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內戰介紹
導讀:在人民斗爭的推動下,北方資產階級開始主張廢除奴隸制度。1854年 共和黨成立,1860年,反對奴隸制的共和黨人林肯當選為總統,這預示了奴隸制度的末 日。于是,南方7州退出聯邦,1861年2月建立了一個新“國家”——“美利堅諸州聯 盟”,定都里士滿。4月12日,南方軍隊炮擊并于14日占領了聯邦軍的薩姆特要塞,挑 起了內戰(又稱“南北戰爭”)。
古今戰役之美國內戰介紹
奴隸制度與自由勞動制度的決戰
美國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在于“兩種社會制度即奴隸制度與自由勞動制度之間的 斗爭”。美國獨立后,南方和北方沿著兩條不同的道路發展。在北方,資本主義經濟發 展迅速,從19世紀20年代起,北部和中部各州開始了工業革命,到50年代完成。1860年, 北方工業生產居世界第四位,總產值達18.8億美元。而在南方,則實行的是種植園黑 人奴隸制度,南方1860年已有黑人奴隸400萬人。南方奴隸制度是生長在美國社會的贅 瘤,它嚴重窒息了北方工商業的發展,南北矛盾和斗爭自19世紀起日趨激烈。斗爭主要 圍繞西部土地展開。北方要求在西部地區發展資本主義,限制甚至禁止奴隸制度的擴大; 南方則力圖在西部甚至全國擴展奴隸制度。雙方矛盾到19世紀50年代在局部地區已釀成 武裝沖突。在奴隸主的進逼面前,北方人民發起了聲勢浩大的“廢奴運動”,南方黑奴 也不斷展開暴動。在人民斗爭的推動下,北方資產階級開始主張廢除奴隸制度。1854年 共和黨成立,1860年,反對奴隸制的共和黨人林肯當選為總統,這預示了奴隸制度的末 日。于是,南方7州退出聯邦,1861年2月建立了一個新“國家”——“美利堅諸州聯 盟”,定都里士滿。4月12日,南方軍隊炮擊并于14日占領了聯邦軍的薩姆特要塞,挑 起了內戰(又稱“南北戰爭”)。
美國內戰
美國南北雙方力量對比懸殊。北方有23個州,人口2200萬,工業生產是南方的10倍。 南方只有7個州900萬人口。 南方之所以敢挑起戰爭,是因為南方早就從軍事上做好了準備,南方軍隊素質高, 軍火工業發達,并得到英法等國的援助。南方想通過速戰速決打敗北方。 美國內戰大體分為兩個階段和東西兩大戰場。1861年4月至1862年9月是“有限戰爭” 階段。雙方都集中兵力于東戰場為爭奪對方首都而展開激戰。南方軍隊統帥是杰出軍事 家羅伯特·李,他根據雙方力量懸殊的狀況,制定了以攻為守的戰略,集中兵力尋殲北 軍主力,迫使北方簽訂城下之盟。
而北方對戰爭準備不足,又采取了所謂的“大蛇計劃”,把兵力分散在8000英里長 的戰線上,加上同情奴隸主的指揮官麥克萊蘭采取消極戰術,使北軍連連受挫。 1861年,雙方在東戰場舉行了第一次馬那薩斯會戰。7月21日,北方發起向南方首 都里士滿進軍的攻勢,3.5萬北方軍隊排著整齊隊形,在軍樂聲中向里士滿進軍。由于 北方事先大張聲勢,認為南軍不堪一擊,加上這一天是星期六,于是許多華盛頓市民、 國會議員、記者等身著盛裝,攜妻帶子,提著裝有野餐的籃子,有的坐馬車,有的隨軍 隊步行,像過節一樣,前來戰地觀光,看熱鬧。南方軍隊2.2萬在鐵路樞紐馬那薩斯列 陣相迎。北方軍隊在觀眾的歡呼聲中向南軍發起攻擊,猛烈的炮火把南軍陣地籠罩在煙 霧中。北軍繼而跨過布爾河向對岸發起沖擊。誰想南軍指揮官是名將托馬斯·杰克遜, 他沉著指揮,擊退了北軍5次沖鋒,因此獲得“石墻”的美稱。戰斗十分激烈,由于雙 方軍服幾乎相同,一時敵我難辨,戰場一片混亂。不久,南軍9000援軍趕到,發起反攻。
缺乏訓練的北軍一觸即潰,丟下大批槍支彈藥逃回華盛頓。這一仗,北軍損兵折將3000, 南軍損失不到2000。 進入1862年,戰況更為激烈。林肯2月22日下令50萬大軍發起總攻擊。北軍在西線 節節勝利,幾乎打通了南北大動脈密西西比河。海軍也攻克了南方最大港口新奧爾良。 但在東戰場,北軍又連遭慘敗。北軍司令麥克萊蘭擁有重兵10萬,卻幾個月按兵不動, 因為他把敵人的5萬人馬當成了15萬。后在林肯催促下,才發動“半島戰役”,企圖攻 占里士滿。
羅伯特·李急率南軍迎擊。6月25日至7月1日,李的9萬軍隊同北軍10萬人展開“七 日會戰”,李以機動尋找戰機,調動北軍,然后尋找北軍薄弱環節發起進攻,把北軍逐 出了里士滿附近的半島,使北軍損失1.65萬人,南軍也損失2萬人,但在戰略上卻取得 了保衛首都的勝利。李乘勝北上,8月底,與北軍進行第二次馬那薩斯會戰。南軍有5. 4萬人,北軍8萬人。李高超的指揮藝術發揮得淋漓盡致。他以小部隊把北軍主力吸引到 陣地上,主力機動,從側翼和后方發起進攻,然后正面、側面夾擊,一舉擊潰了北軍。
北軍傷亡1.4萬,被俘7000人。南軍兵臨華盛頓城下。北軍9月在安提塔姆會戰中才頂 住了李軍攻勢。在海戰方面,雖然北方海軍占壓倒優勢,但南方的裝甲戰艦也給北方帶 來很大麻煩。
這一階段南方占了明顯優勢。北方失利原因除了南方軍隊素質高和李的杰出指揮外, 更主要是因為北方資產階級害怕發生革命,不敢明確宣布廢除奴隸制度,解放黑人,而 幻想通過妥協來重新實現南北統一。
林肯不愧是偉大的政治家,他看出要想取得戰爭的勝利,就必須下決心解決黑人和 奴隸制這一核心問題。于是他接受了人民的意見,順應歷史潮流,于1862年9月22日, 毅然發表了《解放宣言》,宣布從1863年1月1日起美國400萬黑人奴隸獲得解放。這一 偉大歷史文件敲響了南方奴隸制的喪鐘。同時,林肯還實行了一系列革命政策,如:頒 布《宅地法》,把西部土地分給人民;武裝黑人;實行征兵制;改組軍事指揮機構,撤 換了同情奴隸主、作戰消極的麥克萊蘭,任命格蘭特為總司令,向富人征累進所得稅, 鎮壓“銅頭蛇”反革命分子,等等。這些措施極大地調動了北方廣大人民的積極性,有 近百萬人踴躍參軍,其中有23萬黑人士兵。戰爭從1862年9月進入了“革命戰爭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