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大虞國胡季犛簡介
胡季犛,陳朝的起義者,1400年,陳朝最后的皇帝陳少帝被胡季犛簒奪皇位,陳朝滅亡。
越南大虞國胡季犛簡介
季牦覆亡、明朝占領越南的時候,黎利對明朝的態度,中越兩國的歷史文獻,存在著略有不同的說法,而分歧主要在于黎利有否出任過明朝的官職:越南文獻的說法:據《大越史記全書》的說法,明朝據越南后,對當地人采取了勞役及招降兩種手段,而黎利則“不為官爵所誘、威勢所怵,明人巧計百端,終不致也。”其后感到后陳朝的抗明活動無望后,便“晦跡山林,潛心韜畧,延攬智謀之士,招集流離之民”,以密謀反明。
胡季犛本名黎季犛,字理元,越南大虞國(胡朝)開國皇帝。年號圣元 。胡季犛原是陳朝外戚,1400年篡奪了皇位,改國號為大虞。不久讓位給次子胡漢蒼,以太上皇的身份仍掌朝政。1407年大虞國在同明朝的戰爭中滅亡,胡季犛同親屬一同被俘虜,執送明朝都城金陵。
胡季犛家族顯貴,胡季犛有兩位姑母分別是明慈皇后和惇慈皇后,都嫁給了陳明宗。陳藝宗即位,因為外戚的緣故,尤為重用胡季犛,立即將他升為樞密院大使,使得胡季犛得以掌握陳朝大權。1387年(陳昌符十一年),胡季犛受封同平章事,獲上皇賜劍一把、旗一只,旗上寫著“文武全才,君臣同德”八個字,胡季犛作喃字詩向上皇謝恩。陳廢帝死后,胡季犛的權勢更加膨脹。
陳藝宗死后胡季犛篡位之心日盛,胡季犛又殺死了反對自己的宗室撫軍司陳元淵等人,將陳元淵的陳姓改為枚。陳少帝即位時年僅3歲,為胡季犛的女兒圣偶所生,此時胡季犛篡奪皇位的企圖已經非常明顯了。此后胡季犛自稱國祖章皇,穿黃色龍袍,住在仁壽宮里,出入使用皇帝的車仗。其次子胡漢蒼稱攝太傅,住在皇元殿之右;長子胡元澄也受封司徒。但是畏于陳朝皇室支持者的反對,胡季犛在發布詔令的時候自稱予而不敢稱朕。
1400年(胡圣元元年),在胡季犛的安排下,群臣聯名上表建議胡季犛稱帝。胡季犛最初假裝推辭,后來接受了群臣的建議,廢陳少帝自立,改元圣元。胡季犛恢復祖先的胡姓,自稱是虞舜、胡公滿后裔,乃立國號為大虞。
1403年(胡紹成三年,明永樂元年),明朝靖難之變后,胡漢蒼向明成祖上表,自稱陳朝皇室絕滅,自己以外甥的身份被群臣推戴為皇帝,請求冊封。明成祖遣使前往安南調查之后,冊封胡漢蒼為安南國王。
1407年(胡開大四年,明永樂五年),明朝吞并安南,滅亡胡朝。胡季犛父子被俘,同眾多胡朝的文臣武將一起被押送明朝的首都金陵(今江蘇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