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分裂與黑山獨立
導語:盡管名稱上的“南斯拉夫”已不再存在,但人們仍習慣性地將塞黑視為前南斯拉夫的繼續。如今,隨著黑山獨立公決結果的宣布,從此南斯拉夫將真正不復存在。
支持黑山獨立的民眾歡呼勝利。
塞爾維亞和黑山境內的黑山共和國5月21日就黑山獨立問題舉行全民公決。22日黑山共和國公決委員會公布的官方初步統計結果顯示,超過55%的選民投票贊成獨立。支持黑山獨立的民眾欣喜若狂,紛紛走上街頭,揮舞黑山的旗幟,歡呼勝利;也有人黯然淚下,為“南斯拉夫”這個曾經光榮的名字即將徹底消失而難過。
南斯拉夫一分為六
二戰后作為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產物,由鐵托元帥親手建立起來的“南斯拉夫聯邦”如今一分為六,徹底解體。南斯拉夫的前身是一戰后成立的“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人—斯洛文尼亞人王國”,1929年改稱南斯拉夫王國。二戰后,鐵托再次將各民族人民團結在一起,建立起了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1963年又更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聯邦由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黑、馬其頓和黑山6個加盟共和國,以及伏伊伏丁那和科索沃2個自治省組成。20世紀60年代開始,南斯拉夫實行國有化和土地改革,創立了自治的社會制度,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1979年南斯拉夫的人均GDP已達到2635美元,老百姓有自己的住房、汽車,每一個國民平均每兩年就要出國旅游一次,在當時東西方集團嚴重對峙的冷戰時期,南斯拉夫百姓的生活令東歐各國羨慕不已。
然而,隨著鐵托去世,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南斯拉夫各共和國的民族主義勢力也開始抬頭,民族矛盾激化。上個世紀90年代初,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馬其頓和波黑4個共和國紛紛宣布獨立。無奈之下,1992年4月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個共和國宣布聯合組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2003年2月南聯盟再次易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盡管名稱上的“南斯拉夫”已不再存在,但人們仍習慣性地將塞黑視為前南斯拉夫的繼續。如今,隨著黑山獨立公決結果的宣布,從此南斯拉夫將真正不復存在。
黑山為啥要獨立
黑山面積為1.38萬平方公里,人口約65萬。這片傳說中“上帝在創造世界后,用口袋里余下的石塊堆積而成的崇山峻嶺”,擁有塞爾維亞缺少的海岸線。
黑山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紀。11世紀中葉,黑山一度被稱為“澤塔”。帝國的沖突總是在巴爾干投下陰影,黑山也不例外。然而黑山人從未屈服過,為了獲得獨立,早在中世紀末,黑山人就依靠威尼斯人的幫助同土耳其人斗爭,以后又開始同信奉東正教的沙俄接觸,期望從土耳其人的手中獲得解放。因此有人曾經比喻,黑山一直是“一個巨大的兵營”,黑山的歷史就是一部為自由而不斷斗爭的歷史。
盡管黑山和塞爾維亞素以兄弟相稱,有共同的文化、宗教,然而黑山還是希望獨立出去。積極推動獨立公投的黑山久卡諾維奇稱:“黑山和塞爾維亞有太多的差別,無法在一個國家內順利發展。我們有不同的貨幣、稅費體制、海關,每個共和國都有自己的警察、安全局。塞爾維亞和黑山國家共同體實質上只存在于紙面上。”
久卡諾維奇還說:“即使我們是兄弟,我們也不想住在同一個房間里。我跟我的兄弟就沒住一個房間。”黑山政府稱,跟塞爾維亞在一起,黑山被“拖累”太多。從人口上看,塞爾維亞人口約有750萬,黑山只有65萬;從國土面積看,黑山僅有1.38萬平方公里,只有塞爾維亞的1/5;從經濟實力看,塞爾維亞相當于黑山的10倍。同時,在一些問題上,黑山還受制于塞爾維亞。比如,因為塞爾維亞拒絕向前南國際刑事法庭引渡姆拉迪奇等戰犯,“歐盟不但懲罰了塞爾維亞,還懲罰了黑山”。黑山政府認為,獨立的黑山將更容易加入歐盟,同時也可以獲得來自西方的安全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