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東巡的傳說
秦始皇在成就霸業,領土的統一完成之后,始皇便又開始了他的另一項事業,東巡。在秦始皇的一生之中,曾經多達五次的向東出巡,在民間廣泛地流傳著關于秦始皇東巡傳說,故事之多,情節之美令人神往,那么到底有多少關于秦始皇東巡的傳說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始皇帝東巡的傳說故事。
秦始皇東巡傳說揭秘
秦始皇東巡本來是一場帶有政治目的的遠行,但人們總喜歡將一切事物進行美好,于是在全國范圍內流傳了許多關于秦始皇的傳說,那么在百姓心中秦始皇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呢?
話說秦始皇東行到了昆侖山的腳下,這里住著一對兄弟,當秦始皇的兵馬路經此處的時候,兄弟倆感到十分驚慌,將樹皮和樹葉搬起就跑走,因速度沒有官兵們快,這兩兄弟最終還是被秦始皇的兵馬給逮住,秦始皇覺得很奇怪,問兩兄弟,你們姓什么?為什么見到有人來了就跑?為何跑的時候糧食和錢財不帶走,只單單抱起樹皮和樹葉逃走呢?
兩兄弟答道:回貴人的話,我們倆兄弟姓黃,是這里的居民,看到您這邊浩浩蕩蕩的人馬過來,怕于我們不利,于是準備逃起來,這樹皮和樹葉上布滿了學問,糧食沒有了可以再種,但是這學問沒了就再也找不回來了。
秦始皇十分欣賞這兩個好學的兄弟,賜予他們大量的錢財,并給兄弟倆所在的村落賜名為曬村。
秦始皇東巡時間是怎樣的?
在山東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北部,坐落著一座美麗的宮殿,那是歷史上極為有名的秦始皇東巡宮。秦始皇東巡宮于1992年4月18日建成,并作為煙臺市的省級旅游景點之一對外開放,整個場館采用了現代化機械、電子等手法,設置了“統師東巡”、“九曲升天”、“仙女灑露”等20多個場景,令參觀之人有種置身于內恍如回到秦朝的錯覺。那么秦始皇東巡時間是怎樣的,秦始皇東巡路線又是怎樣,所到達的地點又都有哪些呢?
秦始皇是中國的第一位皇帝,也是一位極其有名的皇帝,他有野心、有魄力、凡下政令必定貫徹,但同時他暴虐、易怒,各種不同的評價使他成為一個褒貶不一、毀譽參半的皇帝。在他完成中國統一后,便曾先后五次東巡出游。
秦始皇第一次出游的時間是公元前219年,這一次行程標志著秦始皇東巡正式拉開帷幕,浩浩蕩蕩一行人通過海上巡游的方式開展行程,具體到達的地點有彭城、衡山等地。
秦始皇第二次出游的時間是公元前218年,這次主要的目的地是瑯琊。
秦始皇第三次出游的時間是公元前215年,這次出行秦始皇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尋求長生不死藥,所到之地主要也是在山東煙臺一地。
秦始皇第四次出游的時間是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一路向東,到達云陽等地。
秦始皇第五次出游的時間是公元前210年,這次行程是五次東巡中最遠的一次,主要的巡視地點有丹陽、錢塘、浙江、南海等,秦始皇最終并沒有找到長生不死藥,相反地在這次出行中丟了自己的性命。
秦始皇嬴政東巡幾次
秦始皇,作為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第一次將國家進行了統一,有效的實施全國管理,解決了度量衡的統一,可謂是開創了前無古人的一番盛世。那么在秦始皇登基為皇帝之后,他曾經數次做出一個舉動,那便是東巡。秦始皇東巡幾次?秦始皇東巡都去了哪些地方?秦始皇為什么要東巡?秦始皇東巡的意義在哪里?
