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的自述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洪秀全和馮云山組織拜上帝會,李秀成全家也都加入了拜上帝會。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李秀成的自述,歡迎大家閱讀。
李秀成的自述
《忠王李秀成自述》較詳細的敘述了太平天國的史事,但這一口供被曾國藩篡改了。曾國藩捏造史事,抹殺真相,刪減太平軍愛護人民,扶助生產和寬待俘虜的記載,隱諱不利于湘軍的說法,夸大湘軍的戰功,保留其他派系的敗績。
李秀成的個人生平
從圣兵到忠王
清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日(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宣布起義。這年二月,太平天國在廣西武宣東鄉建立,是為太平天國辛開元年(1851年)。這年八月,太平軍在桂平突破清軍圍困,經平南、藤縣向永安州進軍,路經李秀成的家鄉,沿途召集拜上帝會人馬,李秀成就在這時加入了太平軍,當了一名圣兵。太平天國二年(1852年)五月,太平軍出湖南、攻武昌,下江南,于太平天國癸開三年(1853年)二月十四日,建都南京,稱為天京。那時候李秀成已隨春官丞相胡以晃理事。
定都天京后,楊秀清親自提拔李秀成為右四軍帥,把守太平門外新營,不久,又升為后四監軍,把守儀鳳門外高橋。同年11月,李秀成隨石達開赴安慶撫民,他“勤勞學練,生性秉直,不辭勞苦”“逢輕重苦難不辭”,“修營作寨,無不盡心”。
1854年春,胡以晄攻占廬州府,李秀成被調往廬郡“守把安民”,并提拔為二十指揮。
1856年春李秀成已升任地官副丞相,隨燕王秦日綱解鎮江之圍,大敗吉爾杭阿,又攻破清軍江北、江南大營,解天京之圍。1856年9月,天京事變后,清軍乘機從各個戰場反攻。李秀成入守桐城,率殘軍六七千人把守孤城。1857年春,李秀成與從寧郭郡來救的陳玉成在樅陽商定出奇兵制敵的計策,大破清軍,并北上六安、霍邱,招得捻軍張樂行、龔德樹等,進封合天侯。
1857年天王洪秀全任命李秀成為副掌率,與又正掌率陳玉成同提兵符之令。他上書請求洪秀全“擇才而用,定制恤民,申嚴法令,肅正朝綱,明正賞罰,依古制而惠四方“”禮而恤下,寬刑以待萬方,輕世人糧稅,仍重用于翼王,不用于安、福王(洪秀全長、次兄)”[2] 遭到嚴斥并革除封爵,后經朝臣力諫得復。1858年,李秀成行文各鎮守將,在樅陽召開軍事會議“各誓一心,訂約會戰”[3] ,謀解京圍。這時天王設五軍主將,封李秀成為后軍主將,進爵合天義。9月26日,李秀成與陳玉成在烏衣會師,大敗德興阿,再次攻破江北大營。11月與陳玉成在三河全殲湘軍李續賓部,取得三河大捷。1859年秋天王封其為忠王,并親書“萬古忠義”四個大字贈與李秀成。但李秀成接到封王詔書后,懸印月余,不肯接受,他上本章說他的一些功勞,都出自捻軍將領之力,懇請天王先加封捻軍將領韓碧峰、韓肅峰、孫葵心、劉天祥等爵位,而后他方敢受任。
克復蘇浙
1860年初,江南大營重圍天京,李秀成強請出京,領軍連下安徽廣德,浙江安吉、長興等地,并率1350名先鋒奇襲杭州;當江南大營分兵往救,即間道馳還,與楊輔清、李世賢、劉官芳等在建平大會。數路軍分進合擊,于5月6日再破江南大營。旋乘勝東下,攻占常州、無錫、蘇州、嘉興等府的絕大部分州縣,建立蘇福省,為太平天國開辟了新的重要基地。
在清政府統治時期,蘇南地區田賦極重,再加苛捐雜稅,民不聊生。李秀成克復蘇州后,將民眾苦狀奏陳,天王下詔減輕了田賦。李秀成在蘇南執行“著佃征糧”政策,順應農民的要求,又發給“田憑”,農民“領憑后,租田概作自產”,使得當時的蘇南農村“稻堆蔽場,無路可走”,一片“豐年景象”。李秀成還鼓勵發展工商業,凡做生意沒有本錢的,可以具呈請領本錢,貨物售賣后,繳還本錢七成,留三成,使他們永遠可有本錢周轉。這也使得蘇州“百貨云屯,流民雨集,盛于未亂時倍蓰”。
進攻侵略者
在李秀成一生的事跡中,要特別提出來的,是他進攻外國侵略者的事跡。
太平天國認為“天下本一家,四海皆兄弟”,稱外國人做“洋兄弟”,歡迎外國人來中國通商,當癸好三年(1853年)春,英國公使兼香港總督文翰訪問天京時,太平天國就曾經向他正式通知;準許英國人來華經商,惟警告英國不準再賣鴉片,且不承認英國與清政府訂立的不平等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后,清政府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列強對清政府的態度由打擊轉到拉攏,最后幫助清政府,共同進攻太平天國。李秀成就在這時,領導太平軍擔負起了反侵略的任務。
看了“李秀成的自述”還想看:
1.論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有哪些
2.太平天國的封王制度具體是怎么樣的
3.春的自述小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