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期大名武田信玄
武田信玄是日本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因任甲斐守護,并且具有非凡的軍事才能,被稱為“甲斐之虎”。有“戰國第一名將”之稱,被譽為“戰國第一兵法家”。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日本戰國時期大名武田信玄。
生于戰國
大永元年(1521年)十一月三日晴信在 武田信虎迎擊今川軍的飯田河原合戰中出生于甲斐要害山城積翠寺,當時武田軍正要與福島軍決戰。為求勝利,或說取名勝千代。母親為甲斐豪強將領大井信達的女兒(大井夫人)。父親武田信虎是甲斐守護,也是個善戰的人,平定了甲斐的戰亂,統一了甲斐。天文五年(1536年)三月元服(古代日本十二歲以上男子所行的成年禮,相當于中國古代的冠禮),受當時的 足利義晴賜予“晴”字改名晴信。一般所稱的“信玄”是其后來的法號“德榮軒信玄”的簡稱。
成為家督
天文二年(1533年)晴信與上杉朝興的女兒政略結婚,不久妻子病死。天文五年(1536年)七月,由 今川義元牽線說媒迎娶了左大臣 三條公賴之女為正室(三條夫人)。信虎作為水災頻發的甲斐的領主,脾氣暴躁,濫殺無辜,并沒有在內政下狠下功夫,而是將精力花在鄰國信濃的攻略上。連年的糧食失收與連年征伐所帶來的嚴重階級性激化引起家臣百姓不滿。而且信虎認為身為嫡長子的晴信不中用,一說是畏懼兒子晴信的才能將有一日取而代之,想立武田信繁為繼承人。同七年信虎想以到駿河學習為名流放晴信,幸虧三條夫人產下兒子義信,才度過危機。為了確保自身的安全,武田晴信在家臣支持下,依靠飯富兵部和老師坂垣信方的幫助于天文十年(公元1541年)六月流放父親到駿河,交給 今川義元看管,奪取了家督的職位權力,從此開始了其傳奇般的后半生。
諏訪攻略
武田晴信繼承武田家后,制定一系列甲州法度,穩定國內秩序,加強生產,開發金山,國力日見強盛。同時他積極致力于展開信濃攻略,當時信濃主要有小笠原家(信濃守護)、諏訪家、木曾家和村上家四大勢力。天文11年(1542年)信玄以對流放信虎不滿為名討伐妹夫 諏訪賴重。由于諏訪下社的高遠賴繼叛變,諏訪軍節節敗退,7月諏訪賴重敗降,不久自殺。9月高遠賴繼不滿未得到代表諏訪家總領的神社大祝一職,攻入上社。信玄大怒以諏訪氏遺子也是妹妹( 武田禰禰)的兒子六個月大的寅王丸為總領,出兵諏訪。9月25日安國寺合戰,賴繼敗走。接著奇襲長洼城,活捉大井貞隆,并逼降了箕輪福城的藤澤賴親掃平諏訪西方眾。至此武田信玄已控制信濃國一大半地方。信玄任命坂垣信方及坂垣推薦的駿河人 山本勘助治理諏訪,并娶賴重的女兒諏訪御料人湖衣公主(非禰禰之女)為側室。并且確定了武田家的守護神為“諏訪大明神”。天文十四(1545年), 北條氏康進攻駿河東部,信玄向今川派出援軍的同時,積極策劃今川、北條間的和平工作,終于在三國間締結了和約。次年,解除了后顧之憂的信玄大舉進兵信濃。
上田原與鹽尻峽
