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歷史人物誰最猛
三國時期的歷史人物里面誰最厲害,一起來看看小編給大家精心準備的資料,歡迎閱讀!
三國歷史上比呂布還勇猛的武將
呂布之勇絕非杜撰?!度龂尽纷髡哧悏鄯Q:“呂布有虓虎之勇”;三國吳人所著的《曹瞞傳》道:“時人語曰:‘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據《三國志·魏書七·呂布張邈臧洪傳》記載,“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曾投靠袁紹,恃功而驕,袁紹頗為忌憚,呂布便提出離開。“紹恐還為己害,遣壯士夜掩殺布,不獲。事露,布走河內”。這使袁紹大為驚恐,“令眾追之,皆畏布,莫敢逼近者”。
王粲的《英雄記》則進一步描述:“紹訊問,知布尚在,乃閉城門。”而最展現呂布超人之姿的是“轅門射戟”那段典故。袁術遣大將紀靈率三萬步騎進攻劉備,劉備向呂布求救。據《后漢書·呂布張邈臧洪傳》記載,呂布“便率步騎千余,馳往赴之。靈等聞布至,皆斂兵而止。”三萬人被千余人震住,呂布的神勇不難想見。當然,呂布此番不是來拚殺,而是來勸架的。《三國志·魏書七·呂布張邈臧洪傳》的描述很傳神,“布令門候于營門中舉一只戟,布言:‘諸君觀布射戟小支,一發中者諸君當解去,不中可留決斗。’布舉弓射戟,正中小支。諸將皆驚,言‘天威也’!明日復歡會,然后各罷。”
如此呂布,誰與爭鋒?史書明確記載與呂布直接交鋒的名將,僅有郭汜。據《英雄記》所載,李傕、郭汜犯長安時,“布開城門,將兵就汜,言‘且卻兵,但身決勝負’。
汜、布乃獨共對戰,布以矛刺中汜,汜后騎遂前救汜,汜、布遂各兩罷。”夏侯惇則疑似與呂布直接交鋒。據《三國志·魏書九·諸夏侯曹傳》所載,“張邈叛迎呂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輕軍往返,適與布會,交戰。布退還,遂入濮陽,襲得惇軍輜重。”可見,呂布是詐退后勝之。呂布也與張飛在下邳遭遇,“布于門上坐,步騎放火,大破益德兵,獲備妻子軍資及部曲將吏士家口”。應該說,張飛并未與呂布貼身搏殺,但很遺憾,他畢竟輸了一戰。那么在史料中,有誰能不懼呂布,并在氣勢之壓倒呢?有的!他就是典韋。
典韋是曹操麾下的猛將。“形貌魁梧,膂力過人,有志節任俠。”他在司馬趙寵手下任職時,軍中牙門旗又長又大,沒有人能豎起,典韋竟單手將它高舉。典韋所持的雙戟分量驚人,軍中有語:“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那是出之《三國志》的,與純屬虛構的關羽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不同。
當然,力大只是典韋勇猛的要件而已,他在戰場上表現才具有真正的說服力。公元194年,曹操乘夜襲擊呂布在濮陽以西的駐軍,將其擊潰未及回撤,呂布救兵已至。據《三國志·魏書十八·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記載,呂布“身自搏戰”,自清晨到太陽偏西,交戰數十回合,兩軍相持不下。曹操召募壯士去突擊敵陣,典韋挺身而出,“將應募者數十人,皆重衣兩鎧,棄楯,但持長矛撩戟。時西面又急,韋進當之,賊弓弩亂發,矢至如雨,韋不視,謂等人曰:‘虜來十步,乃白之。’等人曰:‘十步矣。’又曰:‘五步乃白。’等人懼,疾言‘虜至矣’!韋手持十馀戟,大呼起,所抵無不應手倒者。布眾退。”也就是說,面對呂布軍中萬箭齊發,典韋毫無懼色,只讓隨從通報敵距,沖入敵陣后所向披靡,逼退呂布。
