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本怎么應付沖繩島登陸戰
沖繩戰役和前不久進行的硫磺島戰役,使美軍深深明白,如果要在日本本土實施登陸,將面對怎樣的瘋狂抵抗,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估計,日本本土登陸,美軍將付出一百萬人的傷亡,為了減少傷亡的同時震懾蘇聯,因此美國最終決定對日本使用剛研制成功的原子彈,以盡快結束戰爭。那么二戰時日本怎么應付沖繩島登陸戰?
沖繩島是琉球群島中最大的島嶼,位于日本九州與中國臺灣兩地之間島嶼鏈的中點,距兩地各約370海里,沖繩島長約100公里,寬10余公里,總面積約為1100平方公里,跟相鄰的硫磺島相比,可算是個巨無霸。
沖繩島的形狀像一條背部拱起的臥蠶,尾向日本九州,頭向我國臺灣,斜臥在東海邊緣,島上森林密布,地形崎嶇,石灰巖洞穴密布全島,尤其適合防守。
對于日本而言,沖繩島是太平洋上的最后一道關口,沖繩一旦失守,本土、朝鮮以及中國沿海地區的制海權、制空權將全部喪失,日本賴以維持生存的通往東南亞的海上交通線將被徹底切斷。
因此,日軍大本營判斷美軍在進攻日本本土之前,必先在沖繩島登陸,所以日軍對沖繩的防御極其重視,自1944年7月馬里亞納群島失守后,日本就開始重點加強沖繩島的防守兵力和防御工事。
到1945年1月,日軍在沖繩島上的兵力為陸軍兩個師團和一個旅團,加上海軍的一些警備部隊和陸戰隊,共約十萬人,統一由日本陸軍第32軍軍長牛島滿指揮。
牛島滿也是日本陸軍中難得的干才,其指揮作戰能力不在大名鼎鼎的栗林忠道之下,牛島滿對沖繩防御戰做了極其充足的準備工作,計劃以島中部的兩個機場為核心防御地帶,先以海上和空中的自殺式特攻作戰來削弱美軍的艦隊力量,再集中兵力將登陸之敵殲滅在水際灘頭。
應該說這個計劃是相當成熟的,日本海軍雖然之前在和美軍的海空對弈中屢戰屢敗,但自從啟用“神風特攻隊”以后,收獲頗豐,更重要的是因此重新獲得了信心,信心比黃金還重要啊!因此,牛島滿便想故伎重施,繼續用自殺式攻擊給美國人當頭一棒!
日軍大本營對他的計劃深表贊同,并為此擬訂了“天號作戰”航空兵決戰計劃,在集中的2990架作戰飛機中,自殺式飛機就占了將近一半,分別部署在臺灣、琉球和九州地區,計劃在美軍登陸沖繩島時對美軍艦隊和運輸船只實施猛烈突擊。
這還沒完,日本海軍看起來是要把“自殺式進攻”進行到底了,他們又琢磨出了自殺式摩托艇、自殺式魚雷等各種新型“自殺式”打法,其中最為登峰造極的是自殺式火箭!
自殺式火箭又名“櫻花彈”,實際上是火箭助推的載人航空炸彈,由攻擊機攜帶到達戰區后脫離載機,由敢死飛行員駕駛沖向目標,上面裝有一噸烈性炸彈,由三臺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推進,時速高達800公里,敵艦根本來不及做出任何反應,因此威力巨大!
有了這么多豐富多彩的“自殺式武器”,牛島滿信心滿滿,決心將不知天高地厚的美國佬消滅在沖繩島的灘頭上!他萬萬沒有想到,仗還沒打,卻先被自己人捅了一刀!
就在美軍進攻菲律賓之時,日軍大本營將沖繩島守備部隊中最具戰斗力的第9師團調往臺灣,牛島滿勃然大怒,當即以兵力不足為理由,放棄了殲敵于灘頭的計劃,僅在北部和海岸地區配置了少數象征性的部隊,并將80%的兵力統統收縮到中南部地區,以至于美軍登陸時,出乎意料地順利,他們不停地問:“日本人去哪兒了?”
