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璦琿條約》的簽約背景及內容
《璦琿條約》,又稱《璦琿城和約》,是沙皇俄國和清朝于1858年5月28日在璦琿簽定的不平等條約,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中俄璦琿條約》的簽約背景及內容,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中俄璦琿條約》的簽約背景:
侵吞大清國黑龍江地區,奪取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是《清俄尼布楚條約》簽訂以后歷代沙俄政府的一貫圖謀。鴉片戰爭之后,沙俄成立“黑龍江問題特別委員會”,加緊其侵略黑龍江的活動。1849年至1853年,沙俄海軍軍官涅維爾斯科依帶領武裝人員,侵入黑龍江下游,建立侵略據點。隨后,在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的指揮下,大批沙俄侵略軍闖入黑龍江,對中上游北岸和下游兩岸實行軍事占領。
1857年12月29日,英法聯軍攻占廣州。沙俄政府得知這一情況于1858年1月5日召開“特別委員會”會議進行密謀。會議采納了穆拉維約夫關于繼續向黑龍江“移民”,并以武力為后盾,與清政府舉行的外交談判的意見。會后沙俄政府即通知清政府,穆拉維約夫已受命談判中俄邊界問題,如果清政府希望了結“黑龍江問題”,穆拉維約夫在兩艘炮艦護送下來到璦琿城內與大清國黑龍江奕山會晤、談判。穆拉維約夫說他此來是為了“助華防英”,也是為了“保衛自己的領土”,“為了雙方的利益,清俄必須沿黑龍江、烏蘇里江劃界”。
奕山指出,兩國邊界已根據《尼布楚條約》“議定遵行,百數十年從無更改。今若照爾等所議,斷難遷就允準”。這次談判爭論很激烈。散會前穆拉維約夫將俄方擬定的“條約草案”交給奕山,限第二天答復。這個草案的實質就是要撕毀清俄《尼布楚條約》,強占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地區。第二次談判,清政府代表愛紳泰斷然拒絕俄方提出的無理要求,并將“條約草案”退給俄方代表彼羅夫斯基。由于俄方無理取鬧,談判無結果。穆拉維約夫急不可耐,再次親自出馬,以最后通牒的方式,提出條約的最后文本,強迫奕山簽字,并恫嚇說:“同中國人不能用和平方式進行談判!”當夜俄國兵船鳴槍放炮。《清俄璦琿條約》是沙皇俄國迫使清政府簽訂的清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中俄璦琿條約》的簽約內容:
1858年5月28日 清將奕山與沙俄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簽訂《中俄璦琿條約》,條約將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割讓給沙俄。此條約當時未經清政府批準,后來在《中俄北京條約》確認。條約現藏于臺灣臺北外雙溪國立故宮博物院。
《璦琿條約》共3條。主要內容為:
1.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里的大清國領土劃歸俄國,璦琿對岸精奇哩江(今俄羅斯結雅河)上游東南的一小塊地區(后稱江東六十四屯)保留大清國方面的永久居住權和管轄權;
2.烏蘇里江以東的大清國領土劃為清俄共管;
3.原屬大清國內河的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只準大清國和俄國船只航行。
《璦琿條約》條約原文
咸豐八年四月十六日,黑龍江奕山,會同俄國東悉畢爾岳福,在璦琿城議定和約三條:
二、兩國所屬之人互相取和
三、 俄國結聶喇勒固畢爾那托爾木喇福岳福,大清國鎮守黑龍江等處奕山,
本和約見《咸豐條約》,卷2,頁13―14,俄文本及法文譯本見《俄外部:俄華條約集》,頁83―84;兩種滿文本及蒙文本均見同書,頁113―121。
《璦琿條約》簽約后續
按照清朝當局事先給與奕山的命令,奕山根本無權與沙俄簽訂條約。因此,清政府沒有批準《璦琿條約》,并在事后對奕山等人予以處分。但1860年訂立《中俄北京條約》時認可了《璦琿條約》。
《璦琿條約》條約簽訂后,沙俄將璦琿北岸的海蘭泡改名為“報喜城”(即布拉戈維申斯克)以慶祝條約成功簽訂。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特頒嘉獎,以表揚侵略簽約“有功”的穆拉維約夫,同時晉封穆拉維約夫為阿穆爾(即黑龍江)斯基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