或許有人說,典韋固然神勇,但并未與呂布交鋒,自然難稱比對方更猛??杉偃绶治鰠尾嫉膫€性,我們將發現,此時此刻的他應被典韋的氣勢所震懾。呂布不同于一般統帥,上陣對殺是其慣常之舉。有數則史事可作印證:一是《后漢書·呂布傳》有述:呂布“擊張燕于常山。燕精兵萬余,騎數千匹。布常御良馬,號曰赤菟,能馳城飛塹,與其健將成廉、魏越等數十騎馳突燕陣,一日或至三四,皆斬首而出。連戰十余日,遂破燕軍”。
可見,率若干輕騎奔襲,親手與敵將拚殺,呂布絕非偶一為之,而是“一日或至三四”的家常便飯。二是《資治通鑒·卷第六十二》有載,呂布被曹操所圍后,向袁術求援,因先前拒絕袁家婚事,“布恐術為女不至,故不遣救兵,以綿纏女身縛著馬上,夜自送女出,與操守兵相觸,格射不得過,復還。”這說明呂布慣于沖鋒在前,即使送女突圍,也將其裹在自己身上,絕不委托他人。
而西晉司馬彪所撰的《九州春秋》更記錄了其部將高順的建議,有一次呂布要親自出征,“高順諫曰:‘躬殺董卓,威震夷狄,端坐顧盼,遠近自然畏服,不宜輕自出軍;如或不捷,損名非小。’布不從。”因此,在濮陽之戰呂布心氣正高、銳氣正盛時,怎么會坐視典韋單鋒獨進呢?更何況《三國志》、《資治通鑒》等史料均稱呂布當日“身自搏戰”,怎么會縮身而退呢?筆者不敢妄猜,但此刻的呂布確實一反常態地退卻了。典韋以一已之力,使危急形勢為之逆轉。“布眾退”,說明呂布此次扳手輸了,輸給了曹操,更是輸給了典韋。從這一回合來看,“典韋更比呂布猛”應是成立的。
而典韋的威猛自然是一貫的。《三國志·魏書十八·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贊其“折沖左右,抑亦漢之樊噲也”,“韋既壯武,其所將皆選卒,每戰斗,常先登陷陳。”典韋死得很慘烈,也很威猛。公元197年,張繡因恥于曹操納其嬸而反叛,措手不及的曹操輕騎遁去。“韋戰于門中,賊不得入。
兵遂散從他門并入。時韋校尚有十馀人,皆殊死戰,無不一當十。賊前后至稍多,韋以長戟左右擊之,一叉入,輒十馀矛摧。左右死傷者略盡。韋被數十創,短兵接戰,賊前搏之。
韋雙挾兩賊擊殺之,馀賊不敢前。韋復前突賊,殺數人,創重發,瞋目大罵而死。賊乃敢前,取其頭,傳觀之,覆軍就視其軀。”試想典韋一戟擊去,便將賊兵十余支矛摧斷,這是何等的力度。而他最終徒手挾著兩人擊殺,更是令人驚嘆。如此威猛,只要一口氣息尚在,賊敵確實不敢近前,呂布退避三舍亦情有可原了。
拓展:三國歷史人物的真正死因
蔡邕:蔡文姬的父親。博學多才。后被王允下獄,死于獄中。
張讓:侍奉靈帝的宦官十常侍之首,暗殺了何進,但被袁紹追殺時自己跳水自殺。
盧植:中郎將,劉備、公孫瓚之師。初平三年(192年)去世。
公孫瓚:北平太守。盧植的門徒,與劉備為友。董卓亂政時,公孫瓚起兵幫助曹操。后來與袁紹爭奪冀州失敗,于易京樓中引火自焚。
曹操: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犯頭風病病逝于洛陽,終年66歲。
曹操
