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蜀漢四相
許多中國人都知道三國時期的蜀國,知道蜀國的丞相諸葛亮,諸葛亮也是堪稱三國時期的第一謀士,而在蜀國諸葛亮貴為丞相,但是在蜀國還是有其他名相的,只是被諸葛亮的光芒所掩蓋了。下面小編帶您去看看:細數三國蜀漢四相是誰?
1、三國蜀漢四相:諸葛亮
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后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并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于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被追謚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2、三國蜀漢四相:蔣琬
字公琰。零陵湘鄉(今湖南省湘鄉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宰相。與諸葛亮、董允、費祎合稱“蜀漢四相”。初隨劉備入蜀,被任命為廣都長,后因為不理政事激怒劉備,在諸葛亮的勸說下,蔣琬免于一死,后重新被啟用,諸葛亮將其培悉心培養,并密表劉禪可以作為諸葛亮的接班人。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死后,蔣琬執政。拜尚書令,又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再遷大,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并被受命開府,后加大司馬,總攬蜀漢軍朝。采取閉關息民政策,使國力大增。曾制定由水路進攻曹魏的計劃,但未被采納。延熙九年(246年)病卒,謚曰恭。死后葬于涪城西山。
3、三國蜀漢四相:費祎
字文偉,荊州江夏鄳縣(今湖北孝感市孝昌縣)人,三國時蜀漢重臣,深得諸葛亮所器重,曾出使東吳,孫權、諸葛恪、羊茞等人以辭鋒論難,而費祎據理以答,辭義兼至,始終不為所屈。孫權甚異其才,自禮遇之,費祎也因常使吳。北伐時為中護軍,又轉為司馬。當時魏延與長史楊儀不和,坐常爭論,費祎常為二人諫喻,兩相匡護,以盡其用。
諸葛亮死后,初為后軍師,再為尚書令,再遷大,執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為蜀漢的發展盡心竭力。性格謙素甚廉,家無余財。后為魏降將郭循行刺身死。死后,葬于今廣元市昭化古城城西,墓碑為清朝光緒年間昭化知縣吳光耀所立,墓志銘為其長女所書。
4、三國蜀漢四相:董允
字休昭,瀘縣嘉明鎮人,三國時期蜀漢官員,掌軍中郎將董和之子。東漢末年,其父董和事劉璋為益州太守,劉備立太子時,允被選為洗馬,后為黃門侍郎,延熙六年(公元243年)加輔國,延熙七年(公元244年)以侍中守尚書令,任大費祎的副手。延熙九年(公元246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