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三次東巡與徐福入海求仙
徐福,即徐巿,字君房,齊地瑯琊(今江蘇贛榆)人,秦著名方士。他博學多才,通曉醫學、天文、航海等知識,且同情百姓,樂于助人,故在沿海一帶民眾中名望頗高。徐福是鬼谷子先生的關門弟子。學辟谷、氣功、修仙,兼通武術。他出山的時候,是秦始皇登基前后,李斯的時代。后來被秦始皇派遣,出海采仙藥,一去不返。鄉親們為紀念這位好心的名醫,把他出生的村莊改為“徐福村”,并在村北建了一座“徐福廟”。后來,有徐福在日本的平原、廣澤為王之說。
今天學習啦小編將與大家探討的是:秦始皇三次東巡與徐福入海求仙;
秦始皇一直想要追求長生不老,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后,曾三次大規模巡視山東沿海地區,三次均經過徐福故里——秦齊郡黃縣(今山東省龍口市)。秦始皇東巡的目的,除向全國“以示強威,服海內”,宣揚他統一四海的功德,鞏固中央集權外;主要是為了尋找三神山,求取長生不老藥,借助藥物使自己永年不死,以永遠統治中國。
秦始皇第一次東巡山東,是在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二十八年)。這一次,秦始皇在泰山舉行完封禪大典后,率領群臣經歷下(今山東省濟南市)和齊故都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沿著渤海南岸東赴黃縣(今山東省龍口市)。在黃縣停留期間,秦始皇召見了徐福。徐福奉命陪同秦始皇登萊山,祭月神。秦始皇一行人離開黃縣之后,經縣(今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到達山東半島最東端的成山頭(今山東省榮成市境內)。在返回的路上,秦始皇等人登上了芝罘島(今山東省煙臺市芝罘區境內);然后南行前往瑯琊郡,并在那里住了三個月。
就在秦始皇暢游瑯琊的時候,徐福等人上書說渤海中有三神山,名叫蓬萊、方丈、瀛洲。山上宮中住著許多仙人,還珍藏著一種人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奇藥,他愿求取獻給始皇帝。秦始皇正盼望著能吃上長生不老藥,于是很高興地批準了徐福的請求,命他帶著許多金銀財寶入海求取仙藥。據說徐福第一次出海求仙,因風大浪急失敗而歸。他回來對秦始皇說:“臣在海中遇到海神,告知他來此求取延年益壽藥,海神嫌禮薄,只準參觀不許取藥。臣在蓬萊山見到靈芝生成的宮闕,宮中住著許多仙人,個個健康長壽,光彩照人;于是臣再拜道,‘用什么樣的禮品來獻才能得到仙藥?’海神說:‘以美好童男童女和各種工匠用具做為獻禮,就可以得到仙藥了’。”秦始皇聽后,遂命徐福征發童男女、工匠用具往求仙藥。
秦始皇第二次東巡山東,是在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二十九年)的春天。這一次,距上次東巡時間不到一年。秦始皇雖然在途中遭到韓國貴族張良派遣的刺客的伏擊,但他仍按計劃經黃縣直赴芝罘,然后再次住進瑯琊行宮。這次因徐福入海求仙未歸,秦始皇沒有拿到長生不老藥,最后只好先返回咸陽。
秦始皇第三次東巡山東,是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這次巡行的路線是由南向北,最后到達瑯琊行宮。這時,徐福聞訊秦始皇駕臨瑯琊,急忙從家鄉趕來面見秦始皇。徐福從第一次入海求仙到現在已有十年時間,耗資巨大,始終沒有求得仙藥。為了逃避懲罰,他只好向秦始皇說,長生不老藥本來可在蓬萊仙山求得,只是水神派大蛟魚守護無法近前取藥,請皇帝增派一些射箭能手同去。秦始皇求藥心切,當即批準了徐福的請求,命他選拔童男女、各種工匠、弓箭手等入海求取仙藥。
秦始皇為了給徐福求仙掃清道路,他一面派人帶著捕魚工具入海捕捉大蛟魚,一面自己帶上連發的弓弩準備與大蛟魚搏斗。秦始皇一行乘船從瑯琊港出發,經榮成成山頭前往芝罘。一路上沒有什么發現,直到臨近芝罘才看見一條大魚。秦始皇將大魚射殺以后,西航至黃縣北海岸的黃河營港。在此作短暫停留后,秦始皇等人乘船繼續西行,至萊州灣西岸的厭次縣(今山東省陽信縣東南處)上岸。在返回咸陽的路上,秦始皇病死于沙丘平臺(今河北省平鄉縣境內),年僅五十三歲就離開人間,至死也沒吃上長生不老藥。徐福送走秦始皇以后,帶領著童男女和五谷百工入海求仙,隨之,東渡日本。
延伸閱讀
秦皇求仙入海處
