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性格暴戾背后的原因
秦始皇在中央創建皇帝制度,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筑萬里長城,修筑靈渠,溝通水系。還把中國推向大一統時代,為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開創新局面。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深遠影響,奠定中國兩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今天學習啦小編將與大家探討的是:秦始皇性格暴戾背后的那些原因!
秦始皇性格暴戾背后的原因1:趙國剛滅亡時的邯鄲
時間:公元前228年
畫面:戰火余燼尚在燃燒。
地點:邯鄲某街某號,嬴政母親趙姬曾居住的小區。
事件:過而立之年不久,長著馬目,高鼻子,雞胸(蜂準、長目、摯膺)的嬴政,來視察剛剛滅亡的趙國。戰火尚未熄滅,邯鄲城里可能還潛伏著刺客,殘余的趙軍可能還在進行巷戰,嬴政為何急不可待地來視察呢?
答案:因為媽媽。
28年前,兩三歲的嬴政在呂不韋的帶領下,隨著父親異人,由母親趙姬抱著,在一片戰火紛飛中倉皇逃離故鄉邯鄲,而此時信陵君率領的多國部隊正在與邯鄲城外的秦軍酣戰,邯鄲在他童年記憶里,是父母慌張的眼神,是漫天呈弧形飛過的箭雨,金戈鐵馬的廝殺………
從戰火中離去,又在戰火中來到,想故鄉了?懷念童年朋友了?
非也。嬴政用特有的豺狼聲音做了否定:“殺,得罪我媽媽的,全殺。”
于是,一條條無辜的生命,被全副武裝的秦軍捆綁起來,投入巨坑,掩埋。嬴政用故鄉的土,埋殺了故鄉的人,也掩埋了故鄉的那段往事。此時的他,冷冷地說:“媽,您放心,我給您報仇啦。”可是,他一轉身,肚子里卻發出一個最真誠的聲音:“放心啦,當年我老娘那些見不得人的事,都爛到泥土里去,再沒人嚼舌頭丟我的臉啦。”
干完這一票,嬴政離開邯鄲,取道太原回到咸陽。這時,秦皇的母親,在得知鄰居盡被坑殺的消息中,閉目長逝。她受盡兒子的白眼和鄙視,帶著最親密的人呂不韋、嫪毐都已經不在的凄慘,離開人世。
這位母太后到底干了什么?到底給兒子丟了什么臉?
秦始皇性格暴戾背后的原因2:嬴政心中那徹骨的寒
時間:公元前238年4月。
地點:秦都咸陽。
天氣:四月正是人間芳菲開的時候,可是這一年4月卻凍死人,什么原因?因為寒,老天爺出奇的寒,嬴政的心徹底的寒!
畫面:21歲的嬴政,按劍坐著,憤怒的口水翻著泡沫冒出來。殿階下,躺著27具四肢折斷的尸體。
獨白:蒼天啊,你為什賜給我一個不檢點的母親?我嬴政要用多少鮮血才能洗清恥辱呢?
這是一個人生觀接近崩潰的孩子,他正走向要毀滅世界的邊緣。殺,殺掉母親的情人嫪毐;殺,用袋子捆起來棒殺母親與嫪毐生的兩個孽種;殺,殺掉嫪毐的黨羽,株連三族;殺,殺掉那些來勸諫的偽君子,你們用母子天倫來勸說,可正是這母子天倫讓嬴政的心在滴血。至于那位不檢點的母親趙姬,已讓她滾得遠遠的,一生都不要見到她。
孩子竟以母親為恥
當一個孩子對母親絕望,以母親為恥辱的時候,也是他的性格突變,人生觀急劇質變的時刻。沒有母親的孩子,性格是不健全的;憎恨母親的孩子,性格是恐怖的,因為對母親的失望,導致對世界的失望,他很有可能用暴力來摧殘周邊的世界,尤其是當他擁有強大的暴力手段時。
此時的秦,岌岌可危,因為它的對手——六國,都還存在著,遠交近攻是秦奉行的政策,如果此刻就暴露過于兇殘的面目,大家都防著你,遠交的策略則無法施展。
茅焦來了,一個在秦國打工的齊國人,他說:“我是來送死的,已經死了27個,我死了,正好湊滿天上28星宿。”獨特的說辭打動了嬴政進一步聽下去,接著茅焦從政治角度分析他此次暴力行為的危害。嬴政動心了,獎賞了茅焦,停止了殺戮,接回了母親。
然而,嬴政的心理障礙解除了嗎?他真的如書上所說的“復為母子如初”嗎?沒有,嬴政只是出于政治的考量,暫時回到理智的狀態,當時存在的敵國暫時捆住了他殺戮的手腳。嬴政為了政治藍圖,憋著,忍著。
