到達了新的東歐前沿,越過易北河,在此過程德意志疆域擴大了三倍。十字軍在累范特建立了歐洲殖民地,伊比利亞半島的大部分被摩爾人征服,諾曼人在意大利南部殖民,這些都是主要的人口增長和移居模式。
中世紀鼎盛時期產生了許多不同形式的學術、宗教和藝術杰作。這個時期經歷了西歐現代民族國家的崛起,意大利城市國家的興盛。仍然有強大實力的羅馬天主教會號召全歐洲的軍隊參加一系列的對占領圣地的塞爾柱突厥人沉睡在黑暗時代的歐洲被新的教會危機所震動。1054年一場不可調解的宗教分裂在羅馬和君士坦丁堡這兩個尚存的____派別之間產生。
中世紀鼎盛時期產生了許多不同形式的學術、宗教和藝術杰作。這個時期經歷了西歐現代民族國家的崛起,意大利城市國家的興盛。仍然有強大實力的羅馬天主教會號召全歐洲的軍隊參加一系列的對占領圣地的塞爾柱突厥人(土耳其人先祖)進行的十字軍東征------開創了西方殖民史上的先河。對亞里士多德作品的重新發現啟發了托馬斯·阿奎那和其他思想家發展起經院哲學。在建筑學上,很多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在這一時期建造或完成建造。對亞里士多德作品的重新發現啟發了托馬斯·阿奎那和其他思想家發展起經院哲學。在建筑學上,很多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在這一時期建造或完成建造。
歐洲中世紀的歷史·教會分裂1054年教皇利奧九世堅持在五人團中擁有安條克、耶路撒冷和亞歷山大三個席位,東西____會大分裂由此迸發。從八世紀中期起,拜占庭帝國的疆域在伊斯蘭世界的入侵面前不斷縮小。安條克于1045年被拜占庭奪回,但是羅馬帝國的西方繼承者們宣稱擁有對亞洲和非洲失落的席位擁的權力和責任。教皇利奧維護西方一直習以為常的尼西亞信經中的和子說,引起了更大的爭議。今天的東正教認為在第四次大公會議上通過的第28條教規明文規定了羅馬主教和君士坦丁堡主教互相平等。東正教還認為羅馬主教的權威只限于他自己的主教轄區,在主教轄區之外不具有任何權威。教會分裂還有其他較為次要的因素,包括圣餐禮的方式不同。羅馬天主教和東正教分裂之后拉丁語和希臘語世界失和,達幾個世紀之久。
進一步的變革在歐洲的權力重新分配之中開始進行。諾曼底公爵征服者威廉于1066年入侵英格蘭。諾曼人入侵由于若干原因在英格蘭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它通過引入一批諾曼貴族,將英格蘭和歐洲大陸更緊密地連接起來,因此減弱了斯堪的納維亞的影響。它建立了歐洲最強大的王朝,創造了一個高度發達的政府系統。另外,基于島國,英格蘭發展出了一支強大的海軍,貿易關系遍布全球。包括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與許多關鍵的海上戰略據點如百慕大、蘇伊士、香港以及,特別是直布羅陀。這些戰略優勢不斷增長,直到二戰之后都被證明具有決定性作用。
折疊宗教戰爭在東西教會分裂后,新成立的中歐王國波蘭、匈牙利和波西米亞等紛紛皈依西方____。羅馬天主教會發展成為強權之一,導致教皇與羅馬皇帝之間產生沖突。公元1129年羅馬天主教會建立宗教裁判所,用強制手段保證西歐人信奉羅馬天主教。宗教裁判所裁判異端(異教徒)令其懺悔。如其不從便判死刑。在此期間許多領主與貴族統轄教會。克呂尼的僧侶努力建立一所沒有領主和貴族的教會,并獲成功。教皇額我略七世繼承了僧侶們的事業,并訂下兩個目標:擺脫國王和貴族的控制,與增強教皇的權力。羅馬天主教會的教區由于異教王國(斯堪的納維亞、立陶宛、波蘭、匈牙利)的歸正,基督____安達盧西亞失地與十字軍東征迅速擴大。到15世紀歐洲大部分地區已經皈依羅馬天主教。
早期的文明復興跡象在11世紀的西歐就已開始顯現,意大利重新開始進行貿易,使得諸如威尼斯和佛羅倫薩這樣的城邦的經濟和文化得以發展。同時,民族國家開始在法國、英格蘭、西班牙和葡萄牙形成,雖然它們的形成過程(通常以君主、貴族封建領主和教會的對峙為標志)長達幾個世紀。這些新的民族國家開始使用自己的文化語言代替傳統的拉丁語。這一運動的主要人物包括但丁·亞利基利與皮桑夫人,前者以意大利語著書,后者雖然是意大利(威尼斯)人但移居法國以法語寫作。另一方面,實際位于德國和意大利的神圣羅馬帝國,進一步分裂成大量封建公國和小城邦,它們對帝國的服從只是形式上的。
蒙古帝國興起后的13與14世紀經常被稱為“蒙古時期”。蒙古軍隊在拔都率領下向西方擴張。被他們征服的西方國家包括俄羅斯全境(除了諾夫哥羅德成為附庸以外)、欽察地區、匈牙利和波蘭(仍然保留主權國家地位)。蒙古的記載顯示在由于窩闊臺之死被蒙古召回之前,拔都計劃完全征服所有的歐洲諸國,以對奧地利、意大利和德國的冬季攻勢為起點。很多歷史學家相信僅僅由于窩闊臺的死制止了歐洲被完全征服。在俄國,金帳汗國的蒙古人統治持續了近250年。
折疊中世紀晚期14與15世紀是中世紀晚期。至1300年左右,歐洲幾個世紀以來的繁榮和增長開始停滯。一系列的饑荒和瘟疫,如1315-1317年大饑荒與黑死病。
黑死病是歐洲史上的最大災難之一,有過多次爆發,但是最嚴重的一次是在14世紀中期,估計歐洲人口的三分之一死于此次爆發。人口減少導致社會動亂與部族戰爭。法國和英格蘭經歷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扎克雷起義與英國農民起義,以及英法百年戰爭。無獨有偶,統一的羅馬天主教會也被大分裂所動搖。這些事件有時被統稱為中世紀晚期危機。
雖然有這些危機,14世紀仍然是一個在藝術和科學方面有著長足進步的時代。復興的、對于古希臘和古羅馬文獻的興趣,引起了后人所稱的意大利文藝復興。一個發現時代在這一時期末期發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擴張,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之后到達頂峰。切斷了歐洲和東方的貿易可能。歐洲人被迫尋找新的貿易路線。比如哥倫布1492年探訪美洲,又如達·伽馬1498年繞過非洲直航印度。
在14世紀早期,波羅的海成為了最重要的貿易航運中心。一個城市貿易聯盟——漢薩同盟——促進了波蘭、立陶宛和其他波羅的海國家的大片地區融入歐洲經濟,也幫助了東歐列強的崛起。包括立陶宛、波蘭、匈牙利、波西米亞和莫斯科大公國。
公認的中世紀結束時間,一般定為君士坦丁堡和東羅馬拜占庭帝國被奧斯曼土耳其攻占的1453年。土耳其人把該城作為他們的奧斯曼帝國的首都。該帝國一直延續到1922年,勢力范圍波及埃及、敘利亞和大部分巴爾干國家。奧斯曼帝國對歐戰爭,有時也稱土耳其戰爭。在東南歐歷史上的影響舉足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