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歷史傳說3則
神話具有豐富的美學價值與歷史價值,與遠古的生活和歷史有密切關系。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中國古代歷史傳說3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中國古代歷史傳說·精衛填海
據說中原北邊,有一座發鳩山,它在山西省東南部的長治子縣,漳河就是從發鳩山流出來的。
發鳩山上有一種柘樹,樣子像桑。柘樹林里生活著一種小鳥,叫“精衛”。
精衛鳥的身子黑黑的,有點像小烏鴉。可是它的嘴白白的,爪子紅紅的,腦袋上還有花紋。它常常叫著自己的名字:“精衛!”聲音很凄厲,所以人們叫它“精衛鳥”。
發鳩山在長子縣的西面,精衛鳥經常叼著西山的石子、樹枝往東飛,飛到東海,就把石子、樹枝扔到海里,然后再回來叼。
它為什么要這么做呢?這里有一個悲慘的故事。
精衛本來是太陽神“炎帝”的女兒,是個沒成年的小姑娘。中原人把孩子叫做“娃”,這個小姑娘,大伙兒都叫她“女娃”。
炎帝不但管太陽,還管五谷和藥材,因此,他的另外一個名字叫“神農”。有時候,人們把他的兩個名字連起來,叫他“神農炎帝”。神農炎帝的事情很多,每天一大早,他就要到東海去指揮太陽升起,一直到太陽落山才回家。
女娃是個懂事的好孩子,爸爸不在家,她就自己玩。她常常穿著一雙小紅鞋跑到田野里,把很多花插在自己頭上,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她在田野里看著火紅的太陽從東方升起,高高興興地沐浴著陽光,欣賞著周圍的一片生機。萬物在陽光下生長,鳥獸在陽光下歡騰,她感到很自豪,因為大地的光明和溫暖是她爸爸帶來的。
有時候,她跑到東海邊上去看日出,當她看到霞光萬道、光芒四射,一輪紅日從海面上跳出來的時候,她喜歡極了。因此很想去看看東海以外太陽升起的地方。
可是,女娃太小,炎帝不能帶她去。因為太陽升起的地方在東海以外幾億萬里的“歸墟”,那地方很熱很熱,小孩子受不了。
女娃老是因為這件事生氣。神秘的歸墟太吸引人了。有一次,她不聽話,等爸爸走了以后,自己跳到東海里向歸墟游去。
游啊,游啊,起先她很快活,游得很起勁。后來越游越遠,不料,一陣風浪襲來,把女娃吞沒了。
女娃沉入了東海,再也沒有回來。
可是,女娃的精魂沒有死,她恨海中的惡浪,她的精靈化作小鳥,頭上的野花化作腦門的花紋,腳上的小紅鞋變成了紅爪,她發誓要填沒東海!
為了壯大自己的力量,精衛就和海燕結成配偶,繁衍后代,讓自己的精神世世代代流傳下去,以繼續填海的事業,直到把大海填平為止。精衛和海燕生下的孩子,雌的就像精衛,雄的就像海燕。
精衛鳥一刻不停地從西山銜來石子和樹枝,往東海扔。早也扔,晚上扔,今天也扔,明天也扔,即使遇到狂風暴雨,它也在風雨中穿行。有時候,它離水面太近了,海上的惡浪又一次把它吞沒,可是,它仍然不罷休,還有新的精衛鳥繼續來填海。