跟日本相比,美國這邊的準備工作也毫不遜色,自尼米茲和麥克阿瑟達成一致,放棄臺灣后,沖繩島就成為美軍進攻日本本土最理想的跳板。
早在1944年10月,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就向太平洋戰區下達了攻占沖繩島的指令,遵照這一指令,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尼米茲立即開始組織有關人員籌劃這一戰役,參加此次作戰計劃制定工作的有第五艦隊司令斯普魯恩斯、太平洋戰區兩棲部隊司令特納、陸軍第十集團軍司令巴克納等人。
1945年1月3日,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批準了沖繩島作戰計劃,2月9日又批準了具體的登陸計劃,登陸日期最后確定為1945年4月1日,美軍認為沖繩島距離日本本土較近,必定會遇到日軍航空兵的全力反擊,尤其是自殺式飛機的拼死撞擊,盡管這些自殺式飛機并不足以改變戰役的最后結局,但不可否認,其對于美軍的威脅是巨大的。
因此,美軍計劃在登陸之前,先以航空兵對日本本土、琉球群島和臺灣等地的日軍航空基地進行大規模突擊,以盡可能削弱其航空兵的力量,同時在登陸前一周,以陸軍第七十七師在慶良間列島登陸,建立前進基地,以便在戰役中就近進行后勤補給和戰損搶修。
根據美軍的計劃,斯普魯恩斯和米切爾率領第58特混編隊,在硫磺島戰役期間對日本本土實施轟炸的返航途中,于1945年3月1日對沖繩島進行了猛烈空襲,并對沖繩島、慶良間列島和奄美大島進行了航空偵察和空中攝影,為沖繩戰役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同時,尼米茲也預料到,日軍必將集中力量死守沖繩,為此他派遣了一支前所未有的龐大部隊去擔此重任,此隊共有艦載機2108架、航空母艦34艘、戰列艦22艘、巡洋艦和驅逐艦320艘、參戰的總艦艇達到驚人的1457艘,參戰總兵力更是高達50萬人,為太平洋戰爭中歷次戰役之最!
1945年4月1日6點20分,日美雙方均期盼已久的沖繩戰役終于爆發了!美軍率先發起進攻,一支由1200多艘運輸艦和軍需艦組成、載有182000人的攻擊部隊,在300多艘戰斗艦艇的保護下,直撲沖繩!
這次美軍充分吸取了貝蒂歐島上的教訓,先用巨艦大炮對著岸上猛轟,一個小時后,轟炸機又蜂擁而至,對著登陸灘頭進行“地毯式”轟炸,目的正是將美軍士兵的傷亡降至最低。
到了8點,美陸戰第6師、第11師,步兵第7師、第96師乘坐的運輸艦,由北向南黑壓壓排開陣勢,四路大軍分成八個進攻方陣,浩浩蕩蕩向白沙灘沖去。
令人不解的是,此次登陸美軍幾乎沒有遇到任何抵抗,短短半個小時后,第一波方陣便已成功登陸,大家紛紛發問:“日本人去哪兒了?”
下午4點,美軍的坦克和大炮均已上岸,后續部隊也開始登陸,沖繩島上風平浪靜,不見日軍蹤影。之后一連好幾天,都是如此,這讓人感覺不是在打仗,而是在歡迎美國客人來沖繩旅游。正當美軍有所松懈的時候,日本人突然爆發了!1945年4月6日,日軍開始了蓄謀已久的“菊水特攻”行動。
“菊水”的意思是“水上菊花”,曾是日本南北朝時代著名武將楠木正成的標志,1336年5月29日,楠木正成在被叛軍包圍時,曾說過一句名言:“我的唯一愿望是七生(輪回七次)同樣生于人間,消滅朝廷的敵人!”說完以后,楠木正成便沖入敵陣,與敵人同歸于盡,這就是“七生報國”這一典故的由來。
此番沖繩之戰,日軍將自殺式攻擊命名為“菊水特攻”,其用意正是表明與美軍死戰到底、不惜用一命換一命的決心!想通過不惜生命的進攻方式,首先摧毀美軍艦隊,而后島上的日軍大舉反攻,最終將美國人趕入大海。
傍晚時分,日軍發動“菊水一號”作戰,50架自殺式飛機首先向美軍艦隊發起了沖擊。美軍“布希”號驅逐艦成了“菊水特攻”的第一個犧牲品,雖然“布希”號裝備了警戒雷達,可以提前準確發現目標,展開炮火攻擊,但日軍飛機根本不閃不躲,開足馬力,一頭撞在兩個煙囪間的甲板上,重達一噸的炸藥瞬間將前輪機艙炸開,引發大火,死傷慘重,艦身也大量進水,嚴重傾斜。
艦長趕緊下令滅火,船員們剛剛拿起滅火器,又見十多架日軍飛機像發瘋一樣從低空直沖過來!艦長見勢不妙,只得下令船員們立刻跳海逃生!
隨即,日軍飛機一架接一架地撞在“布希”號上,直到將它撞沉為止……,其他美軍艦艇的情形也好不到哪兒去,雖然雷達可以提前準確鎖定飛機的位置,甚至可以用炮火將飛機擊中,但面對這種亡命打法,除非將它們在空中直接打爆,否則難逃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