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杜康的傳說
杜康,有人說他原是黃帝手下的一位大臣。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關(guān)于杜康的傳說,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關(guān)于杜康的傳說:
黃帝建立部落聯(lián)盟后,經(jīng)過神農(nóng)氏嘗百草,辨五谷,開始耕地種糧食。黃帝命杜康管理生產(chǎn)糧食,杜康很負責(zé)任。由于土地肥沃,風(fēng)調(diào)雨順,連年豐收,糧食越打越多,那時候由于沒有倉庫,更沒有科學(xué)保管方法,杜康把豐收的糧食堆在山洞里,時間一長,因山洞里潮濕,糧食全霉壞了。黃帝知道這件事,非常生氣,下令把杜康撤職,只讓他當(dāng)糧食保管,并且說,以后如果糧食還有霉壞,就要處死杜康。
杜康由一個負責(zé)管糧食生產(chǎn)的大臣,一下子降為糧食保管,心里十分難過。但他又想到嫘祖、風(fēng)后、倉頡等臣,都有所發(fā)明創(chuàng)造,立下大功,唯獨自己沒有什么功勞,還犯了罪。想到這里,他的怒氣全消了,并且暗自下決心:非把糧食保管這件事做好不可。有一天,杜康在森林里發(fā)現(xiàn)了一片開闊地,周圍有幾棵大樹枯死了,只剩下粗大樹干。樹干里邊已空了。杜康靈機一動,他想,如果把糧食裝在樹洞時,也許就不會霉壞了。于是,他把樹林里凡是枯死的大樹,都一一進行了掏空處理。不幾天,就把打下的糧食全部裝進樹洞里了。
誰知,兩年以后,裝在樹洞里的糧食,經(jīng)過風(fēng)吹、日曬、雨淋,慢慢地發(fā)酵了。一天,杜康上山查看糧食時,突然發(fā)現(xiàn)一棵裝有糧食的枯樹周圍躺著幾只山羊、野豬和兔子。開始他以為這些野獸都是死的,走近一看,發(fā)現(xiàn)它們還活著,似乎都是睡大覺。杜康一時弄不清是啥原因,還在納悶,一頭野豬醒了過來。它一見來人,馬上竄進樹林去了。緊接著,山羊、兔子也一只醒來逃走了。杜康上山時沒帶弓箭,所以也沒有追趕。他正準備往回走,又發(fā)現(xiàn)兩只山羊在裝著糧食的樹洞跟前低頭用舌頭舔著什么。杜康連忙躲到一棵大樹背后觀察,只見兩只山羊舔了一會兒,就搖搖晃晃起來,走不遠都躺倒在地上了。杜康飛快地跑過去把兩只山羊捆起來,然后才詳細察看山羊剛才用舌頭在樹洞上舔什么。不看則罷,一看可把杜康嚇了一跳。原來裝糧食的樹洞,已裂開一條縫子,里面的水不斷往外滲出,山羊、野豬和兔子就是舔了這種水才倒在地上的。杜康用鼻子聞了一下,滲出來的水特別清香,自己不由得也嘗了一口。味道雖然有些辛辣,但卻特別醇美。他越嘗越想嘗,最后一連喝了幾口。這一喝不要緊,霎時,只覺得天旋地轉(zhuǎn),剛向前走了兩步,便身不由主地倒在地上昏昏沉沉地睡著了。不知過了多長時間,當(dāng)他醒來時,只見原來捆綁的兩只山羊已有一只跑掉了,另一只正在掙扎。他翻起身來,只覺得精神飽滿,渾身是勁,一不小心,就把正在掙扎的那只山羊踩死了。他順手摘下腰間的尖底罐,將樹洞里滲出來的這種味道濃香的水盛了半罐。
回來后,杜康把看到的情況,向其他保管糧食的人講了一遍,又把帶回來的味道濃香的水讓大家品嘗,大家都覺得很奇怪。有人建議把此事趕快向黃帝報告,有的人卻不同意,理由是杜康過去把糧食霉壞了,被降了職,現(xiàn)在又把糧食裝進樹洞里,變成了水。黃帝如果知道了,不殺他的頭,也會把杜康打個半死。杜康聽后卻不慌不忙地對大伙說:“事到如今,不論是好是壞,都不能瞞著黃帝。”說著,他提起尖底罐便去找黃帝了。
黃帝聽完杜康的報告,又仔細品嘗了他帶來的味道濃香的水,立刻與大臣們商議此事。大臣們一致認為這是糧食中的的一種元氣,并非毒水。黃帝沒有責(zé)備杜康,命他繼續(xù)觀察,仔細琢磨其中的道理。又命倉頡給這種香味很濃的水取個名字。倉頡隨口道:“此水味香而醇,飲而得神。”說完便造了一個“酒”字。黃帝和大臣們都認為這個名子取得好。