信玄的侵攻引起信濃豪族的不滿。天文15年(1546年)佐久內山城大井貞隆子貞清叛亂,武田信玄平叛進入北信濃,引發了與北信濃當地豪族猛將村上義清的矛盾,武田軍平定諏訪地區早就刺激了村上義清,村上軍開始沿著千曲川侵入武田領地。天文17年(1548年)2月信玄不顧周圍的反對意見,在大雪中出兵信濃,意在攻取村上義清的根據地坂城地方。然而,十四日的 上田原之戰,可能是信玄一生中最大的敗陣經歷。雪中行軍而來的疲憊之師,被奮戰的村上義清軍急襲,伏兵殺得武田軍丟盔棄甲,信玄大敗。信玄早期的輔弼重臣,號稱“二職”的板垣信方、甘利虎泰雙雙戰死;信玄本人也受傷,武田軍回歸甲斐。信濃守護小笠原長時趁機攻入諏訪,諏訪西方眾紛紛反叛,武田信玄陷于不利。7月長時在鹽尻峽布陣(史稱鹽尻卡之戰),信玄軍從 甲府出發,19日發起攻擊。在淡路守多田賴滿等的奮戰下,長時敗走,后方的信濃小豪族再次歸順武田氏。小笠原軍被截斷歸路,潰不成軍。多田率武田軍隨后追擊,占領桐原城。另一方面駐守內山城的 小山田信有攻擊倒向村上義清的佐久國人眾,武田信玄親自出馬,占領前山城,建立了進軍的據點。朝著制霸整個信濃國而大步前進著。
信濃初定
天文19年(1550年)7月在大町豪族仁科道外指引下,武田軍分路攻入信濃。信玄攻占 深志城(后來的 松本城)定為信州主城,以馬場信房為守備。另一方面因硬攻難以奏效,信玄召原信濃豪族海野棟綱子真田信隆為家臣,展開了對義清控制下信濃豪族的拉攏勸誘工作,真田在北信濃奔走,徐徐但有效地動搖了義清的根基,瓦解了村上勢力。九月信玄趁 村上義清與 高梨政賴交戰,攻擊戶石城,義清家臣多人反正。但戶石城地形復雜,攻城失敗。義清迅速與高梨和解回軍救援,村上義清與小笠原長時兩面夾擊再度擊退了武田軍的進攻,武田軍后撤,橫田高松等戰死。(史稱 戶石崩)天文20年(1551年)5月,村上義清出兵救援小笠原被保科仁信隊所阻止。真田信隆趁機攻取戶石城,同時武田軍攻破平瀨城,小笠原勢力濱臨崩潰。天文21年(1552年)正月高遠賴繼反叛失敗自殺,五月 小笠原長時離開信濃,到處流浪,無力復國。至天文二十二年(1553年),信玄修建攻略信濃的軍用道路,克服地形不利,武田軍三路進擊征伐村上義清, 北條氏康也傳令關東北條勢支援,義清已難以抵御信玄的攻勢,北信諸城陸續落城或反正。 村上義清與小笠原長時一起逃往越后投靠 長尾景虎(上杉謙信),由此引出了信玄與其終生強敵的精彩較量。至此“甲斐之虎”幾乎已經稱霸了整個信濃地區。
三國同盟
天文19年(1550年)6月嫁給今川義元的信玄姐( 定惠院)病逝。在此同時,信玄調解駿河今川,相模北條間矛盾。天文二十三年(1554年)在 太原雪齋斡旋下的三家互相建立姻親關系,于善德寺三國會盟。(長男武田義信迎娶了義元的女兒,信玄的女兒則嫁給北條氏政,還有北條氏康的女兒嫁給今川氏真)。日本東部三大強國之間的同盟正式締結了。三國同盟正式成立。從此北條可以全身心的致力于先祖早云三島瑞夢的實現。今川則力圖打通東海道,西上京都取代足利氏為。而武田也終于保障了側背,信玄得以專心平定信濃。全力向西、向北,攫取富饒的大米產地。
兩雄對決
由于村上義清、高梨政賴請求越后的上杉謙信支援,奪回領地,天文二十二年(1553年)上杉軍在八幡與武田軍交戰。從此兩軍在北信濃 川中島地區進行了五次會戰(1553,1555,1557,1561,1564)。武田信玄 和上杉謙信的五次川中島大會戰,(史稱 川中島合戰)被認為是日本戰國時期最慘烈的會戰,由于雙方勢均力敵且都精通戰法,總體上并沒有決定性的戰果,上杉氏保存了越后的據點,武田信玄也平定了信濃地區。