精衛填海的事驚動了天神。水神共工很佩服精衛的精神,于是就降下洪水,把高原上的泥沙沖進大海,把海水都攪黃了。于是,人們把東海北部發黃的海域叫做“黃海”。
當大海發覺自己真有被填平的危險時,趕緊采取措施,把那些泥沙用潮汐推向岸邊,泥沙在岸邊沉淀下來,就形成了海涂。海涂厚了、大了,人們就把它匡圍起來,改造成良田。
人們忘不了這片土地是精衛填海而來的,就教育自己的子子孫孫,世世代代都要愛鳥、護鳥,學習精衛精神,矢志不渝地朝著既定的目標去奮力拼搏。
中國古代歷史傳說·女媧補天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沒有天,沒有地,沒有山川湖泊,沒有花草樹木,沒有飛禽走獸,更不用說有人類。
在盤古開天辟地之后才有了萬物生靈。不知哪一年,西天突然塌了一塊,天河中的水嘩嘩地從缺口流下人間,淹死了無數人畜,天下頓時淪為澤國。
當時,有個姑娘名叫女媧,住在再大的水也淹不到的山崖洞里。她目睹百姓顛沛流離,動了惻隱之心,立誓要把天上缺口補起來。她離開所住的崖洞,爬過無數高山,淌過許多大河,到處尋求補天的辦法,可是都無結果。
她疲倦極了,坐下來歇息,不知不覺睡著了,做了一個很奇怪的夢,夢中有一位神仙告訴她,昆侖山頂堆滿許多五色寶石,用大火將寶石煉過,就可以拿來補天。
女媧醒來后,就直奔昆侖山。昆侖山高聳陡峭,更有獅虎等惡獸無數,等閑人上不了山。但她一心一意想早日找到補天的寶石替天下百姓消災,道路崎嶇險惡,全不加理會,日夜兼程,來到昆侖山下。
舉頭一望,到處是處鋸似的荊棘、犬齒般的亂石,不但上山無路,山頂更高不可攀。然而她不怕險阻,撥開荊棘,攀過亂石,手腳傷痕累累,臉也被剌花,仍不分日夜往上爬,正當爬得疲憊不堪時,荊棘叢中突然撲出一只老虎,對她張牙舞爪。女媧正要躲避,老虎搶先一步一把抓住了她,張開血盆大口,要咬她的頭。她鎮定地說:“老虎,你先別性急,我這個頭可以給你吃,可要等我去山頂找到寶石,補好天上缺口,你再來吃好不好?”
老虎似知人意,就放她走了。女媧再往上走,山越來越陡,霧也越來越濃,累得走不動了。她跌跌撞撞,爬爬滾滾,始終不停步。突然一陣狂風吹來,一只金毛雄獅從林中躍出,一口咬住女媧的頭發。老虎從后面趕上來,對著獅子咆吼說:“這妞兒是我先抓到的,說好她補完天后讓我吃,你竟敢搶先?”
獅子聽了放下女媧,和老虎廝斗起來。結果獅子不敵,被老虎趕跑了。但老虎生怕女媧再讓獅子搶去,就尾隨女媧,一直跟到山頂。
女媧在山頂上終于找到五色寶石。她撿了許多,堆在山頂上,燒起一把大火,煉了九九八十一天,把寶石煉成熔漿。眼看熔漿煉成,女媧高興極了,一次又一次用雙手捧起熔漿拿去補天,直至天上缺口滴水不漏,她才舒了口氣。這時,地上的百姓見天河水不再漏下來,紛紛重整家園,再過快活的日子。
女媧知道大功告成,完成了心愿,于是履行諾言,滿心歡喜地對老虎說:“你現在可以吃我了!”
說完,她伸長頸項,等老虎來吃。說也奇怪,老虎并不來吃,反而和氣地說:“像你這樣一個為民造福、舍已為人的姑娘,我怎么能吃?況且,你將天補得完整無缺,我看了也開心。只是你還有剩余熔漿,多補一些,不是更牢靠嗎?”
