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維也納歷史中心
維也納是從早期的哥特人和羅馬人定居點發(fā)展起來的,后成為奧匈帝國首都,那是已經(jīng)帶有濃郁的中世紀巴洛克色彩。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奧地利維也納歷史,希望能幫到你。
一、奧地利維也納歷史中心
維也納是從早期的哥特人和羅馬人定居點發(fā)展起來的,后成為奧匈帝國首都,那是已經(jīng)帶有濃郁的中世紀巴洛克色彩。
維也納是從早期的哥特人和羅馬人定居點發(fā)展起來的,后成為奧匈帝國首都,那是已經(jīng)帶有濃郁的中世紀巴洛克色彩。從早期著名的"維也納樂派"一直到20世紀初,維也納一直在歐洲樂壇上發(fā)揮著重要而獨特的作用。維也納還是建筑藝術精華的匯聚地,包括巴洛克風格的城堡和庭院,還有建于19世紀晚期的環(huán)城大道。沿著壯麗寬闊的林蔭環(huán)城大道散布著維也納最重要的名勝古跡,既有宏偉的樓群,也有紀念碑和各式公園。
作為中世紀歐洲最大的三座城市之一的維也納,至今仍保持著昔日顯赫的地位。維也納是世界名城,奧地利首都,以“音樂之都”聞名遐邇。位于奧地利東北部阿爾卑斯山北麓多瑙河畔,多瑙河貫穿全城,內城的古街道,縱橫交錯,很少高層房屋,多為巴羅克式、哥特式和羅馬式建筑。中世紀的圣斯特凡大教堂和雙塔教堂的尖頂,高138米。以及其他宮殿建筑。
圣斯特凡大教堂是維也納市中心的哥特式教堂,也是歐洲最高的幾座哥特式古建筑 之一,帶有東歐教堂的濃厚地方色彩。在教堂頂蓋外面,繪有大面積的色彩繽紛的圖案紋,有“維也納的精魂”之稱。公元1304年始建,兩個世紀后竣工,被認為是其幾百年建筑藝術大成之杰作。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被毀,戰(zhàn)后重建,歷時10年,于1958年基本恢復舊觀。大教堂由1座主體樓和3座樓塔組成,以南塔最為壯觀,高138米,成錐體形直插云天。
霍夫堡宮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宮苑。坐落在首都維也納的市中心,1696年動工 ,1713年落成,歷時10余年。它是奧卡爾六世皇帝為歐根親王建造的。歐很親王原是法國貴族,后來成了率領奧地利軍隊擊退土耳其入侵的民族英雄。在皇宮前的英雄廣場上豎有他躍馬英雄銅像。他是一位深懂建筑藝術的武將,建筑師按照他的設想建造了一座仿法國凡爾賽宮的古典宮殿。這也是一座富麗堂皇巴羅克式的建筑,是歐洲最為壯觀的宮殿之一。
二、維也納介紹
維也納是奧地利首都,位于奧地利東北部阿爾卑斯山北麓多瑙河畔,四周環(huán)繞著著名的維也納森林,南面是深幽的山谷和開闊的平原,是一座典雅、美麗、清潔的花園城市。維也納的歷史始于公元1世紀的羅馬帝國,羅馬人曾經(jīng)在此建立城堡。1137年為奧地利公國首邑。1278年,哈布斯堡家族于奧地利開始其長達7世紀的帝國,定都維也納維也納,使之迅速發(fā)展。宏偉的哥特式建筑也如雨后春筍,拔地而起。15世紀以后,維也納成為神圣羅馬帝國的首都和歐洲的經(jīng)濟中心。18世紀,瑪麗婭·特蕾莎母子當政期間熱衷于改革,推動社會進步,同時也帶來藝術的繁榮。維也納的19世紀為其最輝煌的時期,版圖日益擴大,但一次世界大戰(zhàn)(1914–1918)的來臨,即為王朝歷史劃上了句號,奧地利帝國及維也納亦隨之失去昔日光彩。二次大戰(zhàn)期間,維也納遭受戰(zhàn)火嚴重破壞,戰(zhàn)后更被美國、英國、法國和蘇聯(lián)共同占領了十年之久。1955年,奧地利簽定條約成為中立國后,維也納再度發(fā)展起來,并成為奧地利最重要的商業(yè)及交通中心。