到趙國滅亡,邯鄲被攻陷的時候,軍事上最大的對手對被摧毀了,嬴政不需要再憋了,所以他刻意要來視察邯鄲,讓十年前不能散發的情緒,在此痛快釋放出來。所以,在邯鄲的屠殺,只是十年前屠殺的一次延續而已。
嬴政的心理疾病也沒有起色,相反,隨著軍事上、政治上的志得意滿,倒是變本加厲了
秦始皇性格暴戾背后的原因3:光禿禿的湘山
時間:公元前219年,天下統一第三個年頭。
地點:青綠的湘水,青翠的湖南山脈。水邊,一座古老的廟宇,名曰“湘山祠”
事件:忽然一陣狂風,船只阻于風浪,不能進。
天下已經統一3年了,秦王嬴政的職稱已經升級為始皇了,敵人都被干掉了,那些讓他覺得羞辱的人,不管是敵人,還是親人,都已經陰陽相隔,再也不會騷擾他了。
秦始皇四處巡查,到處旅游,似乎帶著散心的目的。此時的嬴政,他快樂嗎?他心理安寧嗎?且看下面的場面。秦始皇見大風不能行船,派人問:“是哪路神靈在作怪?”秦帝國博士答曰:“或許是湘山祠里的神靈湘君吧。”嬴政問:“湘君干什么工作的?”博士答曰:“是堯帝的女兒,舜帝的妻子。”又是女人,又是人來羞辱我嬴政!秦始皇的心理障礙又上來了,因為這么一個無意的自然現象,他居然興師動眾,動員三千囚徒,將湘山蔥蘢的樹木盡數砍光,秀麗風光被一毀而光。
由于湖南的土壤是紅色的,如今植被破壞了,無辜的湘山像是被剝光了皮,裸露著紅色土壤在那里哭泣,有種血淋淋的感覺。
如果說秦始皇焚書坑儒,那是為了政治的需要,那么他砍光湘山的行為完全是無厘頭的,既不能鞏固統治,也不能禁錮思想,除了用頭腦有毛病來解釋,實在找不出更好的理由。
那個在湘水上,湘山下,指揮三千囚徒伐山的嬴政,還是未走出當年的陰影。以至于他的一生都沒有立皇后。
秦始皇在這方面,始終還是一個孩子。
秦始皇性格暴戾背后的原因4:故事最初之地
讓我們來到嬴政尚未出生的時段吧。還是邯鄲,歌舞升平的邯鄲。一個美麗的女子,她叫趙姬,她是一個煙花女子,她是一個煙花般的女子,可能很多男子跟她有過一段情。人中豪杰呂不韋看中了她,落魄王孫異人愛上了她。
在某次酒酣耳熱的宴席上,呂不韋正擁著趙姬歡醉,異人卻一往情深地看著呂不韋的懷中人,然后拉著趙姬的袖子,深情地說:“我愛你,跟我吧。”趙姬向呂不韋遞秋波,呂不韋把她推向異人的懷抱,說:“去吧,用你換一個帝國的事業。”趙姬的秋波轉向異人。
然而,在這個被很多男子轉來轉去的女人肚中,此刻,有一個強大的生命正在醞釀、擴張。
秋波流轉間,觥籌交錯之際,趙姬卻不曾去聽所孕育的小生命那顆跳動的心,那么純潔,那么無辜,那么善良,是不是在說:爸爸媽媽你們好,我是一個好孩子,請不要用那些齷齪的風流,那些見不得人的恩怨讓我來擔當,我很想純潔地成長。
可惜,這樣一些孩子成長的基本的需求,趙姬、呂不韋給不了,歷史給不了,強大的秦國給不了,悲劇的歷史醞釀人性的悲劇,人性的悲劇加劇歷史的悲劇。
史論小結:嬴政這孩子,心理毛病這么大,為什么他卻能掃滅六國呢?其實,還是古人說得對:“始皇奮六世之余烈。”
嬴政之前已經有6個祖宗替他打基礎,尤其是他的曾祖父秦昭襄王,他采用張儀的連橫法,范睢的遠交近攻,并用白起為大將,將六國基本打殘,已經將統一天下的格局定了下來。種子種下了,連果實都基本快成熟了,秦始皇這個“富七代”只是花點力氣收獲而已。在強勢的基礎上做強勢者本應該可以做的事情,這個不算本事。
教育小結:子不嫌母丑,不等于子不嫌母壞。在孩子的性格成長史上,母親是本源,是最后的避難地。如果說父愛如山,那么母愛如井、如泉。山是依靠,是榜樣,井和泉卻是本源。
所以,我們不難看到,一些憎恨父親的孩子,還能勉強正常成長,但一旦孩子憎恨母親,那他的健康成長就會大打折扣?;蛘咴谝恍└赣H很糟糕的家庭,如果母親的品行立得住腳,孩子還能正常成長;但一旦母親不堪,兒子性格的成長失去本源和最后的避難所,則極容易導致性格冷硬、殘酷。所以說,寧可跟要飯的娘,不可跟當官的爹。
子不教,未必全為母之過,別老怪嬴政媽媽了,趙姬作為一個三陪女也只能在歷史洪流中沉浮,無所選擇。但是,在有所選擇的平民百姓中,我們做父母的豈能不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