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赤松子是誰
赤松子又名赤誦子,號左圣南極南岳真人左仙太虛真人,是秦漢傳說中的上古仙人。他是傳說中神農時的雨師,能隨著風雨忽上忽下戲耍,能跳入火中去焚燒自己而無任何損害。赤松子曾服用水玉這種藥物袪病延年,并把這種方法教給神農氏。他常常去神仙居住的昆侖山,住在西王母的石頭宮殿里。
簡介
赤松子,又名赤誦子,號左圣。既是傳說中的人物,亦是前承炎黃,后啟堯舜,奠定華夏萬世基業(yè)的中華帝師。
記載其事之典籍,當以《淮南子·齊俗》為最早,繼以《列仙傳》而詳其事。劉安云:“今夫王喬、赤誦子,吹嘔呼吸,吐故納新,遺形去智,抱素反真,以游玄眇,上通云天。”高誘注曰:“赤誦子,上谷人也。病厲入山,尋引輕舉。”《列仙傳》謂:“赤松子者,神農時雨師也,服水玉以教神農,能入火自燒。往往至昆侖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隨風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時復為雨師,今之雨師本是焉。”
傳說
赤松子與赤須子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兩位仙人,傳說的發(fā)生地就在這里。相傳很久以前有兄弟倆,一天弟弟在天臺山放羊,遇到一位道人,道人帶他到石室山,修煉四十年,其間,哥哥四處尋找,后遇見道人,知道了弟弟的去處,兄弟倆重新在天臺山相聚,悲喜交加。哥問弟所放羊何在,弟弟告訴他在治岑,兩兄弟來到治岑山間,弟弟揮手指向白石,叫“羊起”,頓時,漫山遍野的白羊,有幾萬頭。此時,哥哥才知道弟弟已經成仙。
兄弟倆于是一起在天臺山學仙道,以松脂獲苓為食,五百年后得道成仙。弟取名赤松子,哥取名赤須子,兄弟倆在天臺峰弈棋,百丹坪煉丹。一天二人來到石室山,在青霞洞天前布局弈棋,晉朝樵夫王質到山上伐木,看見倆兄弟下棋,就放下斧頭在一旁觀棋,有一個兄弟給他一顆像棗核一樣的東西,讓他含在嘴里,樵夫王質頓感清爽,不再覺得饑渴,一局棋畢,王質挑薪準備回家,卻看到斧柄已經爛盡。為人間留下樵夫王質觀棋爛柯的傳說。此后人們將石室山又稱爛柯山。
典故
赤松子相傳為晉代得道成仙的皇初平。據(jù)晉葛洪《神仙傳》載:丹溪人皇初平十五歲時外出牧羊,被道士攜至金華山石室中,四十馀年不復念家。其兄初起行山尋索,歷年不得。后經道士指引于山中見之。問羊何在,初平叱白石成羊數(shù)萬頭。初起乃棄家從初平學道,“共服松脂﹑茯苓(fúlíng),至五百歲,能坐在立亡,行于日中無影,而有童子之色。后乃俱還鄉(xiāng)里,親族死終略盡,乃復還去。初平改字為赤松子,初起改字為魯班”。宋張淏《云谷雜記》卷二引作“黃初平”,并云:“今婺(wù)州金華山赤松觀乃其飛升之地。”
4、常用來比喻大功既立、功高震主之后隱跡避禍。
句例:
(姜維)曰(對鐘會):“明公自淮南以來,算無遺策,司馬氏之盛,皆公之力。今復定蜀,威德震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謀,欲以保全得乎!夫韓信不背漢于擾攘,以見疑于既平;大夫種不從范蠡于五湖,卒伏劍而妄殛徙,豈暗主愚臣哉?利害之使然也。今君大功既立,大德已著,何不法陶朱公泛舟絕跡,登峨嵋之嶺,而從赤松子之游乎?”
相關記載
《太平寰宇記》說赤松子是在金華山以火自燒而化,其升天處為赤松澗,故山上有赤松祠,赤松澗。
劉向的《列仙傳》記載赤松子本是神農時人,為雨師,他服食水玉,把它教給神農,能夠在烈火中任火燒烤。赤松子常常去昆侖山上,在西王母的石室里歇息,隨風雨自由上下。炎帝的小女兒曾跟隨他,亦成仙飛升而去。
又據(jù)《韓詩外傳》載,赤松子曾為帝嚳之師。
關于赤松子服水玉一事,文獻中記載中多有不同。《山海經·南山經》注中說赤松子所服食的水玉就是水精(水晶),《搜神記》則稱為冰玉散,葛洪《抱樸子》則說赤松子服食的是神丹,并有赤松子丹法傳世。相傳也是葛洪所著的《神仙傳》中則稱皇初平為赤松子,服松臘茯苓。《丹臺錄》則稱赤松子為昆林仙伯,轄牿南岳山,可化玉為水而服。
《史記·留侯世家》記載西漢名臣張良在輔助劉邦建立政權后,為保全自己,功成身退,對漢高祖說:“愿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耳。”由此人們相傳此赤松子就是那個早年傳張良兵法的黃石公。但是在晉代葛洪的《神仙傳》(宋朝《太平廣記》里也引用了)中也有記載墨子年八十二歲時“世事已可知,榮位非常保,將委流俗,以從赤松子游耳”之嘆,與《史記》中張良語相似。所以赤松子可能只是在秦漢時聲名極隆的上古神仙而已,張良和墨子也未必認識赤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