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古跡的傳說
一起來看看小編給大家精心準(zhǔn)備的歷史古跡的傳說資料,歡迎閱讀!
老北京歷史古跡的傳說
黑龍?zhí)独锩娴降子袥]有龍
黑龍?zhí)对陬U和園西北,現(xiàn)在做為一個療養(yǎng)院院址。白龍?zhí)妒呛邶執(zhí)侗边叺囊粋€小地名。
北京的西北,有一個風(fēng)景很好的地方,叫做黑龍?zhí)丁:邶執(zhí)睹^很大,誰都知道,黑龍?zhí)侗边呌袀€白龍?zhí)叮水?dāng)?shù)厝耍浪暮苌佟:邶執(zhí)丁執(zhí)队袥]有龍呢?沒有。就因為龍?zhí)稕]有龍,才有了民間傳說的故事,現(xiàn)在,咱們就說這個故事。
咱們不是說過“高亮趕水”的故事嗎?高亮趕水的故事里說:高亮把龍公、龍婆、龍子、龍女追到玉泉山山下,一槍扎傷了龍女,龍婆趕緊抱起來龍女,逃往山北的黑龍?zhí)叮拥搅撕邶執(zhí)兑院螅衷趺礃恿四?現(xiàn)在說的這個故事,就是打這里說起的。那天,龍婆抱著受了傷的女兒,逃到了黑龍?zhí)叮活^就扎到石頭底下,藏起身來,給女兒治傷,不久,龍女的槍傷也就平復(fù)了。她母女倆,打這兒起,就在潭里石頭底下安了家。龍女呢,是喜歡玩的,在家里呆膩了,就在潭里游來游去;在水里游膩了,就告訴了母親,變成一個美麗的姑娘,出潭玩玩。龍婆是不放心的,總是囑咐女兒,說:“你離潭不要太遠(yuǎn)了,玩玩就回來,人生地不熟的,留神有人欺侮你!”龍女答應(yīng)了。龍女天天到潭上玩,什么也沒碰到過,她慢慢也就放下心來了。
這一天,龍女正在山坡上掐野花,忽然身旁走過一個青年人來,穿著一身白衣服,頭上戴著一頂白顏色的盤龍帽,臉上透出來一股兇惡的樣子,沒等龍女說話,這個人就說了:“小姑娘你認(rèn)識我嗎?”龍女是龍王的孫女、龍公的女兒,哪有不認(rèn)識龍的。她說:“我知道你是白龍。”白龍哈哈大笑了一聲,說:“知道我是龍王爺就行。你知道你們住的那座潭是誰的嗎?”“水潭,還能說是誰的?”白龍說:“我是受過‘皇封’的,這座潭是我的,你們不能住。”龍女一撇嘴,說:“我不懂得什么叫黃風(fēng)、黑風(fēng),誰住就是誰的。”“你們一定要住呀?”“一定要住!”白龍嘿嘿又笑了一聲,說:“要住也行,你跟你媽媽說去,你得嫁給我,做我龍王爺?shù)男∧棠獭?rdquo;龍女臉早氣黃了,罵了一聲:“孽龍!不許胡說!我們一定要住,看你能怎么樣!”說著,一甩兩個翠藍(lán)色玉耳環(huán),轉(zhuǎn)身就奔了潭邊。白龍后面喊了一聲:“小龍丫頭站著,你告訴老龍婆,我家住北邊白龍?zhí)叮弈銈內(nèi)齑饛?fù)我,三天沒有回信,我就要跟老龍婆較量較量,看看誰勝誰敗!”說完也走了。
龍女回到潭里,見了母親就哭了。龍婆問女兒為什么這樣哭,龍女把遇見白龍這件事,從頭到尾詳細(xì)說了一遍。龍婆也非常氣憤,她和女兒說:“可恨你爺爺,他想發(fā)水,淹死北京城的人,你爸爸想把水帶走,渴死北京城的人,他們是永遠(yuǎn)不能再見天日了,他們自找苦吃!剩下咱們娘兒倆,還會有小孽龍欺侮咱們,我跟他拼了命吧!”龍女說:“媽媽打得過他嗎?”龍婆說:“論打是不行,第一他這里地勢熟,第二會有人幫助他吃的糧食,不過我不怕他!”再說,小白龍還真有人幫助他的食糧,他知道龍婆母女不會答應(yīng),就仍舊變成一個白帽白衣的勇士,走向村里,跟老百姓說:“我是龍王爺,”說著一指白龍?zhí)哆吷系凝埻鯊R“那就是我的家。三天后,我跟黑龍?zhí)兑粋€野龍比武,你們看天空有兩條水柱子,一條黑水柱,一條白水柱,白水柱就是我。你們看如果白水柱矬下來了,就趕緊向白龍?zhí)独锶羽z頭,我勝了,我保佑你們風(fēng)調(diào)雨順,我敗了,可別怪我把你們?nèi)迦硕佳退?”老百姓敢說什么,只好滿口答應(yīng)。
