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歷史教科書篡改什么內容
日本教科書事件是日本政府對歷史教科書的審定工作采取“不進行政治干預的方針”,由日本“新歷史教科書編撰會”編寫的歪曲歷史真相的中學歷史教科書。那么日本歷史教科書篡改什么內容?
進入2014年,日本政府的外交政策沒有一點新氣象,安倍政權繼續在推行右翼政策方面上下其手:不僅千方百計修改被他們視為“絆腳石”的各項法律,還打起了教科書的主意。28日,有報道稱日本文部科學省決定在教科書中添加釣魚島是“日本固有領土”“不存在領土爭端問題”等內容,這種罔顧事實、睜眼說瞎話的做法,引起了一些亞洲國家的憤慨。
篡改內容
從內部人士處獲得新版右翼教科書送審稿,以下是新版教科書部分與以往版本不同、變本加厲歪曲歷史的內容。
“臣下之國應中國皇帝的要求,被加上了出兵和朝貢的義務,皇帝給朝貢的首領授予國王稱號,承認其統治權。卑彌呼時代,日本已經被卷入了以中國皇帝為中心的東亞的嚴酷的國際關系中。”(中日歷史交往)
“清不想失掉最后的朝貢國朝鮮,開始將日本作為敵人。日本進行了日清和日俄兩場戰爭,就是由于東亞的這種國際關系。”(中日甲午戰爭)
“由于政府的外交方針無法解決日本人在滿洲受到的不法行為的傷害,國民日益不滿,有很多人支持關東軍的行動,陸軍收到了巨額援助金。”(“九·一八”事變)
“滿洲國在五族共和,建立王道樂土的口號下,由于日本重工業的進入,實現了迅猛的經濟增長。大量的中國人流入,滿洲國建國逐漸成為既成事實。”(偽滿洲國)
“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盧溝橋,發生了有人向日本軍隊開槍的事件。第二天,中國方面繼續開槍,進入了戰斗狀態。事件本身不過是一個小摩擦,雖然人們希望就地解決,但是與日本方面的沖突事件不斷發生,解決變得困難起來。”(“七·七”事變)
“東京審判認定日本軍隊在1937年的日中戰爭中占領南京時殺害了很多中國民眾。但是關于事件的實際情況,資料上被發現有很多疑點,存在各種見解,現在仍在爭論。”(南京大屠殺)
篡改教科書的目的
篡改教科書是日本右翼的一貫伎倆,主要目的有二:一是為二戰罪行翻案,否定戰后國際秩序;二是向青少年灌輸右翼思想,為復辟軍國主義作準備。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右翼文人便開始在歷史等教科書中做手腳。日本知識界的進步力量識破了他們的詭計,同這些錯誤觀點進行堅決斗爭。
日本國內外形成了一股反對教科書修改的合力,一次次挫敗了右翼的陰謀。然而隨著九十年代日本政壇的全盤保守化,形勢發生了逆轉,右翼史觀的影響越來越大。1999年,日本政府同意大阪書籍出版社和文教出版社撤換教科書中反映侵華日軍暴行的照片,以圖掩人耳目。2001年,右翼團體“新歷史教科書編撰會”主編的初中歷史教科書堂而皇之地通過了審查。安倍這一代新右翼分子步入政治舞臺后,篡改歷史的主張更是占了上風,教科書日漸喪失客觀性,逐步淪為右翼的宣傳工具。
篡改教科書是“奴化教育”的延續。“奴化教育”不僅是法西斯主義、軍國主義對被侵略國人民實施的精神控制,也是對本國國民的愚弄和擺布——使他們喪失判斷是非的能力與獨立人格,心甘情愿為反動政權賣命,充當侵略戰爭的炮灰。在日本這樣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愚民政策居然能夠大行其道,是荒誕的現實。
日本民眾如果不作為、不努力抵制這些歪曲史實的教科書,就是同官方的錯誤立場保持一致,必將導致日本的下一代被右翼勢力綁架。歷史不容篡改,錯誤的史觀不會給一個國家和民族帶來福祉,只會招致深重災難。二戰之前,納粹宣揚雅利安人是最優秀的種族,德國民眾被集體洗腦,幾乎無人反對,最終導致了慘絕人寰的種族清洗。日本也曾因盲信軍國主義而面臨滅頂之災。這段血淚史是不容右翼分子的文字抹殺的。日本社會應當學習德國,銘記歷史教訓,避免重蹈二戰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