從這以后,我國遠古時候的釀酒事業(yè)開始出現(xiàn)了。后世人為了紀念杜康,便將他尊為釀酒始祖。
酒的傳說
民間有如下傳說:杜康某夜夢見一白胡老者,告訴杜康將賜其一眼泉水,杜康需在九日內(nèi)到對面山中找到三滴不同的人血,滴入其中,即可得到世間最美的飲料。杜康次日起床,發(fā)現(xiàn)門前果然有一泉眼,泉水清澈透明。遂出門入山尋找三滴血。第三日,杜康遇見一文人,吟詩作對拉近關(guān)系后,請其隔指滴下一滴血。第六日,遇到一武士,杜康說明來以后,武士二話不說,果斷出刀慷慨割指滴下一滴血。第九日,杜康見樹下睡一呆傻之人,滿嘴嘔吐,臟不可耐,無奈期限已到,杜康遂花一兩銀子,買下其一滴血。回轉(zhuǎn)后,杜康將三滴血滴入泉中,泉水立刻翻滾,熱氣增騰,香氣撲鼻,品之如仙如癡。因為用了九天時間又用了三滴血,杜康就將這種飲料命名為“酒”。
因為有了秀才、武士、傻子的三滴血在起作用,所以人們在喝酒時一般也按這三個程序進行:第一階段,舉杯互道賀詞,互相規(guī)勸,好似秀才吟詩作對般文氣十足;第二階段,酒過三巡,情到勝處,話不多說,一飲而盡,好似武士般慷慨豪爽;第三階段,酒醉人瘋,或伏地而吐,或抱盆狂嘔,或隨處而臥,似呆傻之人不省人事、不知羞恥。
酒醉劉伶
古書云:“天下好酒數(shù)杜康,酒量最大的數(shù)劉伶。飲了杜康酒三盅,醉了劉伶三年整。”說的就是“杜康造酒醉劉伶”的故事。
劉伶是晉代“竹林七賢”之一,出名的好喝酒,能喝酒。酒量之大,舉世無雙。他對當(dāng)朝統(tǒng)治不滿,到處游歷,走到哪兒喝到哪兒。一次,劉伶來到洛陽龍門南府店鎮(zhèn)杜康酒坊門前,抬頭看到門上有一副對聯(lián),寫的是:
“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龍三盞海底眠”
橫批是:
“不醉三年不要錢”。
劉伶一看這副對子就生氣了,心里說:你未曾開酒館先訪訪,誰不知劉伶酒量大,從南喝到北,從東喝到西,東南西北都喝遍,也沒把我醉半天。你竟敢夸下這么大口氣,不醉三年不要錢。劉伶帶著氣進了酒館,杜康拿出酒來讓他喝。喝了一杯還要喝,杜康就拿來第二杯,劉伶喝了之后還要喝。杜康說,別喝了,再喝就醉了,他不聽,又要了第三杯。三杯酒下肚,劉伶說:“頭杯酒甜如蜜,二杯酒比蜜甜,三杯酒喝下去,只覺得天也轉(zhuǎn)、地也轉(zhuǎn)、頭暈?zāi)垦!?rdquo;他喝醉了。這時杜康過來對劉伶說:“怎么樣?先生喝夠了嗎?”劉伶醉醺醺地說:“夠了,夠了,真是瓊漿玉液。”說著便向兜里掏酒錢,一摸,錢袋是空的,便支支吾吾地說:“掌柜的,我忘記帶錢了,先記個賬吧,改天送還你。”
劉伶說罷,出了酒坊往回走。一路上東搖西晃,趔趔趄趄走到家,一進門就跌倒在地上,他媳婦趕忙把他扶到床上。劉伶自覺不行了,趕快給媳婦交代說:“我要死了,把我埋到酒池內(nèi),上邊蓋上酒糟,把酒盅酒壺給我放在棺材里。”說完;劉伶真的死了。他一輩子愛喝酒,媳婦就照他的囑咐把他埋了。
不知不覺,過了三年。這一天,杜康來到村上找劉伶討酒錢,劉伶媳婦一聽是這事兒,心中好惱,說:“他三年前不知喝了誰家的酒,回來就死了。原來是喝了你家的酒呀!你還來要酒錢哩,我還得找你要人哩!’杜康說:“他不是死啦,是醉啦!快領(lǐng)我到埋他的地方看看去。”就這樣,他們來到埋葬劉伶的地方,打開棺材一看,劉伶穿戴整齊,面色紅潤,跟生前一個模樣。杜康上前拍拍他的肩膀;叫道:“劉伶醒來!劉伶醒來!”只見劉伶果然打了個哈欠,伸伸胳膊,睜開眼來,嘴里連聲說道:“杜康好酒!杜康好酒!”從那以后,“杜康美酒,一醉三年”的話就傳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