在維也納的歷史建筑中,最負盛名的是霍夫堡皇宮,它在德文中的意思是宮廷城堡的意思。這座皇家的城堡坐落在維也納內城。哈布斯堡王朝正是在這里統(tǒng)治龐大的奧匈帝國的。霍夫堡皇宮的歷史一直可以追溯到一二七九年,每一代皇帝幾乎都對自己的宮殿做了改建或擴建。在長達七百年的歷史中,這里記載著瑪麗亞 特蕾西亞女皇開明統(tǒng)治的帝國盛世,記載著約瑟夫二世繼承母業(yè)大刀闊斧實行改革的輝煌業(yè)績,當然也記載了弗蘭茨一世皇帝為了平息和拿破侖的紛爭而下嫁女兒的恥辱,記載了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皇帝時代多民族國家由盛而衰的景象。霍夫堡皇宮是歐洲各種建筑風格的見證人。無論是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還是上紀末的仿古典式風格,霍夫堡皇宮都把它們匯集在一起。皇宮依地勢而建,分上它、下它兩部分,各有一個花園。上它是帝王辦公、迎賓和舉行盛大活動的地方,下它作為起居接借宿用。
全宮有1400間裝飾奇異的房間,鑲嵌在一個四字形龐大的建筑群里。其中44間廳室裝飾尤為富麗堂皇。拿破侖曾兩度住進這座皇宮,這里還保存著他的真容畫像和他的遺物。宮殿內的“奧地利畫廊”珍藏著中世紀到現(xiàn)代的繪畫和雕塑名作,這里實際上是奧地利宮廷美術博物館,素有城中之城的美名。奧地利哈布斯堡正室的避暑離宮,又稱"美泉宮",位于首都維也納西南部。美泉宮得名于一眼泉水,這里原是一片開闊的綠地。有一次,馬蒂亞斯皇帝狩獵至此,飲一泉水,心神清爽,稱此泉為“美麗泉”。70多年后,即1743年,瑪麗姬·特蕾西亞女王下令在此建宮,這里便出現(xiàn)了氣勢磅礴的宮殿和巴羅克式花園。面積2.6萬平方米,僅次于法國凡爾賽宮。 宮內有1400個房間,有44間是洛可可式,優(yōu)雅別致,但大多數(shù)是巴羅克式。宮中專門有東方古典式建筑,如嵌鑲紫檀、黑檀、象牙的中國式房間和用泥金和涂漆裝飾的日本式房間。房間內部的裝飾品也以東方風格統(tǒng)一協(xié)調,四壁和天花板上鑲嵌著陶瓷器。在琳瑯滿目的陶瓷器擺設中,有中國青瓷、明朝萬歷彩瓷大盤等。
維也納還被稱為世界音樂的圣殿。她象一塊巨大的磁石,不僅把眾多的音樂家吸引到此地,而且還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指揮家和演奏家。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維也納音樂之友協(xié)會、維也納愛樂樂團,這一連串輝煌的名字使全世界音樂愛好者為之傾倒。整個維也納城,猶如一座巨型的音樂圣殿,在這里體驗到的心靈交流是不必用語言溝通的……音樂之友協(xié)會于一八六七年責成特奧費爾·翰森設計一座音樂廳。兩年之后,一座仿文藝復興式風格的建筑誕生了。在線條清晰的暗紅色立面的背后,是一座富麗堂皇的大廳,大廳內有三十座鍍金的女神立像,因此音樂大廳也常常被人稱作金色大廳。音樂廳落成之后,就成了世界最著名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的演出地點了。這座音樂大廳專門上演大型音樂會,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每年一度的新年音樂會了。
美景宮——這是一座有“觀景宮殿”美稱的建筑。窗外絕美的風景為它贏得了這個富有詩意的冠名。從18世紀宮殿建成直至今天,美景宮窗外風景不變,優(yōu)雅如常。維也納的精美絕侖沒有因時代的變遷而減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