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與鐘會有什么仇
嵇康,三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音樂家和文學家。他精通音律,特別喜愛撫琴。關于他的音樂理論著名的有《琴賦》《聲無哀樂論》,同樣對于書法、繪畫、和文學都有相當多的成就。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嵇康與鐘會有什么仇,歡迎大家閱讀。
嵇康與鐘會有什么仇
嵇康與鐘會之間的瓜葛,也是要從嵇康的狂傲的性情說起。嵇康為人曠達狂放,縱逸傲散。向叔還曾描述過他與嵇康之間的友誼,他認為嵇康輕時傲世,對待禮法也是不屑一顧的。最能體現嵇康的這種性情的就要數嵇康于鐘會之間的糾葛了。
鐘會出生于名門,還是曹魏的大,父親是書法家鐘繇。他少年得志,十九歲就當了將士,還被皇上封為秘書郎的職位,當然他的職位晉升的也很快,不出三年就被上升為尚書郎。雖然政治得意,但是在人際交往方面,他對年長他兩歲的嵇康很是敬佩。嵇康似乎對他很是不感冒,并不想與他有過多的交流。在《世說新語》這本書中就有提到:當時鐘會編纂的《四本論》,想讓嵇康看一下,但是心理又害怕自己寫的書又入不了嵇康的法眼,于是情急之下,竟然““于戶外遙擲,便回怠走”。
沒過多久,鐘會又一次前來拜訪嵇康。嵇康仍就不予理睬,繼續在自己的家門口晃來晃去,一副別人看不見自己的樣子。時間已久,鐘會就覺得很是無聊,決定離去。就在這時,嵇康終于說了一句話:“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鐘會回答:“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自此以后,鐘會將這件事記恨在心里,于是在后來,找了個機會將嵇康害死。
鄧艾鐘會
三國時期的鄧艾和鐘會兩個人物為什么都沒有善終?相比之下的很多三國人物來說,他們的名字沒有被后人所關注,但這兩個人物卻刷新了歷史。在公元前263時期,他們兩個人一起帶兵滅了蜀國。
事實上他們可不算是無名小輩。鄧艾是魏國時期的重要杰出人物。若生在劉備時代那會,也同樣是不可多得的將士之才,無論地理文化,他都是樣樣精通。當然每每談到鄧艾,就不能不提他的死黨姜維了。姜維是諸葛亮的接班人,他的膽氣和正氣連他的頂頭上司司馬昭都感到肅然起敬。他一生英勇,但還是栽進跟頭遇到一個和自己旗鼓相當的對手。
當然還有一個人物不得不說,那就是鐘會。鐘會是一位軍事天才,他上演的第一個好戲就是造船,當初也是為了引人耳目,讓大家都認為他要攻打的是吳國,事實上要攻打的是西蜀。當然,他所造的船為后來魏晉過長江立下了悍馬功勞。之后在戰爭中,鐘會成功的牽制住了姜維的主力,從而讓鄧艾有機會占了姜維的便宜。雖歷史早已遠去,但每每回想起鐘會的死以及姜維自刎的畫面依然能夠想象到歷史的慘烈。
如果說歷史上鐘會的死是悲壯的,那鄧艾的死就如同輕如鴻毛了。那日鐘會的手下見鐘會一死,便連忙趕去救鄧艾,而看守鄧艾的監軍害怕將來鄧艾會死機報復,于是派了軍隊將鄧艾處決了。身首異處的鄧艾,與他之前出征時的瀟灑相比是多大的反差。
看了“嵇康與鐘會有什么仇”還想看:
1.嵇康的簡介及故事
2.嵇康的生平是怎樣
3.歷史上嵇康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