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甘王江喜陀歷史簡介
編者按:蒲甘王江喜陀在緬甸有傳說他是阿奴律陀之子,但事實上江喜陀與阿奴律陀無血緣關系,江喜陀為阿奴律陀的一員大將。
蒲甘(pugam)是緬甸的一座歷史名城。在這里,人們不僅可以感受到緬甸佛教文化的燦爛輝煌,而且可以看到象征中緬“胞波”友誼的蒲甘 涼亭。蒲甘位于緬甸中部,伊洛瓦底江中游左岸,曼德勒西南150多公里處.這里曾是古代緬甸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蒲甘(十一世紀至十三世紀)的首都。這里最初是由19個村落匯集成的小鎮,古稱“阿利摩陀那補羅”。
蒲甘王江喜陀歷史簡介:蒲甘國王江喜陀,亦作康瑟達,緬甸君主及統治者,他于1084年-1113年統治緬甸。他為修羅之兄弟,曾協助修羅出兵討伐孟人耶曼干(Yamankan),最后江喜陀逃回蒲甘,后打敗耶曼干,繼承蒲甘王位。
蒲甘王江喜陀在緬甸有傳說他是阿奴律陀之子,但事實上江喜陀與阿奴律陀無血緣關系,江喜陀為阿奴律陀的一員大將。早年江喜陀效力于阿奴律陀,他和修羅王以及孟族人質耶曼干(亦稱額羅曼干)在宮廷中長大。后來耶曼干領導孟族反抗緬族統治。修羅王命江喜陀率領一支軍隊征討,自己也親帥大軍伐孟。
最終大軍潰敗,修羅王兵敗被俘,后被處死。江喜陀逃回蒲甘城,被大臣們立為蒲甘王。后江喜陀擊敗孟族起義大軍,再次實現了全緬統一,他統治時期,興修水利、發展生產、大興佛教。因此在緬甸歷史上,阿奴律陀和江喜陀統治時期也被稱為盛世。
蒲甘王國是東南亞的一個古國,公元849年建國于現代緬甸地區,伺候蒲甘王朝歷經21王,前后共500多年歷史。
延伸閱讀:
849年, 披因比亞建立蒲甘王國。1004年,(中國北宋 宋真宗景德元年),蒲甘王國遣使朝貢。 1044年, 阿奴律陀即位為國王;當時緬甸地區列國爭霸,蒲甘王國很落后,民眾信奉大乘佛教的支派阿里教派(英文:Ali)。阿奴律陀有心拯興國家,積極向外發展。1057年阿奴律陀興兵南征,攻 真臘、 羅斛、滅直通國。占領直通國后,阿奴律陀把小乘佛教傳入蒲甘王國,并立為國教。
而后,阿奴律陀四處擴張:西征若開( 英文:Arakan),占領了若開的北部地區 。接著,又南征庇固,勢力南達 德林達依地區。之后阿奴律陀北侵,其軍隊越過八莫(英文:Bhamo),直搗位于 中國 云南的 大理,之后兩國和解。阿奴羅陀 回軍途中,順道撣邦地區,使區內各酋長向其進貢。而后阿奴律陀還以物質援助 錫蘭,讓其擊退南 印度注輦國的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