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晉三是怎么看對華戰爭的
安倍晉三是怎么看對華戰爭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承認對華戰爭是侵略戰爭嗎?下面學習啦小編就告訴大家安倍晉三是怎么看對華戰爭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哦。
安倍晉三是怎么看對華戰爭的:
去年3月9日,日本國際大學校長、為首相戰后70周年談話做準備的“專家會議”代理主席北岡伸一在一場演講中,稱日本對華戰爭為“侵略戰爭”。
北岡伸一在發言中表示,“日本進行了侵略戰爭,做出了非常殘酷的事情,這十分明顯。”
北岡稱,“如果去問日本的歷史學家,我想99%都會回答是(侵略戰爭)。雖然首相(安倍)未說‘沒有侵略’,但我希望他能說出‘日本實施了侵略’,首相(安倍)也沒有否認(存在)慰安婦問題。”
在日本政府看來,安倍說不說“侵略戰爭”,不是個是非問題,而是個戰略問題。
北岡伸一跟安倍的關系比較密切,極可能是奉命放風。
可是另一邊廂,德國默克爾訪問日本期間,公開呼吁日本當局妥善處置歷史問題,她表示,德國與其他國家的和解,前提是對歷史進行總結。
對此,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做出正式回應,他說,“日德在二戰期間的經歷,以及在何種狀況下進行了戰后處理,鄰國是哪個國家,當時的情況都不同,不應將日德進行單純比較”。
岸田又說,安倍內閣繼承歷屆內閣對歷史的認識,承認在過去的戰爭中,日本令亞洲國家人民遭受巨大痛苦和損失。
按照常理來說,作為七國首腦會議成員,也作為當今政壇執政時間比較長的元首,默克爾的政治取向也成為國際社會的風向標。
經過調查發現,上一次默克爾訪問日本是2008年的北海道七國首腦會議期間,之后是過日本而不入,在過去7年時間,默克爾首相曾經4次訪華,與中國領導幾乎每年舉行直接會談,這樣的數據讓日本看得很不舒服,終于在日本各方的努力下,德國首相默克爾單獨對日本進行訪問,這也是去年安倍首相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西方七國集團的首腦會議上見過面。
根據日本官方媒體的透露,這次默克爾訪問日本是為了修復與日本的關系,安倍首相將在三個方面與默克爾進行會談:
1、烏克蘭問題。
2、關于伊斯蘭國的恐怖主義威脅。
3、關于兩國的經濟問題。
所謂的烏克蘭問題,實際上就是與俄羅斯關系的問題,安倍首相私下與心腹談話時提到了關于俄羅斯的制裁問題,現在在烏克蘭問題上,德國反對單方面制裁俄羅斯,這樣是給俄羅斯一種暗中的幫助,而日本為了解決北方領土問題,所以也要學習德國的做法,在俄羅斯問題上玩曖昧。
但是,日本媒體并沒有談到的還有一個重要話題:“歷史問題”,其實默克爾在日本期間,將會出席由《朝日新聞》社舉辦的講演,而《朝日新聞》正是安倍首相最厭惡的媒體之一,當初德國方面在日本方面提供的媒體名單中,選中《朝日新聞》,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朝日新聞》在歷史問題報道時的立場與態度,因此默克爾的演說也是給安倍首相敲響了警鐘。
在默克爾演說中談及:在東亞,有人質疑鄰國之間的關系改善與和解之時,德國與法國的歷史改善的歷史,對于其他區域或許不能有助言,但德國在歐洲的與各國和解是德國正視過去的結果。
關于《安倍談話》有2-3篇文章詳細敘述,就算正在召開的中國全國人大上,中國方面也對日本的《安倍談話》報有濃厚的興趣(記者招待會),上個月中旬,安倍首相發表了關于《安倍談話》的建議者會議“21世紀構想懇談會”的組成名單。
其中西室泰三(日本郵政社長),北岡伸一(國際大學校長),中西輝政(京都大學名譽教授),山內昌之(明治大學特任教授),西原正平和(日本國家安全保障研究所理事長),宮家邦彥(立命館大學客座教授),還有山田孝男(每日新聞特別編輯委員),除了山田之外,幾乎都是屬于右翼陣營的精英。
《安倍談話》的內容已經成為今年世界性關注的焦點,除了這次默克爾的演講中會涉及,之前剛剛擔任美國副國務卿的托尼,以及3月訪問日本的克里國務卿,都是把《安倍談話》作為會談的重要課題。
面對世界各方的關注,安倍首相也是在為自己的談話開始造勢,如3月份,將在日本仙臺舉辦的聯合國防災會議上,一般的這樣會議作主旨演講的是聯合國秘書長,以及所在國的首腦,因此安倍首相面對140多個國家的首腦,閣僚以及來賓,如何說,說什么將成為關鍵。
之后4月,在印尼首都雅加達舉行的亞洲,非洲首腦會議(萬隆會議),安倍首相在會議上也將作演講,5月黃金周期間,安倍首相將訪問美國,在訪問期間,日本政府將安排安倍首相在華盛頓舉行演講,據說有兩個方案:一是在美國議會上舉行演講;二如果美國國會的演講不被邀請,安倍首相就將去與日本關系密切的智庫美國國際問題戰略研究所演講,這些演講中最重要的內容,就是為《安倍談話》進行準備,進行熱身。
這樣的演說中,安倍首相會進行各種試探,就使用即將發表的《安倍談話》為基調,試探中國,韓國以及亞洲各國的容忍底線,各國的發應就會決定《安倍談話》的最終內容,其實在這些外交活動中,難關就是3月下旬的中日韓三國外長會談。
而安倍首相的想法是,先發表《安倍談話》,為未來的日本外交定下基調,然后再與中韓兩國首腦進行會談,而韓國與美國關系并不穩定(襲擊美國駐韓大使事件),中國與美國的關系也是存在問題,而美國在亞洲最可信的盟國就是日本,所以安倍首相或許會發表強硬的《安倍談話》的底線在這里。
《安倍談話》的發表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目的,就是安倍首相想在未來20年內,繼續操控日本政治。當人們的視線被吸引到《安倍談話》上時,安倍首相已經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為憲法修改布下了暗道。
這到底是要承認侵略戰爭的歷史呢?還是繼續抵賴呢?
長期居住日本的馬挺先生認為,就算安倍在正式的談話中使用“侵略”來定位70年前那場對華戰爭,也沒有多大意義,因為日本人可以在另外的場合將“侵略”二字重新注釋,注釋成為跟這兩個漢字本來應該有的涵義不同的意思。
但我認為,無論他們怎么重新注釋,說不說“侵略戰爭”還是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