相對應的信玄被稱為“甲斐之虎”,謙信則被稱為“越后之龍”。在永祿四年(1561年)爆發,是五回的川中島合戰中最激烈和悲壯的戰爭。說到川中島合戰中,很多人想起信玄與謙信的對決那一幅繪畫,但實際上,第四回川中島合戰是五次大會戰中最激烈,悲壯的一次,且兩位在戰略和行軍調配上,都是平分秋色。
以下是第四回川中島合戰的概說。永祿四年六月下旬,謙信從關東退兵歸來,與此同時,陸奧會津的 蘆名盛氏和出羽的大寶寺義增的援軍來到越後。在同年八月十六日,謙信命 長尾政景為 春日山城的留守大將,而謙信親率一萬三千大軍向信濃進攻。而另一方面,武田信玄得悉上杉謙信的攻擊信濃消息後,率領一萬八千大軍援助海津城的防備,向北信濃進發。
該戰的經過是,在同年九月十日,兩軍在川中島爆發激戰,上杉謙信占領妻女山為本陣,與武田軍的海津城對峙。在九月十日早上,上杉謙信率兵渡過千曲川向八幡原與武田軍對決。初時,武田軍陷入苦戰,但是得到武田奇襲隊的支援,在側翼夾擊上杉軍,使上杉軍陷入劣勢,傷亡慘重,最後往善光寺撤退。此戰過後,武田軍的大將 武田信繁、山本勘助、諸角虎定、初鹿野源五郎、油川信連和三枝守直等有名武將皆戰死,使武田軍元氣大傷。上杉謙信在九月十三日,在軍中論功行賞,并感謝諸將在是次戰役上的奮戰,雖然上杉方的親族在戰爭中皆戰死,但亦殺退了武田軍數千士兵而尤感大勝,在此一生也忘不了有功之將的名譽與忠節,并且賞賜金錢予有功之將。
而信玄在十月十一日,在土屋豐前守的感謝下,得到謙信的部份勢力范圍,武田信玄領有水內郡和田城和長池城的二百多貫的土地,而整合了戰爭中的利益,武田信玄是實質的勝利者。弘治元年逼降信濃木曾谷的 木曾義昌,并將女兒許配給他。又陸續讓兒子部將繼承信濃各豪族的家督,進一步控制信濃各地。
啄木鳥の戰法:
啄木鳥の戰法”就是模仿啄木鳥“捉蟲時敲擊樹的背面,然后在 樹的正面等蟲出來”而由山本勘助(也有說是 馬場信房)在川中島合戰中提出的戰法。信玄分兵兩路,本隊8000人,奇襲隊13000人,準備次日早晨全殲上杉軍營。可惜信玄的對手 上杉謙信識破啄木鳥の戰法,黎明信玄本隊受到上杉謙信12000大軍的猛攻。 山本勘助為負失策之責,突入上杉軍,戰死。激戰直至午前,武田奇襲隊拍馬趕到,上杉軍被武田大軍圍攻,突圍撤退。
此后,武田家在擴展版圖的過程中還多次使用過此戰術均獲得成功。得到“ 天下第一騎兵隊”之稱號。(名震天下的“ 赤備”)。
武田家變
永祿三年(1560年) 桶狹間合戰后, 今川義元戰死,繼承者 今川氏真懦弱無能。第二年第四次 川中島之戰,武田氏又損失慘重,信玄逐漸改變戰略。嫡男義信由于與信玄存有許多矛盾(如反對進攻內憂外患的今川氏),并在第四次川中島之戰中犯下大錯,家中地位不穩。永祿八年(1565年)正月,義信謀叛被發現,老師飯富虎昌為保護義信而切腹,義信被幽閉在東光寺。11月,信玄不顧家臣反對讓四男勝賴娶了織田信長養女 遠山氏。兩年后武田氏近親家臣遞交對武田信玄的忠信文書,送回義信妻今川氏,與今川家決裂,義信自殺。同年遠山氏產子信勝后死去,織田信長為保持姻親,為長子信忠與信玄女兒松訂親。隨后,信玄破關東的上杉屬城 箕輪城,占據西上野。并以孫子信勝作為自己的繼承人,四子勝賴(信勝之父)進行輔佐。1564年武田信玄派遣山縣昌景聯合北飛彈豪族江馬氏打敗三木氏攻下飛驒,并在隔年以江馬氏攻入越中,勸降松倉城主椎名氏,拿下越中新川郡地山城周遭,遂以江馬氏嫡子輝盛擔任城主。但是后來椎名氏不敵 上杉謙信,江馬輝盛改投上杉家,使武田信玄的越中戰略失利。
