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雷公的妻子——電母
電母為傳說中雷公的妻子,主要掌管閃電。除了一般職務之外,據說當雷公跟電母吵架的時候,天上也會雷電交加。那接下來小編給大家介紹雷公的妻子——電母。
來歷
電母是從雷神信仰中分化出來的,早期雷神兼管雷電,據《十駕齋養新錄》引《管輅別傳》,則當時已經有“雷公電父”之稱了。后來,按照人們陰陽對立男女配對的心理特征,電父搖身一變成為女性,電母之稱至遲出于宋代,蘇軾有詩云“麾駕雷車呵電母”,《元史》云“電母旗,畫神人為女人形”,明代都昂用易經理論來解釋,說“易離為電,為中女陰也,而電出地之陰氣,故云母”。神怪小說中都有閃電神(《封神演義》中說是金光圣母)、閃電娘子(《西游記》)之說,《搜神大全》則說天大笑時開口流光為閃電。除了一般職務之外,據說當雷公與電母吵架的時候,天上也會雷電交加。
除此關于電母的來歷又有諸神傳說。《鑄鼎余聞》云:致道觀雷部前殿,列電母秀使者,名文英。元代軍中有電母旗。《元史·輿服志》稱:電母旗,其上形象為:畫神人為女人形,衣朱裳白褲,兩手運光。電母形象還出現在《西游記》和《封神演義》等小說中,后者稱其為金光圣母。明代余象斗《北游記》又稱電母為朱佩娘娘,雷神曾給予她兩面雷電鏡,為雷神打人時照明。清代黃斐默《集說詮真》載,清代民間將電母塑成容貌端雅的女子,兩手各執一鏡,號為電母秀天君。其形象應與明代小說有關。
總之電母為雷神屬部神,與雷神相配,民間信仰中多與其他氣象神合祀。蘭州金天觀中設有雷壇,專門供奉雷祖,左右分列十大雷神、雷公、電母、風伯、雨師恃立其下。
神話傳說
在往昔雷鳴時,是不先發出電的。它擊死人的時候,又不十分審慎,猛然地隆然一聲,就把人擊死了。后來錯擊死了一位好人,這個人,是個很有孝心的寡婦。
這個寡婦,丈夫早死,既無兒子,家里又貧,堂上只有一個老姑,她很孝順服侍著老姑度日,不肯改嫁。
有一次,她的老姑病了,很想食肉。但是她哪里有錢去買肉孝敬 她呢?她左思右想,就想起古時有“割腕供姑”的事,她也就毅然地把手股上的肉割下來,煮熟去孝敬她的老姑。可是她的老姑哪里能夠吃得下這堅韌的手股肉呢?她還不知體諒她媳婦的孝順,反而以為她的媳婦不孝敬,把買來的好肉留起來自己吃,將那近皮的肉煮來孝敬她。她就叫罵起來,還請了五雷要將她的媳婦打死。怎知五雷真正應命了,猛然地一聲,把她的媳婦打死了。
將殮,才發現她的媳婦的股上割下一塊肉,尚有血疤,她這時才猛醒反悔。然而人已被擊死,又無法可叫她活過來。她就啼哭哀求著雷公,度她的媳婦超生,而雷公也后悔自己的不審慎,聽了那老婦人的一面之詞,竟錯擊死好人。于是雷公就奏了玉皇,請命將這個寡婦,賜為電母。在它未發雷之前,電母可以放光,先明亮世間的善惡,以明黑白,以免再錯擊人。所以現在嗚雷的時候,先有電光閃一閃,就是這回事了。
延伸閱讀:
電母雷公打跤
古代人并不知道雷電是云層中的正負電荷相互摩擦的結果,而認為 是雷公和電母在云里打架,才有了雷電。因此,對雷電很 是崇拜。雷公是司雷之神,屬陽,故稱公,又稱雷神。電母是司掌閃電之神,屬陰,故稱母,又稱閃電娘娘。戰國屈原《離騷》中有“鸞皇為余先戒兮,雷師告余以未具。吾令豐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宋代蘇軾亦有詩句“麾駕雷公訶電母”。事實上,每當閃電打雷的時候,閃出的那道光,確實是從天上連到地面,名副其實地撐著天、拱著地。
天和地,相距很遠,于是就有了“電母雷公打跤——撐天拱地”這句歇后語。寫到這里,老鐵想到了上周在“白話廣州”版見到的一篇文章,講到“冇雷公咁遠”,其實它是由“電母雷公打跤”演變而來,大概的演變過程應該是由“電母雷公打跤咁差好遠”,到“電母雷公咁遠”,最后變成“母雷公咁遠”,把“母”錯解成“冇”,就有了“冇雷公咁遠”的說法。老鐵認為,正確的用法是“電母雷公咁遠”,不過,既然已經約定俗成,繼續用“冇雷公咁遠”也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