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時代的人類進化
遠古時代指的是從人類出現到國家形成的這一段漫長的歷史時期(從距今約300萬年前到公元前2070年這段時期),也就是原始社會,這個時代大約經歷了二三百萬年。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遠古時代的人類進化。
當時許多國家的人民對天、地的出現點及人類的產生,有各種不同的說法,在中國,有關盤古開天辟地和女媧造人一類的傳說流傳久遠,但隨著科學的發展,特別是近代考古學、古人類學和地質學的發展,揭示了地球形成的奧秘,也揭示了人是生物進化的產物。
1、人類的起源
目前,考古學家和古人類學家在非洲發現的人類化石,距今已有300余萬年,因而非洲被認為是人類的起源地(埃及古猿、南方古猿、臘瑪古猿)。
在中國,重慶市巫山縣發現的“巫山人”化石,距今也有200萬年,此外,還發現了許多古人類化石,如年代稍晚的“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等等,數量很多、分布地域也很廣,因此,中國的考古學家提出:東亞地區也是人類的起源地。
2、人類的進化
如今,我們都知道人類的出現是生物進化的結果,它是古猿演變而來的,考古發現和古人類學研究的成果證明,古猿與早期人類的關系十分密切,使“從猿到人”的學說,獲得越來越多的證據。
另外,人類的出現與勞動也有關,人類最初制作和使用的工具是打制石器,考古學家為與后來出現的磨制石器相區別,將制作和使用打制石器時代稱為舊石器時代,后者(即制作和使用磨制石器的時代)稱為新石器時代。
為了研究它們在歷史進程中的發展與進步,考古學家還將它們分為早中晚三期,舊石器時代所分的早中晚三期,與古人類學家依據古人類的體質特征所分的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古人)、晚期智人(新人)這三個階段大體是一致的。
在舊石器時代的早期,打制石器以粗厚笨重、器類簡單、一器多用為其特點;到了舊石器時代的晚期,石器趨于小型化和多樣化,器類增多,還發明了弓箭、投矛器等復合工具和鉆孔技術,出現了少量磨制石器。
在舊石器時代,人們以采集果實和漁獵為生,他們不會建造房舍,多在山洞中棲身,過著群居的生活。
在舊石器時代早期,人們已學會用火,先是采野火,后發明了人工取火的方法,如打擊火石取火、鉆木取火等等。
火的使用對人類的進化有很大的意義,它可用于照明、驅除野獸、驅趕寒冷,還改變了人們生食的習慣,由于熟食能縮短消化過程,使更多的養料被人體吸收,并使血液中的化學成分有所改變,促使人的體力增加、腦髓發達。
如30萬年前的北京人的平均腦容量為1059毫升,一萬年前的山頂洞人的腦容量為1200─1500毫升,已達到現代人的腦容量變化范圍,身高也與現代華北人的身高接近,迄今在中國發現的舊石器時代遺址,遍布全國二十幾個省、市、自治區,說明古今人類在這塊大地上的活動范圍,已相當寬廣。
3、母系氏族
當古猿從樹上走到地面生活,并用石塊和木棒作為勞動工具的時候,人類社會就產生了。人們最初結成幾十個人的小群體,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這種群體生活的歷史相當長,至少占人類有史以來的99.7%以上的時間。
大約在1萬多年以前,人類社會組織發展成按血親關系組成的集體──氏族公社。
早期,氏族成員按母親的血統確定親屬關系,叫母系氏族,氏族內由氏族成員民主選舉最有聲望的人擔任首領,母系氏族時期,世界五大洲都有人類居住。
隨著生產的發展,男子的勞動地位越來越重要,親屬關系也由父親血統來確定,父系氏族就產生了,后來,居住在一定地域內的、未必有親屬關系的一群家庭組成的農村公社又取代了氏族。
4、父系氏族
原始社會是沒有私有財產也沒有剝削的社會,同時也是生產水平極端低下的社會,最早的人類用簡單石器和木棒采集植物的根、莖、種子、果實,獵取動物,作為食物。
氏族公社時期,人們已經能夠在磨制的石器上鉆孔,裝上木柄,制成石斧、石鋤和帶尖石的槍矛,還發明了魚鉤、漁網,用人工取火和制造陶器,工具的進步,使生活條件大為改善。
母系氏族時期,人們能夠建筑木結構的房屋,過起定居的生活,后來又培植了小麥、大麥、水稻、玉米等農作物,馴化飼養了狗、羊、豬、牛、驢、馬等,原始的農業和畜牧業產生了。
父系氏族時期,手工業也發展起來,紡織、陶器制造、榨油、釀酒已成為專門的行業,一些地區的居民開始掌握了金屬冶煉技術,生產的發展也帶來了剩余的產品,產生了貧富分化,進而是私有制和階級的產生,各社會集團之間矛盾的加劇,這些就促成了國家的出現,原始社會也就到此終結了。
原始人類已經創造了最早的繪畫、音樂和舞蹈,由于自身能力和認識的限制,圖騰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交織一起,構成了原始宗教,氏族上層還出現了控制神權的僧侶,他們維護已經出現的貧富分化局面,加速了原始社會的解體。
總的來說,原始人類在生產勞動中創造了語言和象形文字,語言和文字又促進了人的知識積累和擴大,文化也隨著有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