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民族起義簡介
印度民族起義一般指1857年到1859年發生在北部和中部印度的反對英國統治的民族起義。這次起義終結了英國通過東印度公司管理印度的體制,使得印度置于英國直接統治之下,故此常被視為印度的第一次獨立戰爭。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印度民族起義。
印度民族起義起因從1850年開始, 東印度公司開始在印度推行西化過程,例如建設 鐵路,宣傳 ____,設立司法系統。這些 舉措客觀上促進了印度的發展,但在強行推行的過程中激化了和印度原住民的矛盾,使原住民產生對東印度公司的不信任感。東印度公司為了鞏固殖民地,保證貿易和利潤,建立了雇傭軍制度,雇用兵稱為西帕衣團(印度語:shipahi),軍官則由在英國東印度公司專門設立的一所學校接受訓練后的英國人擔任。到1857年 孟買、 馬德拉斯和 加爾各答三個英國殖民地各有自己的部隊,一共維持的軍隊已經超越 英國的正規軍,包括二十萬西帕衣兵,而英國士兵只有四萬人。
東印度公司廣泛征收各種階層的 印度人,而不是按照傳統用婆羅門和剎帝利擔任戰士,另外東印度公司給予西帕衣兵的待遇相當不公平,工資很低,并且他們參加遠征時(往 阿富汗或 緬甸等國家),必須自己支付旅途費和行李運費。特別是1856年前往緬甸的遠征,按照印度傳統,如果前往緬甸會導致喪失種姓和被逐出所在群落。這使得很多雇傭兵非常不滿。而遠征結束后,東印度公司開始取消雇用兵的原有的一些特權,減少他們的薪水,并規定職務升級不能超過中士。英國士兵住在舒適的房子,印度士兵卻只能住簡陋的帳篷。
印度民族起義導火線關于起義爆發的導火線有兩種,一種是關于子彈潤滑油的傳言。1857年初開始在雇傭兵中流傳這樣一種說法:東印度公司用豬油或牛脂做潤滑油涂在 來福槍的 子彈上。當時在裝子彈之前,士兵必須用牙齒咬破來福槍子彈的彈殼,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顧忌用嘴接觸禁忌動物的脂肪,故拒絕使用這些子彈。東印度公司宣稱,這種說法是謠言,并且已經換了新的用臘作潤滑劑的子彈,但是印度士兵依然懷疑潤滑油不干凈。3月,第34團的一名叫潘迪的士兵開槍打死了3名英國軍官,號召起義,事后被判處絞刑。作為公共的懲罰,東印公司決定取消這個兵團,其他士兵因而感到不滿。5月9日,德里附近密拉特城第三騎兵連的85名印度士兵公開拒絕英國殖民者所發的子彈,英國軍官將其捆綁,把子彈塞入他們口中,隨后送往陸軍監獄囚禁,導致印度士兵在5月10日起義
印度民族起義經過起義爆發
1857年5月9日英國駐印度軍團第3輕騎兵團的85名印度士兵拒絕使用擦拭了豬油的子彈被判處10年苦役。5月10日密拉特的孟加拉部隊第11輕騎兵團和20輕騎兵團發動叛亂,釋放第3騎兵團士兵,并攻擊英國人居民區,把所有能找到的歐洲人和印度的____徒都殺光了,把房子燒毀了。在密拉特的英國士兵有2083人并有12門野戰炮,印度士兵有2500余人,也許是由于當地的英國軍官覺得可以控制局勢,于是沒有通知其他地方的英國守軍,而對反抗者的行動反應又慢,使得起義軍隊前往德里前進。
5月11日起義軍隊到達德里,當地的印度人加入反英運動,攻擊紅堡,殺掉5名英國人并要求居住在當地的莫臥兒帝國皇帝穆罕默德·巴哈杜爾·沙復位,他勉強同意成為叛亂的首領。西帕衣團繼續屠殺城里的英國人和____徒。
支持與反對
反英分子看法不一致。許多印度人加入抗英運動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希望恢復莫臥兒帝國或者馬拉特帝國。印東公司在1853年占領了章西地區,叛亂爆發以后,該地區的女王拉克希米·巴依發動暴力反抗。 許多伊斯蘭教徒因為宗教原因參加反抗運動。但是,一部分印度人不支持這次起義。旁遮普的錫克教徒對莫臥兒帝國恨之入骨,他們和英國人站在同 一條戰線。在Oudh地區,遜尼派的人民不希望什葉派的莫臥兒復位。南部地區的印度人當時并沒有受到東印度公司的管轄,所以只是零星反叛,沒有大的起義活動。
印東公司重新占領德里
英國沒有馬上反擊。最后,兩個兵團從密拉特和西姆拉出發,進攻德里,一路上殺了無數的印度人。與此同時,一些英國部隊離開印度的土地,被調動去俄羅斯參加克里米亞戰爭。英國人走了近兩個月的路程后,在德里附近的Badl-ki-Serai村同印度反抗者交戰,并逼他們撤退德里。在這座大城市里,反抗者很容易得到援軍和糧食,英國軍隊為數不多,無法攻打反抗者的基地。
印度民族起義結果起義雖然以失敗告終,但沉重地打擊了英國殖民統治。1858年8月,英國議會通過法案,撤銷東印度公司。
印度民族起義失敗原因這次起義所以失敗,一方面是因為,就全國來說。封建王公和地主的絕大多數是站在英國殖民者一邊,竭力阻止自己地區爆發起義并從兵力、財力上支持英國統治者,使起義在范圍上受到限制,使英國殖民者有可能在一個地區被趕走而在另一個地區穩穩安身,并把未起義地區變成鎮壓起義的基地;另方面,也因為領導起義的封建主本身有很大階級局限性,無力擔當領導起義的重任。
歷史意義國內意義 :大起義提高了廣大印度人民的愛國主義覺悟。趕走外國侵略者,恢復印度的獨立的思想第一次提出并傳播到民間。大量反英斗爭的 英雄事跡流傳下來,在群眾中埋下了革命種子,成為日后推動印度民族運動發展和走向勝利的強大的精神鼓舞源泉。
國際意義:大起義延緩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侵略 亞洲的速度;它和中國的太平天國革命、伊朗 巴布教徒起義、日本 明治維新一起構成了 亞洲革命風暴,顯示了亞洲人民的英勇反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