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哲學家尼采簡介
導語:尼采大無畏地反對哲學形而上學及其在認識論方面的絕對優勢;反對千百年來哲學以純理性觀察宇宙、運用邏輯推理程序建立的以理性為中心的龐大思辯體系。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語: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德國哲學家,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同時也是卓越的詩人和散文家,其兼具藝術家的浪漫氣質,是現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和哲學家之一。他的著作對于宗教、道德、現代文化、哲學、以及科學等領域提出了廣泛的批判和討論;他的寫作風格獨特,經常使用格言和悖論的技巧。尼采對于后代哲學的發展影響極大,尤其是在存在主義與后現代主義上。主要著作有《悲劇的誕生》、《不合時宜的考察》、《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論道德的譜系》等。
尼采:英文名Friedrieh Nietzsche (1844—1900)這個在中國廣為人知而又知之不多的人物,有著他獨特的生活經歷和思想特點。他是大學教授,然而他否定其他兢兢業業從事教育的教授工作;他是哲學家,但他異常起勁地反對出現在他以前的諸家哲學。他高喊出一個驚世駭俗的口號:重新估定一切價值!不僅在東方,就是在西方哲學史上,尼采向來就是一個有爭論的人物。尼采哲學是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他以獨特的方式預示了現代西方社會中深刻的精神危機。
尼采
尼采的思想反映了當時正在形成的壟斷資產階級的要求和愿望。他譴責自由資產階級,稱他們為因循守舊、茍且偷生的庸人,認為必須否定受理性主義、____以及人道主義的影響而日趨沒落的西方文明,提倡主觀戰斗精神和對生活的肯定態度,強調進化即是權力意志實現其自身的過程,人生的目的就在于發揮權力,擴張自我。鼓吹超人哲學,認為“超人”才是歷史的創造者,他有權奴役群眾,而普通人只是“超人”實現自己權力意志的工具。他反對民主、社會主義和婦女解放運動,甚至譴責醫生拯救病人是一種犯罪。主張藝術是權力意志的一種表現形式,而藝術家就是高度擴張自我、表現自我的人。
但尼采也確乎提出過新的思想。當弗洛伊德正在醞釀他的精神分析學的時候,他吃驚地發現,尼采早已道出了他的基本思想。雅斯貝爾斯、海德格爾和一切存在主義者都把尼采看作為他們開拓了道路的人。許多西方作者也極受其影響。尼采的學說預示了西方社會進入了價值觀念根本變化的時代,因此,可以說不了解尼采,就不可能了解我們這個世紀的西方哲學思潮、文藝思潮和社會思潮。
如果我們從世俗的角度來看,尼采的一生是不幸的,他的結局是悲慘的。他是一個典型的失敗者:他的思想的發展未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在他生活的年代能夠理解他的人寥寥無幾,可怕的孤寂始終包圍著他;最后,病魔緩緩地悄然而至,甚至成了他的生命的一部分。反過來,人們也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他的患病與疾病的折磨,他的生平與著作都是無法想象的。
但是,任何一個沒有偏見的人拿起尼采的著作,都會發覺它們才氣橫溢、光彩奪目、豪氣沖天。在這些著作中,尼采以非凡的勇氣和驚人的洞察力輕而易舉地顛倒了各種公認的觀念,奚落了一切美德,贊揚了所有的邪惡。尼采并沒有建立一個封閉而龐大的哲學體系,他只寫散文、格言和警句;在他的字里行間并不證明什么,只是預告和啟示;但恰恰不是憑借邏輯推理而是憑借神奇的想象力,他征服了全世界;他獻給人類的不只是一種新的哲學,也不僅僅是一首詩或一段警句,而且還是一種新的信仰、新的希望、新的宗教。很可惜,尼采的生命歷程太短暫,閱歷太簡單,還沒有來得及把自己的片面真理發展成智慧。如果他能活得更長一些,如果他能再多得到一些鼓勵,也許他會把自己那粗糙混亂的觀念梳理成和諧優美的哲學。
尼采大無畏地反對哲學形而上學及其在認識論方面的絕對優勢;反對千百年來哲學以純理性觀察宇宙、運用邏輯推理程序建立的以理性為中心的龐大思辯體系;他熱愛生命,提倡昂然的生命力和奮發的意志力,肯定人世間的價值,并且視自然界為唯一的真實世界,給歐洲古典哲學注入新鮮血液并開辟了古典語言學的嶄新時代。從這個意義上說,他開創了人類思想史的新紀元,哲學史可以以尼采前和尼采后來劃分。在尼采之后,傳統的哲學體系解體了,哲學由非存在轉變為存在,從天上回到了地上,由神奇莫測、玄而又玄轉變為引起億萬人心靈的無限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