歷史上曾經將秦始皇東巡的事跡講述成了一個個美麗的故事,史冊上關于秦始皇東巡的記錄也不甚明細,有的說東巡過三次,有的則說東巡過五次,查閱過大量資料后,東巡五次的說法顯得更為可靠一些。秦始皇自從完成了統一全國的霸業之后,便開始了東巡,在他的一生中曾經五次東巡。
第一次東巡,是發生在始皇統一霸業后的第二年,當時秦始皇東巡的目的是為了視察而已,所以這一次的東巡并沒有走很遠,只到了隴西、回中后便打道回府,畢竟建國初期,始皇手上的政務也是比較繁重的。
第二次東巡,始皇去的路線顯然是經過了充分的準備,較第一次長了許多,東巡一路直到泰山,并且進行了泰山的封禪之行為,并且在第二次東巡中,始皇相信了徐福長生不老之說,開始了一輩子的求藥之路。
第三次東巡,行程顯得十分匆忙,因中途遇刺客后僅到達瑯琊后便打道回府。
第四次東巡,秦始皇一行人到達了碣石。
第五次東巡,這是一場有去無回的行程,秦始皇在回程的路上病死。
秦始皇東巡目的是什么?
每個人做事都會帶有自己的目的性,比如吃飯是為了生存,旅游是為了散心、增長知識,工作則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失去了目的,在做一件事請的時候人往往會喪失激情,迷失方向,甚至于半途而廢。一般人尚且如此,秦始皇作為一統天下的皇帝,他所下的毎一個決定、頒布的每一個政令都帶有更深層次的意味。在完成一統大業之后,秦始皇在治理朝政時抽出了一定的時間,開啟東巡行程。那么秦始皇為什么要這樣做?秦始皇東巡目的究竟是什么?
秦始皇自公元前219年開始東巡,總共花費了將近十年的時間,進行了大大小小五次東巡。秦始皇之所以展開這樣的巡視,其目的主要有如下三個。
第一、秦始皇選擇東巡是為了彰顯大秦國的威儀,并對齊國地方余孽進行再一次的大清掃,從而達到鞏固皇權、加強統治的最終目的,當然秦始皇東巡同時也是為了安撫民心,順應民意的一種行為。
第二、隨著年齡的增大,秦始皇越發的感受到死亡的逼近,為了能夠永葆青春,成為永垂不朽的皇帝,秦始皇東巡的最大目的便是尋求長生不老之藥,但終究一生,始皇的心愿最終還是落空,世間哪有長生不老之藥,這只不過是自欺欺人的一種想法罷了。
第三、秦始皇通過海上東巡,大大提高了秦朝的航海水平,并且在多次的行程之中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船閘,增強了秦朝的軍事戰斗能力。
秦始皇東巡路線是怎樣的
秦始皇第一次東巡是到成頭山。成頭山又名成山角,位于山東半島的最東邊。這里風光秀麗,景色宜人,是軍事要地也是旅游勝地。成山頭位于偏遠地段,距離當時的皇都有數千里,秦始皇東巡路線中為什么有成山?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后,頒布車同軌的命令,將戰國時各國之間不同間距的車軌都統一規定為六尺。而且所有的交通路線都以咸陽為中心,這位秦始皇東巡提供了有利的交通條件。
秦始皇東巡成頭山有兩個目的,其一是齊國被秦國滅了以后,秦始皇仍舊有戒心,于是仿堯舜巡視民間,宣揚自己的強威。其二是成頭山是秦國的東方極地,信奉天命的秦始皇在泰山封禪拜天后又去巡游東方極地。
秦始皇東巡路線中留下許多美麗的傳說。據說昆崳山的山腳下住著一家兄弟黃氏。有一天,黃氏兩個兄弟把寫了字的樹皮與樹葉都搬出來曬。正巧遇到秦始皇的大部隊來到這里,兩兄弟驚恐萬分,看見官兵抱起樹皮就跑。秦始皇看這個地方古木參天,云霧繚繞,就在此步行。看到屋內沒有一個人,但是衣物糧食都在,就派人四處搜查。黃氏兄弟被找到之后,就被問及為何不抱衣物只抱樹葉樹皮 。黃氏兄弟回答,衣服沒了可以織出來,糧食沒了可以種出來,但是寫滿詩文的樹皮樹葉要是丟了就再也沒有了。秦始皇弄清事情的緣由之后,稱贊其寫的文字優美,是好詩文。秦始皇讓他們以后就在這里研習學問,于是黃氏人家在此過上了耕讀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