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歷史地圖
中國東北地區,簡稱中國東北、東北、東北地區或東北三省,是中國的一個地理大區,也屬于第二階梯的經濟大區。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東北歷史地圖,希望能幫到你。
一、東北簡介
中國東北地區,簡稱中國東北、東北、東北地區或東北三省,是中國的一個地理大區,也屬于第二階梯的經濟大區。其與營州、遼東、關東、關外、滿洲等地名具有前后相繼的承接關系,只不過具體所指的地域范圍有一定差別。現在的中國東北地區,狹義上指由遼寧、吉林、黑龍江等三省構成的區域,廣義上則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及內蒙古東部地區。土地面積為147萬平方公里,是占全國國土面積為15.3%,2011年GDP總量4.9萬億元,占中國全國的10.12%,人口1.21億,占中國全國總人口的9.18%。
二、東北名稱演變
春秋時期燕國在東北建有遼東郡、遼西郡,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在燕國故土建立遼東郡,大體范圍即今天遼寧省和吉林東南部,秦代長城東起點即為遼東。
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大將徐達修建山海關,從此東北方向領土即以關東、關外來指代。
東北一詞源于近代。辛亥革命后,特別是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后,中華民國開始用東北來取代清朝發祥地的原有名稱“滿洲”。在中國用東北或者東三省、東北三省來稱呼遼寧、吉林和黑龍江這三個省份。后來東三省的西部劃入內蒙古自治區,因此內蒙古東部(東五盟市)也屬于東北地區。
從歷史學角度看,東北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東北指代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之前大清朝在東北方向上的全部領土。大致上西迄貝加爾湖、葉尼賽河、勒拿河一線,南至山海關,東臨太平洋,北抵北冰洋沿岸,囊括整個亞洲東北部海岸線,包括楚克奇半島、堪察加半島、庫頁島、千島群島。遼東是東北南部的地理概念,一度用來指代廣闊的東北地區。東北指代東北三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或說東北四省區(包括內蒙古東部)。
三、東北歷史
東北地區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大量文物表明,在史前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在東北地區勞動、生息和繁衍。公元前4000年前后,中華種族肅慎族系創造東北早期文明——新開流文化。大約在公元前23世紀的堯舜時代,全國劃分為九個州,當時東北地區為幽州境內,夏商周時期,勞動、生息在東北地區的有肅慎、東胡、華夏等民族。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前221年),遼寧是燕國的遼東郡和遼西郡。
東北是華夏民族的傳統聚居地,在中國的周代(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21年) ,周天子分封諸侯以屏藩王畿,賜周召公姬奭以東北之地,是為燕國的始祖。周召公姬奭(前十一世紀 又作“邵公”、“召康公”、“太保召公”。姓姬名奭(音「是」shì),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
遼金元時期,先后有居住在遼河上游的契丹族建立遼王朝(907年~1125年);居住在黑龍江、松花江流域的女真族入主中原建立金王朝(1115年~1234年)。這對于各民族的融合和發展,對于東北地區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都產生了深刻影響。
唐朝末年,契丹在首領耶律阿保機把兩大部落統一起來,自立為王。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稱帝,國號契丹。阿保機逝世后,其子耶律德光繼位,公元947年改國號為遼,改皇都為上京。遼王朝鼎盛時的疆域,東至當今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帶;東北到外興安嶺和鄂霍次克海;南抵今天的天津市、河北省霸縣、山西省雁門關一帶,與北宋對峙。
看過東北歷史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