翻回來再說,那龍婆呢,她知道小白龍會威脅老百姓,叫老百姓供給他食糧的。她呢?她把滿潭里的大魚、小魚,都叫到跟前,說:“我本想在這里安家,和你們搭個鄰居,沒想到白龍?zhí)兜哪觚垼胍冶任洌覜]有戰(zhàn)糧,怎么辦呢!我只好借用諸位,做我一頓戰(zhàn)糧,我勝了呢?自然還你們生命,我敗了呢?有我女兒還你們生命。”魚在龍的面前,敢說什么。這時,龍婆一晃身,就變成了一條幾丈長的大黑龍,張開大嘴一吸,大魚、小魚就縷縷行行,都進(jìn)到黑龍肚子里去了。
到了第三天,晴天打了一個大霹雷,只見從白龍?zhí)独镲w出一條白亮亮的水柱子來,直奔了黑龍?zhí)叮€沒到黑龍?zhí)赌兀邶執(zhí)独铮诧w出一條黑晶晶的水柱子來,兩條水柱,就在空中纏繞起來。兩條水柱,在空中纏繞了三天三夜,白水柱有時矬下去了,這大概是力氣不夠了,一會兒又長起來了,這大概是吃足了饅頭了,可是,黑水柱始終沒往下矬。斗到第三天晚上,忽聽叭的一聲很大的響聲,兩條水柱,同時收回潭里,山邊上躺著兩條死龍,原來是,白龍、龍婆都用盡了力氣,一齊累死了。龍女一看媽媽死了,心里悲傷極了,又想起媽媽對魚說的話,自己必須償還大魚、小魚的生命!她一跺腳,全身往潭石上一撞,立刻全身撞得粉碎,紛紛落在潭里,全變成了一種奇怪的小魚:寬尾巴,上下都有長鰭,四個小腹鰭全長在前胸上;特別的是,太陽一照,全身有五色光華,人們都說這是龍女的繡花衣裳;兩腮各有一個翠藍(lán)色小圓光,人們都說這是龍女的翠玉耳環(huán)。它常常潛伏在潭里石頭底下,都說這是龍女聽了媽媽的話,不敢浮出潭面了;它的頭能撞石頭,如果養(yǎng)在魚缸里,缸底上鋪的卵石,它能撞得唰唰地響,人們都說這是龍女想起了媽媽。這種魚,人叫它“布魚”。
白龍、龍婆、龍女死了以后,這里再也沒有龍了,存在的只是白龍?zhí)丁⒑邶執(zhí)秲沙靥端瑑蓚€地名。
八寶山都有哪八件寶
八寶山的由來在當(dāng)?shù)剡€有一段有趣的傳說:相傳八寶山腳下的山洞里藏著八件寶貝:金牛、金馬、金雞、金碾子、金磨、金豆子、金簸箕和金笸籮。
八寶山,位于石景山區(qū)東部,為西山山脈前平原上的孤立殘丘,得名于建筑材料“八寶”。
所謂八寶,指的是馬牙石、白堊、青灰、紅土、坩土、黃漿、板巖、砂巖八種黏土礦物。馬牙石,又稱方解石,主要成分為石英,也是人類最早認(rèn)識和利用的礦物;白堊,俗稱白土子或大白,白色,質(zhì)軟,是石灰?guī)r的一種,分布很廣;青灰,是一種含有雜質(zhì)的石墨,青黑色,常用來粉刷外墻面或搪爐子,也可用作顏料;紅土,是較好的天然地基和筑壩材料;坩土,也稱耐火土,是火爐內(nèi)膛的主要原材料,還可以制成耐火磚;黃漿是木器的涂料;板巖常用作制造房瓦及石硯的原料;砂巖是研磨、玻璃、建筑等工業(yè)的原材料。
八寶山的由來在當(dāng)?shù)剡€有一段有趣的傳說:相傳八寶山腳下的山洞里藏著八件寶貝:金牛、金馬、金雞、金碾子、金磨、金豆子、金簸箕和金笸籮。很早以前,這里住著一對姓李的老頭和老太婆,他們沒兒沒女,只能靠種絲瓜過日子。有一年,他們在自家院子里種了一架絲瓜,可是奇怪的是無論怎么澆水、施肥,就是結(jié)不出瓜來,只有瓜秧越長越長,好容易才開了一朵花,結(jié)出的絲瓜卻長得上粗下細(xì),像一個倒掛的葫蘆。一天老兩口正在門口乘涼,看見從南邊來了一位先生,到了他們家門前看見這個絲瓜忽然站住了。只見他一會兒朝山看看一會兒又朝瓜架上的絲瓜看看,用手指掐算了半天,就沖老兩口走了過來。