駿河侵攻
永祿十一年(1568年)二月,與 三河的 德川家康密約平分今川領土,12月擊退北條援軍,占據駿府城, 三國同盟解體。第二年三月德川與北條今川和解,信玄遭到 德川氏和北條氏、 上杉氏的夾擊。信玄從容應對,一面鼓動上杉家臣叛亂牽制上杉軍,一面采用軍事行動,10月于三增峽大敗北條氏政軍團(史稱 三增峠之戰),攻入 伊豆相模,一度包圍 小田原城,于三增峠大敗北條軍。 北條氏康在三增峠下,聽聞兩個兒子以及北條綱成所述戰事經過之后,不由感嘆,言道:“此戰縱是我在此,戰局亦不會有所更改。能與不利形勢之下,反敗為勝,信玄公真乃當世第一名將,我氏康不如之。”元龜2年(1571年)駿河國全境壓制,至此信玄終于看到了日思夜想的大海以及得到為了上洛而作準備的駿河水軍。并開始攻略遠江三河地區。與 足利義昭, 越前國的 朝倉義景, 近江國的 淺井長政, 本愿寺顯如等結成 信長包圍網,進入與信長敵對狀態。10月北條氏康死,其子 北條氏政改變戰略,甲相聯盟再度開起,牽制了上杉勢力。
上洛之戰
在結束相模方面的憂患后,元龜三年(1572年)織田信長轉戰各地攻擊反對勢力,雙方漸漸陷于精疲力竭 的狀態, 本愿寺要求信玄打擊信長同盟家康的勢力。1572年10月3日應與 織田信長敵對的 足利義昭之請,信玄從甲府: 躑躅崎館領起兵三萬五千余大軍上京,目標直指京都,討伐織田信長,獲取天皇冊封以號令天下。大軍以山縣昌景為先鋒,出兵時信玄一度感到不適,為抓住機會,大軍繼續進發。武田勝賴攻破遠江二俁城,山縣昌景也陸續攻略東三河諸城。別隊秋山信友攻破美濃巖村城。1572年12月22日武田軍主力與德川織田聯軍在三方原交戰(史稱三方原合戰),雙方一度膠著,隨后織田的援軍部隊被武田騎兵隊突破,全軍總崩(據傳當時德川家康在逃命時嚇的拉了一褲子屎尿,在逃回濱松城后還叫畫師畫下自己落魄的樣子,這幅畫一直掛在家康的居室內,并保存至今)。家康雖逃得性命,已無力阻擋武田軍。第二年乘勝進軍陸續攻破三河諸城。
信玄方面雖然 越前朝倉氏未按約出兵,但信長方面也沒得到上杉的援助,然而在即將展開與信長一決雌雄的大戰時,信玄肺癆病突然惡化(另一說法是胃癌)而不得不暫停上京計劃,武田軍被迫經信濃歸陣。
信玄之死
攻下野田城后,信玄病情惡化,于三河長筱城休養,行軍因而中止。經過一個月左右,信玄的病情沒有好 轉,4月武田軍決意返回甲斐。天正元年(1573年)4月12日,信玄在信濃國駒場(今長野縣下伊那郡阿智村)病逝,享年53歲,御宿監物書狀提及死因肺結核、甲陽軍鑒指出死因是胃癌或食道癌。信玄的遺體在信濃國伊那駒場長岳寺火化。戒名法性院機山信玄。信玄的墓地在信玄墓、大泉寺、惠林寺、諏訪湖長岳寺、龍云寺、高野山、福田寺、妙心寺等地。
得知信玄之死, 上杉謙信痛哭三天,并說失去了一生的對手,決心終生不再與甲斐為敵。武田信玄死后兩年,其子武田勝賴在長筱合戰中慘敗于德川織田聯軍,武田家走向衰落。1582年,在織田和德川的進攻下,武田勝賴與兒子 武田信勝在 天目山自殺,真田昌信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