劉備:夷陵兵敗之后心情郁郁,章武三年(223年)夏四月病逝,享年63歲。
孫權:病死。太元元年(251年)冬十一月,孫權在到南郊祭祀天地后便得了風疾,。神鳳元年(252年)夏四月,孫權病逝,終年71歲。
司馬懿:自然死。嘉平三年八月戊寅(251年9月7日),司馬懿在洛陽去世,享年73歲。去世前固辭相國、郡公之位不受。
周瑜:被諸葛亮氣死(演義);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在出征的路上得了重病,卒于巴丘,時年36歲(正史)。
郭嘉:遠征烏桓之后病死。
華雄:溫酒斬華雄,被關羽殺(演義);初平二年(191)被孫堅梟首斬殺(正史)。
孫堅: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四月中黃祖埋伏被射死。
孫策:被于吉咒死(搜神記);因被許貢刺客刺傷毀容而氣死(野史);在一次狩獵中為許貢的門客行刺所傷,不久后身亡,年僅二十六歲(正史)。
關羽:被呂蒙曹仁夾擊,死于麥城(演義);兵敗后,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被擒,孫權派人將其殺害,死于臨沮(正史)。
諸葛亮:建興十二年八月二十八日(234年10月8日),諸葛亮積勞成疾,病故于五丈原(寶雞境內),享年五十四歲。
趙云:自然死(演義,正史);因為一生沒敗仗,笑死(野史);身上沒有傷口,老婆拿針刺,因為血友病流血死亡(野史)。
曹丕:黃初七年(226年)五月病逝于洛陽,時年40歲。
馬超:蜀漢章武二年十二月(223年1月),馬超病逝,年僅47歲。
魯肅: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魯肅病逝,終年46歲。
呂蒙:“因關羽追魂索命,七孔流血而死”(演義);酒宴上發瘋,推倒孫權后說“我乃漢壽亭侯關云長也”,然后吐血而死(野史);病死(正史),220年呂蒙積勞成疾病逝,享年42歲。
陸遜:病死(演義),被孫權逼死(正史)。
黃忠:自然死。
張飛:張飛暴而無恩,從不體恤士卒。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六月,臨出兵前,被其麾下將領張達﹑范強(演義中誤寫作范疆)謀殺,并將張飛的首級去投奔孫權,張飛軍營都督送表給劉備,劉備聽聞后嘆道:“噫!飛死矣。”
呂布:建安三年十二月癸酉(199年2月7日)在下邳被曹操擊敗,降操后被縊殺。
夏侯淵:定軍山之戰被黃忠斬殺。
張郃: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斷糧撤退,張郃在追擊中右膝蓋被射中而死。
甘寧:夷陵之戰帶病上陣,被沙摩柯射中頭部,逃亡到樹下坐著死去(演義),得痢疾病死(正史)。
周泰:自然死。
夏侯惇:自然死。
典韋:曹操進駐宛城被張繡偷襲,為保曹操而亡。
許褚:自然死。
張遼:隨曹丕征吳時被丁奉射中腰部,回許昌后不治身亡(演義)。黃初三年(222年),張遼不負眾望,抱病擊破吳將呂范。同年在江都病逝,享年五十四歲(正史)。
徐晃:自然死。
董卓:和呂布搶貂蟬,被呂布殺死(演義)。董卓倒行逆施,罪孽難逃,被呂布等誅殺(正史)。
袁紹:官渡之戰中大敗于曹操后憤恨發病,于建安七年(202年)病死。