這位先生走近了以后給老兩口作揖施禮,提出要買架上這個唯一的絲瓜。老兩口剛開始說不行,因為這個絲瓜是為明年留種用的。但先生卻非要買下來,他告訴老兩口自己買瓜是要配藥給病人治病。老兩口一聽是為治病配藥,就答應(yīng)了,只是堅決不收錢。先生臨走的時候告訴他們:“這瓜不熟的時候不能摘,等到熟了我自然會來的。”
其實這位先生不是用瓜來配藥治病,而是來尋寶的。他掐算到山下埋藏著寶貝,但取寶需要開山的鑰匙,當(dāng)他看到這個絲瓜時,就明白了它正是那把開山的鑰匙,于是和老兩口撒了個謊,想要把它弄到手。
先生走后,老兩口對絲瓜照看得格外用心,可是這一年秋天的時候天氣反常,剛過了立秋就開始下霜,他們怕把絲瓜凍壞了,于是就提前摘了下來,放在一個木匣子里面,等待先生來了以后交給他。
九月初八這一天傍晚,先生果然來了,當(dāng)他看到老兩口提前摘了的絲瓜時,跺著腳說:“壞了,摘早了,這下不管用了。”只好嘆著氣把絲瓜拿走了,老兩口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覺得非常奇怪,就跟著他來到山下,想看看他到底要干什么。
只見風(fēng)水先生來到這山坡前,用瓜在地上畫了一個圓圈,山坡上立即出現(xiàn)了一扇門,但只開了一道小小的縫隙。老兩口一看,里面都是寶貝,有金牛、金馬、金雞,還有金笸籮、金簸箕,靠門還有一個金碾子在轉(zhuǎn),從碾子上掉下來的全是金豆子。只聽風(fēng)水先生自言自語道:“要不是摘早了,我就可以進(jìn)去了!”他將手伸了進(jìn)去,先拿了金簸箕,可是門縫兒太小,怎么也拿不出來,就在這時,金雞叫了起來,風(fēng)水先生說聲:“不好!”連忙扔了金簸箕,抓了一把金豆子。正要往外拿,老頭兒過去打了他胳膊一下,手一縮,金豆子全掉在洞里了,門也關(guān)上了。風(fēng)水先生知道自己理虧,于是不聲不響地走了。從此以后,人們都知道這座山下埋著八件寶貝,就把它叫做八寶山了。
其實,八寶山原名黑山,主要是由東西兩座山峰構(gòu)成的,最高處海拔103米,是西山山前崗阜。全山東西長約1.2公里,南北寬約0.6公里。八寶山歷史名勝頗多,明代時有延壽寺、靈福寺、朝陽庵,西峰上建有娘娘廟,其中最著名的還是褒忠護(hù)國寺。褒忠護(hù)國寺又名黑山護(hù)國寺,是明代永樂年間為紀(jì)念名將剛炳所建,寺內(nèi)有剛炳墓,現(xiàn)僅存墓碑和墓前石龜。日本侵華時期侵略者為紀(jì)念死難的日軍于山上建忠靈塔,1946年改建為忠烈祠,紀(jì)念抗戰(zhàn)中犧牲的國民黨官兵,包括張自忠、佟麟閣、趙登禹等38位將領(lǐng)。建國后陸續(xù)于山上建八寶山革命公墓、八寶山第二公墓和北京西郊?xì)泝x館。
八寶山革命公墓,位于八寶山南麓,占地150畝,元代為靈福寺舊址,明代改稱褒忠護(hù)國寺,1950年改建為革命公墓,1970年改稱八寶山革命公墓。公墓分骨灰堂和墓區(qū)兩部分,中央為骨灰堂,是1958年將原褒忠護(hù)國寺第一、二進(jìn)大殿及配殿改建而成的,其中分為十一室,第一室安放劉少奇、朱德、董必武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和科學(xué)家的骨灰。公墓內(nèi)遍植蒼松翠柏,莊嚴(yán)肅穆,1984年公布為北京市文物保護(hù)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