秦皇求仙入海處位于秦皇島市海港區東南部,秦皇島古屬碣石地域,因秦始皇東巡駐蹕于此而得名。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于公元前215年東巡碣石—秦皇島,并在此拜海,先后派盧生、侯公、韓終等兩批方士攜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尋求長生不老藥。明憲宗成化13年,立“秦皇求仙入海處”石碑一座,以紀圣境。
主要景點
公元前 475年一公元前 221年,是我國歷史上的戰國時期,是由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階段;當整個社會充滿矛盾,戰亂不止,形成了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爭霸的局面,“戰國風情”就是圍繞戰國七雄在政治、軍事、農業、商業、文化、民俗等方面的不同特點,取其精華建造而成的,使游客在觀賞的同時既獲取歷史知識,又寓知識于娛樂之中。真是“撫千古在一瞬,攬七雄于目前”。“戰國風情”牌匾這幾個剛發勁有力的大字出自張愛萍之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后,曾先后五次出巡,其中公元前215年第三次東巡到碣石,派燕人盧生求羨門高誓,命大臣李斯刻“竭石門辭”,即矗立海邊的喝石刻石。重刻的稿石系采用花崗巖自然石塊,高約5.1米,寬2.9米,厚2米。始皇一生喜愛巡游,在他統治全國后的十余年里;曾五次出巡“親巡天下,周覽遠方”。秦始皇每次出巡時,都有隆重的車仗和龐大的車隊,場面非常壯觀,現在大家所看到的這組群雕以秦始皇出巡時聲勢浩大的歷史場面,用生動、形象的始皇像、車馬及人物造型,再現了秦始皇華夏一統,千古一帝的風采,它是由32個人、20匹馬、2輛車組成的,此群雕長40米、寬5米、高6.6米,是景區繼秦始皇巨型雕像之后的又一個標志性建筑。求仙苑內百草叢生,百花爭艷,古碑林立;秦皇井、祈壽亭、升仙臺等源于美麗、神奇的傳說;望海長廊是為秦皇求仙入海的童男童女的親人眺望、祈盼的場所;凄美的歷史讓人回味。配以碧清的湖水,白色的亭廊,構成了一幅水陸相連的美麗圖畫。
闕門產生于西周時期,秦漢時代在城門、宮殿前或祠廟前都建有闕門。據說闕門是“天子號令賞罰所由出也”,也就是懸掛法令、布告用以昭示國人的地方,而祠廟、居室前的闊是“裝飾、別尊卑”,就是說:闕是一種標志,表明宮殿、居室、神祠及墳墓的范圍,人臣到此必須肅然起敬。
秦皇求仙入海處的闕門,仿秦漢闕門形式,外觀重檐四阿頂,四闕三門,其中門樓為重檐牌樓式,中間正闕兩座,左右帶副闕,旁闕兩座,兩邊接連高墻;旁闕上層梁坊按東西南北四方位浮雕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靈,正門橫匾是由趙樸初先生書寫的“秦皇求仙入海處”。 在闕門的前面這對神獸叫“天祿”,傳說中天祿是一種頭上長角、肋生雙翅會飛的動物,是吉祥的象征。
仙人祠分山門、正殿和東西配殿。山門塑有哼哈二將;正殿和配殿分別塑有東王公、西王母、福神、祿神、財神、壽神和求仙的盧生、徐福、韓終、侯公、石生幾位方士。因祠內有仙也有人,合稱‘仙人祠”。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后,自稱始皇帝,希望二世、三世……以至萬世永遠流傳下去,他想永遠統治中國,于是派遣許多方士漂洋過海,尋求長生不死的仙藥,這些方士有的到了日本、韓國,也有的下落不明。仙人祠就是為這些方士修建的祠堂,以紀念他們為中、日、韓三國在經濟、文化等方面做出的巨大貢獻。
“秦皇號”海上觀光游輪項目,由海港區旅游開發總公司與中港集團天津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澳大利亞澳吉達有限公司合作舉辦,總投資1500萬元人民幣,在秦皇求仙入海處景區海域建設游船碼頭建造1條可容納300人的豪華游船,開辟海上旅游黃金線,于2002年7月1日投入使用,正式接待游客,游客可乘觀光游輪欣賞近海、深海風光。 該游輪可容納游客300人,雙體式船體,船身長30米,寬11米,分為上下二層,第一層為鋼結構,設有客艙、貴賓廳、多功能廳,是休息、娛樂的場所;第二層為鋁合金結構,不銹鋼欄桿,設有平臺,可移動座位,您可以在此聽海聲、吹海風、觀海上特有的風光。游船還配備完善的消防。救生、救護設備及人員,保證游人的人身和財產安全。乘游船游覽,白天不僅可以領略大海的波瀾壯闊,還能欣賞著名的旅游名勝,老龍頭、第一關、秦皇求仙人海處、海底世界以及馳名中外的避暑勝地北戴河。晚上您還可到海上觀夜景、海上賞月、海上垂釣,是一處不可多得的旅游休閑場所。 秦皇號豪華游輪集觀光、餐飲、娛樂于一體,是渤海之濱一顆耀眼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