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平江東之戰的歷史評價
對于孫策平定江東之戰,孫策年少英勇、明決善斷,深受歷代贊許。孫策英年早逝,平江東之戰是其生命中極其重要的戰役。那么,世人對此戰是何評價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孫策平江東之戰的歷史評價,歡迎大家閱讀。
孫策平江東之戰簡介
孫策平江東之戰是中國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時的一場戰爭,發生於漢獻帝興平二年(195年)——建安元年(196年)。發生原因為袁術多次失信於孫策,使孫策有自立門戶的方向,并以助袁術攻劉繇為藉口,得到袁術派出的兵馬,在發生戰爭前,孫策擁有士兵五六千人,騎數十匹,賓客愿從者數百人。
孫策擊破劉繇、敗嚴白虎、會戰王朗,最后把在江東的諸割據勢力消滅,成功統一江東,為日后孫權建立東吳作了基礎。同時亦因孫策統一了江東,使中原的混戰多了點轉變。
孫策平江東之戰的歷史評價
曹操在聽說孫策平定江東后,贊嘆道:“猘兒,謂難與爭鋒。”
諸葛亮在《后出師表》評價說:“劉繇、王朗各據州郡,論安言計,動引圣人,群疑滿腹,眾難塞胸,今歲不戰,明年不征,使孫策坐大,遂并江東。”
陳壽認為割據江東是孫策所創下的基業,在《三國志》中評價說“策英氣杰濟,猛銳冠世,覽奇取異,志陵中夏。然皆輕佻果躁,隕身致敗。且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而權尊崇未至,子止侯爵,於義儉矣。”
何去非認為孫策能在幾年內平定江東,遠勝劉備,在《何博士備論》中說:“策一舉而遂收江東,為鼎足之資,使之不死,當為魏之大患。策之不得起于中原,非其智力之不逮,蓋袁紹已據河北,曹公已收河南,獨無隙以投之故也。以劉備之間關轉戰,至于白首,不獲中州一塊之壤以寓其足。而策乃能以敝兵千馀渡江轉斗,不數歲而席卷江東,此其過備遠矣。”
何焯認為孫策之所以能平定江東,不僅在于武略,更重要在于修政安民,評價說:“伯符以勇銳摧破劉繇王朗,然能系屬士民,修其政理,遂創霸業。
看了“孫策平江東之戰的歷史評價”還想看:
1.孫策平江東之戰歷史背景有什么
2.孫策平江東之戰的過程
3.睢陽之戰的背景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