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歷史上十大猛將
三國時期,戰火紛飛,在那個歷史動蕩的大背景下,最不缺的就是叱咤風云的真英雄。一起來看看小編給大家精心準備的資料,歡迎閱讀!
三國史上的十大悍將
1、飛呂布
呂布,字奉先,五原(今內蒙古包頭)人。素以勇武著稱,使一枝方天畫戟,箭法高超,號稱∶“飛”,三國時代最優秀的武將。“我有赤兔馬,方天畫戟。誰能耐何得了我。”這句話是呂布自己說的,三國里武將都喜歡吹牛。但呂布這句話,任誰都沒資格去反駁他。
虎牢關三英戰呂布時候五十回合殺得張飛槍法大亂,又戰劉張聯手30回合不分勝負,依我看呂布是贏面占多,因為關羽是因為恐劉備有失才下場的。與許褚單挑20回合,曹操讓典韋上,后來夏侯敦,夏侯淵,樂進,于禁都上,以一敵六,全身而退。呂布到底有多強,無從得知。
2、常山趙子龍
常山趙子龍可以說是最受三國迷歡迎的人氣角色,文韜武略,機謀膽色,趙無不是上上之選。作為一員虎將,他實在完美。
長坂坡一戰,趙子龍縱橫曹營幾萬大軍之中,出入自如,斬殺曹軍50多員將領,竟然全身而退,沒有受傷,雖然曹操在戰斗中期曾經下令不許射箭,但畢竟以一敵萬!一人一騎在千軍萬馬中往來奔突,如入無人之境,通篇三國之中,除子龍之外又有誰能夠?論沖鋒陷陣能力、防御能力堪稱三國第一!但是,趙云無論是在三國志中還是在三國演義中,其實都很不得重用,甚至可以說一生郁郁不得志。
3、典韋
典韋,陳留人。曹操名將。使一雙鐵戟,勇猛過人。曹操與張繡交戰時,典韋駐守曹操大寨,奮力迎敵,終因鐵戟被盜,受圍斷而死。在這一戰中,曹操的長子和侄子也都戰死了。事后,曹操親自祭奠,痛哭失聲。他對眾將領說:“吾折長子、愛侄,俱無深痛;獨號泣典韋也!”。
典韋可謂三國之真悍將,出場時既逐虎過澗,80斤雙戟不比青龍刀輕幾斤,而況雙手各持40斤所耗之力比雙手共持82斤大的多了。眾軍士夾持不定的大旗,典韋一手執定旗桿,立于風中,巍然不動。曹操謂之:“此古之惡來也!”夏侯薦典韋給曹操時說:“…………手殺數十人,逃竄山中…………”所謂“手殺”,古時指赤手空拳,既典韋赤手空拳殺死數十人。空手打死數十人的概念比手持武器要強悍的多了!典韋更會飛戟殺人,戰呂布時,保護曹操,取短戟十只在手,敵離身只有五步時,轉身飛戟殺之,一戟一人墜馬,并無虛發,后挺一雙大鐵戟沖殺進去,郝,曹,侯,宋四將不能抵擋,各自逃去。
4、馬超
馬超,字孟起,今陜西省人,出身于涼州豪強家庭。五子良將戰敗其二,蜀國五虎大將第四位。
東漢末年隨父親馬騰起兵打仗,任偏安、封都亭侯。馬超是世家子弟,卻從小練就了一身好武藝,年幼時誅殺董卓余黨李蒙、王方時,就已經不同凡響了。父親馬騰被曹操用計殺害后,領兵為父報仇。建安十六年(公元二一一年)進攻曹操,與許褚大戰于潼關,后被曹操用反間計打敗,逃回涼州,又被揚阜等殺敗,逃往漢中歸附張魯。后投歸劉備,攻取成都時立下大功,拜驃騎,領涼州牧,封鄉侯。用一桿長槍,有神威的美名,是三國時期的名將。勇有余,謀不足。后病死。
5、關羽
有人說他有名無實,號稱無敵而非無敵,然而,卻沒有人去否認其人的勇猛確實是萬人之敵。只一個回合斬殺董卓手下頭號猛將華雄,官渡之戰誅殺顏良文丑,當時文丑正在追殺徐晃,氣勢正盛,關羽躍馬揚刀截住廝殺。戰不三合,文丑心怯,撥馬逃走,關公馬快,腦后一刀,斬于馬下。文丑也是百萬軍中斬將奪旗的勇將,曾經于趙云大戰五六十回合不分勝負。不到三個回合就恐慌,足見關公威勢之盛,在下邳一戰,徐晃與許褚聯手合擊,卻被關公奮力殺退。
關羽晚年遇到了戰斗狀態良好的白馬龐德,一百回合下來,二人精神倍長。龐德不由感嘆“人言關公英雄,今日方信矣”。后又用計水淹魏七軍,生擒主帥左于禁,前部先鋒龐德,乘勝圍攻敗退樊城的魏征南曹仁,一時威震華夏。
6、張飛
燕頷虎須,豹頭環眼,身高八尺,脾氣暴躁,粗中有細,重情義,勇如一國,敵號萬人。這是一個極度藐視呂布的剛烈猛將。在徐州,動不動就沖呂大喝“決戰三百回合”。終于尋著了一個機會,搶奪了呂布五十匹戰馬,惹得奉先大怒,二人酣戰了一百余回合,不分勝負,由此可見,正常狀態下,張飛與呂布武藝差距甚微,殺得性起,丈八蛇矛狂戳亂撅,令人甚難招架。