袁術:袁紹之弟。在淮南僭稱為帝,后來被曹操打敗,吐血而死。
丁原:并州刺史,呂布的義父。后被呂布所殺,首級獻給了董卓。
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兹谏贂r成名,建安七子之一。獻帝時任北海相,世稱孔北海,十八路反董卓諸侯之一。后因觸怒曹操而為其所殺。
楊奉:騎都尉,曾投奔袁術和呂布,后來被劉備殺了。
董承:董貴妃的哥哥,曾參與保駕,后受衣帶詔,謀事不密,被殺。
禰衡:漢末狂士,后為黃祖所殺。
華佗:曾為曹操醫治頭風病,后來被曹操囚禁殺害。
吉太:太醫,企圖在為曹操治病時毒死曹操,但被曹操識破而遭處刑。
馬騰:馬超之父;西涼太守,征西。十八路討董卓諸侯之一,后被曹操引誘入京殺害。
李傕(jué):董卓舊將,曾挾持獻帝。后來曹操派人討伐李傕,滅其三族。
劉表:病死。
許攸:袁紹手下謀士,計謀多不為袁紹所用。后來投降曹操,言語中輕慢曹軍將士,為許褚所殺。
黃祖:劉表部下江夏太守,后被甘寧所殺。
郭汜:董卓舊將,曾參與挾持獻帝,后被手下所殺。
蔡陽:曹操手下將領,后為關羽所殺。
車胄:車騎。曹操打敗呂布后領有徐州,后為關羽所殺。
鄧艾:被鐘會陷害。
陸抗:病死。
羊祜:病死。
陳泰:病死。
杜預:病死。
曹髦:曹丕之孫,司馬師立其為帝,后被弒。
曹昂,曹操長子,死于亂軍之中。
司馬師:被文鴦突襲,驚嚇過度,加上患有眼睛有瘤疾,正元二年(255年)痛死于許昌。
司馬昭:咸熙二年(265年)病死,時年54歲。
司馬炎:滅吳后司馬炎逐漸怠惰政事,荒淫無度。太熙元年(290年),司馬炎病重而死,享年55歲。
法正:自然死,短命。
曹真:被諸葛亮寫信罵死(演義),病死(正史)。
郭淮:鐵籠山戰役被姜維射死(演義),自然死(正史)。
黃蓋:自然死。
程普:戰死(演義),自然死(正史)。
韓當:自然死。
丁奉:自然死。
徐盛:病死。
龐統:落鳳坡中張任埋伏,為亂箭射死(演義)。建安十九年(214
年),劉備包圍雒城(現今的德陽廣漢一帶)。龐統率眾攻城,被飛箭射中死去。時年三十六歲(正史)。龐統:字士元,道號鳳雛先生,劉備軍師。死于落鳳坡。
龐統
陳宮:敗給曹操后不屈而死。
顏良:被關羽斬殺。
文丑:被關羽斬殺(演義),中荀攸計策亂軍沖殺而死(正史)。
沮授:不肯投降曹操而被其殺死。
田豐:袁紹兵敗,在獄中自刎(演義);袁紹因不聽田豐計謀而兵敗,愧見田豐,而將其殺死(正史)。
諸葛?。涸趯O峻孫亮的鴻門宴上被殺。
馬騰:因馬超叛變而被曹操殺死。
馬岱:自然死。
夏侯霸:病死。
蔣琬:病死。
諸葛瑾:自然死。
太史慈:合肥之戰死于張遼伏兵箭弩(演義),建安十一年(206年)病死(正史)。
馬良:夷陵之戰中戰死。
馬謖:失街亭,被軍法處置。
荀彧:不滿曹操進魏王叛漢憂郁而死,一說曹操讓其服毒自殺。
荀攸:不滿曹操進魏王叛漢憂憤而死(演義),隨曹操征孫權時去世(正史)
張昭:自然死
張纮:病死
程昱:自然死
郝昭:病死
曹仁:自然死
李典:暴斃
于禁:投降關羽后羞愧而死
樂進:自然死
凌統:病死
魏延:因腦后有反骨被諸葛亮認定會反叛,諸葛亮死后,魏延叛變,被馬岱斬殺(演義);因不滿諸葛亮死后退兵,被認為謀反,而被馬岱追殺(三國志);被楊儀迫害而死(魏略)
姜維:鄧艾攻姜維,姜維見大勢已去遂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