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軍隊叛亂歷史
菲律賓全國總人口大約8200萬,雖然菲律賓沒有指定的國教,但菲律賓人約有93%的居民信奉羅馬天主教,其次是伊斯蘭教(約4.9%),土著民族信奉原始宗教,華人多信佛教。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菲律賓軍隊的嘩變就一直沒有消停過。菲律賓軍隊曾兩度在政權更迭中扮演過重要角色,一次是在1986年推翻馬科斯政府,另一次是在2001年逼迫埃斯特
拉達總統下臺。在這期間,菲律賓軍中小打小鬧的叛亂活動不斷,報紙的頭版頭條也時常充斥著各類軍人政變的報道,可是卻沒有一次獲得過成功。
雖然菲律賓軍隊長年缺乏資金和裝備,可是憑心而論,多數情況下還是忠于文人出身的統治者。17年前,由于不滿總統馬科斯政府的獨裁統治和腐敗行為,菲律賓軍隊揭竿而起。
下面是菲律賓軍隊歷年來參與政變的歷史記錄:
1986年2月,前總統馬科斯政府的國防部長安利爾及國家警察總長拉莫斯突然倒戈,宣布推翻馬科斯,力挺反對派領袖克拉松·阿基諾上臺。
1986年7月,約400名忠于馬科斯的菲律賓軍人突然占領了馬尼拉飯店,宣布成立叛軍政府,結果被阿基諾總統花了38小時“擺平”。
1986年11月,阿基諾罷免了其國防部長安利爾,起因是他手下的士兵涉參與發動政變。
1987年1月,約300名忠于馬科斯的叛軍士兵控制了馬尼拉的一家私人電視臺——“7頻道”,在政府軍的圍攻之下于兩天后宣告投降。
1987年4月,又一支忠于馬科斯的部隊占領了位于首都馬尼拉郊外的軍隊司令部。阿基諾總統僅花了8個小時就平息了這場叛變,在激烈的交火中一名叛變士兵被擊斃。
1987年8月,前國防部長安利爾的鐵桿支持者參議員霍納山率領一支2500人的叛軍襲擊總統府及幾個菲政府軍軍營。18個小時后,叛軍被政府軍全面擊潰,在激烈的交火中,雙方總共有53人死亡,300多人受傷。
1989年11月,據信是由參議員霍納山領導的約6000人的叛軍部隊占領了3個政府軍軍事基地和2個馬尼拉電視臺,封鎖了機場并且轟炸了總統府。當時的美國總統老布什下令美軍出動“幻影”戰斗機支持阿基諾政府,幫助這位菲律賓領導人解除長達一周的圍困。
2001年1月,國防部長安吉洛·雷耶斯、武裝部隊總司令奧蘭多·梅爾卡多以及軍警高級官員宣布對埃斯特拉達總統不滿,力挺副總統阿羅約上臺取代埃斯特拉達。
延伸閱讀:
軍力
1901年建立保安隊。1936年以保安隊為基礎建立國際陸軍。1946年以陸軍為基礎建立國防軍隊,分海、陸、空和保安軍四個軍種。1950年4月19日正式改稱菲律賓武裝部隊,并將3月22日(1897年菲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成立革命政府的日期)定為建軍節。菲律賓武裝部隊由海、陸、空三軍組成。實行志愿兵役制,其中現役軍人12萬,預備役軍人13萬。重點加強首都及西部南沙的防衛有半數以上的艦艇和陸戰隊部署在西部海區,全國海空軍基地主要有5處,其中空軍基地3處(克拉克、庫比岬、馬尼拉)、海軍3處(三格萊/卡維持、三寶顏、宿霧)。
軍隊
菲武裝力量由正規軍、預備役和準軍事部隊組成,其中正規軍總兵力10.9萬人。現役陸軍6.6萬人,編成8個步兵師、23個步兵旅、8個炮兵營、1個裝甲旅、5個特種作戰旅、1個總統衛隊。海軍2.6萬人,編成1個作戰艦隊司令部、6個海區司令部和4個海軍陸戰旅。空軍1.7萬人,編成3個空軍師、9個飛行聯隊、7個勤務保障聯隊。
總統是最高統帥。武裝部隊司令部為三軍最高指揮機構,總參謀長是最高軍事指揮官。國防部是三軍行政管理機構。實行志愿兵役制,服役期三年以上。
國家警察部隊于1991年1月正式組建,隸屬于內務與地方政府部。總兵力9.55萬人,是僅次于菲武裝部隊的準軍事力量,在各地區、省、縣、市、鎮均設有國警指揮部和警察局。
軍費
2004年軍費預算425億比索。1995年2月16日,參議院通過一項推動武裝部隊現代化的法案。該法案決定在今后10年里增撥500億比索,用于軍隊的現代化建設。
2009年國防預算700億比索。2007年1月,阿羅約總統批準軍方100億比索采購計劃,用于支持菲軍隊現代化。
2010年軍費開支16.3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