關羽與紀靈大戰三十回合不分勝負,張飛出場,不倒十個回合大喝一聲,刺紀靈于馬下,武藝對比之間,孰高孰低一目了然。老張獅吼功又是一絕,聲音之巨曠古絕倫,如萬馬奔騰,似狂雷在耳。長坂橋上挺矛大喝,喊聲未絕,曹操身邊夏侯杰驚得肝膽碎裂,倒撞于馬下。曹操再也挺不住了,回馬而走。要知道張飛面對的是曹仁、李典、夏侯敦、夏侯淵、樂進、張遼、張合、許褚和八十三萬大軍!就這氣勢已經凌駕于呂布之上。“長坂坡頭殺氣生,橫槍立馬眼圓睜。一聲好似轟雷震,獨退曹家百萬兵”猛張飛一名,千古流傳。
7、許褚
和典韋一同統率著曹操的親衛隊“虎衛軍”。綽號“虎癡”。長八尺馀,腰大十圍,容貌雄毅,勇力絕人。這是一個極為典型的實力派戰將,可以說是殺出來的名聲,一生與頂尖高手的顛峰對決,僅僅敗過一次(就是那次喝的酩酊大醉,被張飛一槍扎傷的倒霉經歷)。
與趙云大戰三十回合,呂布大戰三十回合,潼關之戰碰上了號稱有“呂布之勇”的馬超,面對前兩天剛有顛峰表現的馬超,許諸作為武將的血怎能不沸騰?于是他的顛峰時刻也爆發出來了。許諸力大刀沉,打起仗來仗著個“猛”字可以說無往不利。問問倉亭十面埋伏時的“十數將”就知道他有多厲害了。可這次的對手和以前不一樣。只見他對自己的狂攻招招都招架住了,并且在五十回合后開始反攻。這家伙槍法如狂飆,招數狠辣,槍槍奪命。
8、黃忠
黃忠的箭法舉世公認,號稱“箭神”。能開三石之弓,他的箭術,是三國里獨一無二的,百發百中,箭無虛發。在老年時期表現活躍,有勇有謀,智勇雙全,常常獨當一面,與戰國時期趙國大將廉頗齊名。作戰時不顧年邁,身先事卒、勇冠三軍。奪西川戰斗中總是沖鋒在前,奮勇殺敵,屢建奇功。
在三國演義里描寫在關羽的顛峰時期,與黃忠首戰一百合不分勝負。二戰時因黃忠馬失前蹄被掀于地,關羽饒過黃忠。三戰時黃忠感恩,只用箭射中關羽盔纓,充分顯示了他百步穿楊之能。書中之意,當時黃忠若要取關羽性命,亦非難事。三國演義中黃忠箭法如此了得,可堪稱三國第一人。雖然比箭法呂布能“轅門射戟”、趙云能江上射帆,但沙場上可用箭取性命的,非黃忠莫屬。
9、孫策
一桿霸王閃獨戰東南地,打下江東六郡八十一州,綽號“江東小霸王”。年紀輕輕既興王伐夷,掃蕩江東無人敢居于孫策之上。年少輕狂,為人最不喜別人超過自己,用兵如神,似飄逸蕭灑的快劍,當覺察利刃至時,已見血封喉。八神亭與太史慈戰了幾百合不分勝負,可以說孫策平江東也就這場打斗是值得人期待的,二人的對決從長兵器到短兵器,空間從馬上到步下,最后成了肉搏。
《搜神記》記孫策殺死于吉,此后,每一獨坐,都感到于吉好像就在左右,心中惱火。這次調治箭傷剛有起色,引鏡自照,又見于吉立在鏡中,回頭看,不見于吉,如是再三。孫策摔破鏡子,奮力大吼,傷口崩裂而死。以致英年早逝,也真讓人嘆惋。故有詩評曰:“雖能斬仙道,未得平四方”。
10、太史慈
東漢末年江東軍團名將,東萊太史慈,一出場便匹馬單弓射死數十黃巾余黨,沖出北海之圍,自少已十分好學,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弦不虛發,及至神亭,在神亭演出了一場顛峰對決。
太史慈獨與一騎小卒同遇上孫策,當時孫策共有十三從騎,皆是黃蓋、韓當、宋謙等勇猛之士,太史慈毫不畏懼上前支身與策大戰,奮勇莫當;孫策也不含糊,不要別人插手,單打獨斗,孫策刺倒太史慈的座下馬,更攬得太史慈系于頸后的手戟,而太史慈亦搶得孫策的頭盔,結果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戰了幾百合不分勝負,兩人武力基本相近,直至兩家軍隊并至神亭,二人才罷戰解散。(這場對決做秀的成分居多,因此影響了名次,但這不妨礙這段佳話在江東的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