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兵制簡介
蜀漢(221年5月15日—263年),三國之一。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亦稱“劉蜀”、“季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蜀漢兵制簡介,希望對你有用!
蜀漢基本簡介
蜀漢(221年5月15日—263年),三國之一。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亦稱“劉蜀”、“季漢”。蜀漢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漢中,東抵巫峽,南包云、貴,西達緬甸東部。占有今云南全省,四川、貴州二省的大部,陜西,甘肅南部、廣西西北部及緬甸東北部、越南西北部。263年為魏所滅。共歷二帝,四十三年。 東漢末年,外戚與宦官之間的斗爭不斷,使得朝政日益腐敗,而后爆發了黃巾起義,劉備在鎮壓農民起義的戰斗中因戰功步入仕途。但不久,何進、董卓先后敗亡,天下局勢逐漸轉變成諸侯混戰,劉備在混戰中輾轉奔波,于赤壁之戰后收復荊州各地,而后進取西川、攻下漢中,最終建立蜀漢政權。 蜀漢鼎盛時期占據荊州、益州,在經過關羽失荊州、劉備夷陵之戰后國力受損,后又經諸葛亮治蜀國力恢復,又迫使南中地區屈服,從中獲取了大量的物資、人口、裝備以及礦產等天然資源,國力再度強盛。軍事上蜀漢也常常占據主動,但后期逐漸走向衰落,最終被掌控曹魏的司馬家族所滅。
蜀漢兵制
大致和魏相同,但又有其特點。蜀漢的中央軍,《歷代兵制》說:“蜀置五軍。其左、右、督、護一人,其中師、監、護、典、參軍各一人,其前師、、監、護、督軍各一人,其后督、、兼一人。其將校略如漢。”五軍即前、后、左、右、中軍。中軍與曹魏一樣同時又是宿衛部隊;前、后、左、右四軍略等于曹魏的外軍。蜀漢中央軍置軍師一至二人,為全國最高軍事統帥。五軍的組織系統不完全一樣,中軍有護軍、監軍、軍師、都護、領軍、典軍各一人;前、后軍有護軍、監軍、軍師、領軍、典軍各一人;左、右軍有護軍、監軍、都護各一人。據《三國志·蜀書六》,前、后、左、右軍的統帥分別是前、后、左、右,只有中軍統帥是護軍;而據王平、劉敏、姜維等傳,前、后、左、右四軍又常以護軍或監軍為各自的統帥。因此,前等官號,究竟是護軍的另稱還是進稱,或者是不同時候的職官,還有待進一步考查。
蜀漢的基層軍隊,有許多不同的稱號。《歷代兵制》:“兵有突將、無前、賨叟、青羌、散騎、武騎之別,蓋不全用蜀人也。”“劉璋時,三輔流人數萬,收以為兵,號東州兵。”這里所舉的尚不完全,據王欣夫《補三國兵志》統計,蜀漢有以下稱號的基層軍隊:曲長則蜀漢往往有專門的前鋒隊。無前、無當,二者可能同為一支精勇的隊伍。飛軍,以羌族的一支——青羌為主,分為五部。虎步,精勇的步兵隊伍。虎騎,精勇的騎兵隊伍,此外還有散騎、武騎等騎兵隊。白毦,由以白羽毛為飾的少數民族組成。賨叟,由賨人(湘、川一帶的少數民族)組成。此外還有夷兵,由荊州一帶少數民族組成。從這些稱號可以看出,蜀漢政權不僅讓蜀中漢人當兵,而且大量以外族為兵,組成飛軍、青羌、白毦、賨叟、夷兵等外族軍隊。從東州兵的情況還可看出,蜀漢還把外來流民組建成軍隊。名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云,魏延,姜維。
蜀漢昭烈帝劉備人物簡介
蜀漢昭烈帝劉備(161—223)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人,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221—223年在位,三國時期的政治家。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一心想恢復漢室江山。東漢靈帝末年,與關羽、張飛一道討黃巾軍有功,于是被任命為安喜寨縣尉。密誅曹操不成,潛逃。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后投靠孫權大勝曹操于赤壁,入侵奪取益州與南中,自立為西蜀國王。221年,在成都即位自稱漢皇帝,年號章武。伐東吳兵敗,損失慘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三,謚號昭烈帝,史稱為劉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