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人起義歷史范文
1843~1872年新西蘭土著居民毛利族人反抗英國殖民者的一系列戰(zhàn)爭。又稱“毛利戰(zhàn)爭”。1840年英國殖民軍占領新西蘭。1843年6月,入侵南島威勞谷地,當?shù)孛嗽赥.勞帕臘哈領導下奮起反抗,擊退了入侵者,起義迅速擴大到南島大部分地區(qū)。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毛利人起義歷史。
毛利人起義是1843~1872年新西蘭土著居民毛利族人反抗英國殖民者的一系列戰(zhàn)爭,又稱“毛利戰(zhàn)爭”。1840年英國殖民軍占領新西蘭,1843年6月,入侵南島威勞谷地,當?shù)孛嗽赥.勞帕臘哈領導下奮起反抗,擊退了入侵者,起義迅速擴大到南島大部分地區(qū),1845年北島科羅拉雷卡地區(qū)在H.黑克的領導下,筑起戒備森嚴的堡壘-“帕”,多次擊敗武器精良的英國殖民軍,但由于力量懸殊,各部落之間又缺乏聯(lián)合,1846年起義被鎮(zhèn)壓。
1、毛利人起義的起因簽署于1840年的懷唐伊條約授予了毛利部落對其土地,森林,捕魚及寶藏無可爭議的所有權,當時的毛利人與英國人接觸已經有數(shù)十年,從歐洲殖民者那里,毛利人學會了使用一些現(xiàn)代技術,學校,教堂及農場,而殖民地政府為了確保這些資源不被他人利用,與毛利人簽訂協(xié)議,即新西蘭的所有資源只能授予英國王室。
但是新來的殖民者們并不領情,他們往往忽略毛利人的這些權利,逐漸地向殖民地政府施壓,迫于壓力,當?shù)卣_始允許殖民者占有那些所有權不明的土地,這些土地中就包括了爆發(fā)于1820-1835年間,新西蘭北島的毛瑟槍戰(zhàn)爭之后留下來的大片無人區(qū),毛利人因此開始了抵抗,并最終導致了戰(zhàn)爭的發(fā)生。
2、毛利人起義的經過1854年,毛利人在塔臘納基召開部落際大會,成立反對英國殖民者掠奪土地的聯(lián)盟,1857年一些部落組成毛利王國,1860年英國宣布懷塔拉河口的塔臘納基地區(qū)歸英國王室占有,當?shù)孛嗽赪.金吉領導下進行武裝斗爭,但毛利王國國王波塔陶一世與英國政府妥協(xié),不予支持,并禁止其他地區(qū)對其支援,1861年,塔臘納基起義被鎮(zhèn)壓。不久,國王波塔陶一世去世,其子波塔陶二世繼位,與英國政府進行關于承認王國的談判。1862年6月,波塔陶二世宣布獨立,不再受英國法律和不列顛王室的管轄,并禁止買賣和租賃土地。
1863年5月塔臘納基地區(qū)的英國殖民軍蓄意挑釁,戰(zhàn)爭再次爆發(fā),迅速蔓延至懷卡托河兩岸,英國殖民當局從本土調來正規(guī)軍,并征募當?shù)赜泼袢胛椋约訌姳Γ谌藬?shù)和裝備均占優(yōu)勢的情況下,英國殖民軍于同年12月攻陷王國首都恩加魯瓦亞,并深入內地與毛利人進行肉搏戰(zhàn),1864年3~4月奧臘考保衛(wèi)戰(zhàn)中,毛利人英勇地阻止了英軍的前進。
在此期間,英國殖民當局到處強占毛利人的土地,更加引起毛利人各部落的反抗,這時塔臘納基人特·烏阿創(chuàng)立了派-馬里雷教,它糅合了毛利人古老的信仰和猶太教、____的教義,宣傳念咒語可得到神靈保護,刀槍不入。
毛利人在作戰(zhàn)時,高喊“豪!豪!”(意為“起來”),故亦稱“豪豪主義”,派-馬里雷教流傳頗廣,信徒們在反英國殖民者的戰(zhàn)斗中英勇拚殺,但傷亡慘重。
1865年5月,殖民當局被迫承認了毛利王國,并簽訂和約,但當時王國管轄范圍只限于懷卡托地區(qū),其他地區(qū)的戰(zhàn)斗仍在繼續(xù)。1868~1869年,蒂托科瓦魯和特庫蒂·里奇蘭吉領導的兩支隊伍,采取游擊戰(zhàn)術,誘使英國殖民者深入森林,加以殲滅,陷英國殖民當局于困境,但由于王國貴族不予支持,蒂托科瓦魯和特庫蒂·里奇蘭吉分別于1870年和1872年失敗。
3、毛利人起義的結果起義雖被鎮(zhèn)壓,但也迫使殖民當局作出某些讓步,自1872年起,新西蘭議院中各有兩個席位被指定作為毛利人懷卡托和馬尼亞波托兩個部落的代表,英國官員和土地丈量員也不得進入該兩部落的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