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繇歷史人物評價
鐘繇與王羲之并稱為“鐘王”,他在中國書法史上影響很大,歷來都認為他是中國書史之祖,就連王羲之、王獻之的書法都深受其影響。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鐘繇歷史人物評價,歡迎大家閱讀。
鐘繇歷史人物評價
曹操:關右平定,朝廷無西顧之憂,足下之勛也。昔蕭何鎮守關中,足食成軍,亦適當爾。
曹丕:①於赫有魏,作漢籓輔。厥相惟鐘,實干心膂。靖恭夙夜,匪遑安處。百寮師師,楷茲度矩。②此三公者,乃一代之偉人也,后世殆難繼矣!
曹植:蓋精微聽察,理析豪分。規矩可則,阿保不傾。群言系于口,而研核是非;典誥總乎心,而唯所用之者,鐘太傅也。
曹叡:太傅功高德茂,位為師保,論行賜謚,常先依此,兼敘廷尉于、張之德耳。
曹奐:繇,三祖之世,極位臺司,佐命立勛,饗食廟庭。
陳壽:鐘繇開達理干,華歆清純德素,王朗文博富贍,誠皆一時之俊偉也。魏氏初祚,肇登三司,盛矣夫!
應詹:昔高祖(劉邦)使蕭何鎮關中,光武(劉秀)令寇恂守河內,魏武委鐘繇以西事,故能使八表夷蕩,區內輯寧。
袁昂:① 張芝騖奇,鐘繇特絕,逸少鼎能,獻之冠世,四賢共類,洪芳不滅。② 鐘繇書意氣密麗,若飛鴻戲海,舞鶴游天,行間茂密,實亦難過。
岑宗日:鐘繇如盛德君子,容貌若愚。
劉咸炘:鐘繇于魏,如漢之蕭何。
盧弼:李通淮、汝,臧霸青、徐,與鐘繇關中之任并重,實委全局所系,不僅一隅之得失也。
鐘繇書法
鐘繇篆、隸、真、行、草多種書體兼工,張懷瓘《書斷》說:“元常真書絕世,乃過于師,剮柔備焉。點畫之間,多有異趣,可謂幽深無際,古雅有余。秦、漢以來,一人而已。”他寫得最好的是楷書,《宣和書譜》評價說:“備盡法度,為正書之祖。”鐘繇所處的時期,正是漢字由隸書向楷書演變并接近完成的時期。在完成漢字的這個重要的演變過程中,鐘繇繼往開來,起了有力的推動作用。一方面他能適應時代潮流,善于學習民間出現的新書體;另一方面他勤奮學習,善于思考與鉆研。
鐘繇的書法理論,散見于有關書論內。其中最重要的是他關于用筆方面的論述。鐘繇的楷書古雅渾樸,圓潤遒勁,古風醇厚,筆法精簡,自然天成。
據唐代張彥遠《法書要錄·筆法傳授人名》說:蔡邕受于神人,而傳與崔瑗及女文姬,文姬傳之鐘繇,鐘繇傳之衛夫人,衛夫人傳之王羲之,王羲之傳之王獻之。
可見,鐘繇是蔡邕書法的第二代傳人。其實,鐘繇的書法藝術之所以取得巨大藝術成就,并不限于一家之學。宋代陳思《書苑菁華·秦漢魏四朝用筆法》就記述了鐘繇的書法成功經過,說他少年時就跟隨一個叫劉勝的人學習過三年書法,后來又學習曹喜、劉德升等人的書法。因此,鐘繇與任何有成就的學者一樣,都是集前人之大成,刻苦用功,努力學習的結果。鐘繇在學習書法藝術時極為用功,有時甚至達到入迷的程度。
鐘繇的書體主要是楷書、隸書和行書,南朝劉宋時人羊欣《采古未能書人名》說:“鐘有三體,一曰銘石之書,最妙者也;二曰章程書,傳秘書教小學者也;三曰行押書,相聞者也。”所謂“銘石書”,即指正楷,“章程書”即隸書(八分書),“行押書”指行書。鐘繇書法真跡到東晉時已亡佚,人們今天所見到的要么為臨摹本,要么系偽書。一般地認為有“五表”、“六帖”、“三碑”。
鐘繇在中國書法史上影響很大,歷來都認為他是中國書史之祖。他在書法史上首定楷書,對漢字的發展有重要貢獻。陶宗儀《書史會要》云:“鐘王變體,始有古隸、今隸之分,夫以古法為隸,今法為楷可也。”鐘繇之后,許多書法家競相學習鐘體,如王羲之父子就有多種鐘體臨本。后張昶、懷素、顏真卿、黃庭堅等在書體創作上都從各方面吸收了鐘體之長、鐘論之要。
總而論之,鐘繇在中國書法史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他和東漢的張芝被人合稱為“鐘張”,又與東晉書圣王羲之被人并稱為“鐘王”。對于漢字書法的創立、發展、流變都有重要作用。
看了“鐘繇歷史人物評價”還想看:
1.鐘繇的生平簡介
2.曹魏著名書法家鐘繇簡介
3.書法家鐘繇的介紹
4.袁尚歷史人物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