女媧聽了,覺得老虎的話有道理,于是把剩下的熔漿全捧起來,高舉雙手,預備將缺口再加填補。眼看就要到天頂了,哪知突然從南海刮來一股狂風,吹得樹倒山搖,女媧手中捧著的熔漿也吹掉了。
女媧一急,竟哭了起來。老虎見她這樣,就對她說:“姑娘先不要哭,快騎到我背上,我們去把熔漿追回來。”
女媧果然止住淚,立即騎到老虎背上。老虎飛身跳下山崖,腳踏彩云,向光彩奪目的熔漿追去。
老虎背著女媧飛過三山五岳,飛過黃河長江,因為風太急了,始終沒有追上。其后風漸漸平息了,他們加快腳步,哪知色彩斑斕的熔漿又慢慢向茫茫的大地落下去,他們唯有加一把勁向下追。追到洞庭湖上空,眼看就要追上了,老虎一時高興,吼叫數聲,慢了腳步。就在這電光火石的一剎那,女媧來不及接回熔漿,眼看著熔漿直瀉洞庭湖。
熔漿一落到湖里,霎時間五彩繽紛,霞光萬道,照得湖水通明透亮,不久熔漿就變成了七十二座形態不同的山峰,在水中半沉半浮,那白玉盤似的洞庭湖,添上了迷人的景致。
女媧雖然惋惜,但又覺得熔漿落入人間,也是好事。她落下來,站在還沒有凝固的山峰上,腳下踩的是綠寶石熔漿,留下了一雙深深的腳印。她再行幾步。原來帶軟的山峰就凝結了,成為一個小島。
也不知過了多久,娥皇、女英追尋夫君舜帝來到這兒,知道舜的噩耗,哭死在山上,后人就稱這座山為“君山”。
中國古代歷史傳說·瑤姬仙子
傳說,西天王母生了二十三個女兒,其中最小的女兒名為叫瑤姬,她是最二十三個里最美麗和最聰明的一個,因此深得父王母后及眾仙們的喜愛。
王母娘娘怕瑤姬在外受了委屈,便不準她外出游玩,要她留在西天瑤池中。但生性活潑的瑤姬卻不甘寂寞,時常的偷偷出外游山玩水,唱歌跳舞,王母娘娘雖然多番教訓她,但瑤姬卻毫不理會,于是王母娘娘便決定把瑤姬送往紫清闕,交給三元仙君管教。
三元仙君見到瑤姬標致可人、且又聰穎過人,領悟性高,十分高興,于是將變化無窮的仙術全部教給了她。瑤姬學成仙術,被王母娘娘封為云華上宮夫人,主管教導金童玉女的事情,并有一群侍女和六位侍臣伴在身旁。瑤姬不但把仙術全數授予金童玉女和眾侍臣,更經常與他們出外游玩。
一天,瑤姬帶領著金童玉女與眾侍女侍臣出外游玩,他們來到巫山上空,忽見巫山上天昏地暗,飛沙走石;巫山一帶房屋損毀,人畜著死傷無數。瑤姬仔細一看,原來是巫山上十二條惡龍在興波作浪。瑤姬看見惡龍胡作非為,便輕身上了云頂,施放轟雷之術,把十二條惡龍打得筋骨碎裂,墜入山澗。
于是,巫山又回復平靜。但,十二條惡龍的尸骨卻堵塞了長江里頭的水道,變成了三峽兩岸的崇山峻嶺,如此,江水匯積了三峽,引致水患頻生。在人間的大禹聞訊趕來,指揮人們開道疏水,但山高石堅,水勢十分勐烈,治水方法毫不奏效,大禹苦無對策,只好坐在山上,看著滔滔洪水嘆息。
瑤姬見狀,便派遣了六位侍臣下界來幫助大禹。六位侍臣與大禹相見后,告明原因,和大禹提出對策,便施法召換來天兵天將,用雷去炸開山石,用電去推來泥沙,用火去燒掉海藻,而大禹則泒遺部屬去挖河床。終于,鑿成了三峽河道,使滯留的洪水得以消退。
大禹為了答謝瑤姬的恩德,為向她求教治水的方法,便來到巫山拜見瑤姬。瑤姬看見大禹言辭恭謹,又充滿了拯救萬民于水患的熱誠,便取出了一本黃綾寶卷送給大禹,書中不但記載了疏渠鑿道的方法,更有驅使虎豹、制服蛟龍的秘訣,瑤姬又派遣了兩位侍臣助大禹治理洪水。
瑤姬在巫山逗留多時,正想繼續西去游玩,豈料王母娘娘駕到,要瑤姬回宮成就終身大事。瑤姬不愿依從,立意留在人間為世人造福,她更化作了一座山峰,王母娘娘見勉強不來,只好獨自返回天庭。而瑤姬所化成的山峰,被后人稱作神女峰,她的侍臣亦變成了巫山十二峰的其他諸峰,永遠守衛著瑤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