郾城之戰(zhàn)的結果
郾城之戰(zhàn)是宋金戰(zhàn)爭的一次著名戰(zhàn)役。史載此役宋朝岳飛所率岳家軍以少勝多,予以金軍沉重打擊。宋軍如能乘勝前進,收復故疆大有希望。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郾城之戰(zhàn)的結果,希望對你有用!
郾城之戰(zhàn)簡介
完顏宗弼(兀術)紹興十年五月大舉南侵,宋亦全面迎擊。岳飛乃為西線主力,由鄂州向中原進軍?!端问贰肪?65《岳飛傳》記載:「十年,金人攻拱、亳,劉锜告急,命飛馳援,飛遣張憲、姚政赴之。帝賜札曰:'設施之方,一以委卿,朕不遙度。'飛乃遣王貴、牛皋、董先、楊再興、孟邦杰、李寶等,分布經略西京、汝、鄭、潁昌、陳、曹、光、蔡諸郡;又命梁興渡河,糾合忠義社,取河東、北州縣。又遣兵東援劉锜,西援郭浩,自以其軍長驅以闞中原?!?/p>
高宗命岳飛出師后,又舉棋不定,六月即命岳飛班師,但岳飛抗命不從,仍舉軍北伐。
郾城之戰(zhàn)戰(zhàn)局起因
南宋紹興十年、金天眷三年(1140年),五月,金分兵兩路向陜西和河南大舉進攻,在很快奪回了河南、陜西之后,又率大軍向淮南大舉進攻。這時宋高宗又慌了手腳,急忙下詔讓已經辭職在家守母喪的岳飛從襄陽出擊,牽制向淮南及陜西進攻的金兵,并"圖復京師(開封)"。
但是進攻淮南的金兵卻在順昌(今安徽阜陽)遭到劉锜所率原"八字軍"的沉重打擊,金兀術不得不撤回開封。金兵對淮南的威脅很快就解除了。宋高宗也馬上改變主意,立即向岳飛下了"兵不可輕動,宜且班師"的命令。岳飛卻認為機不可失,大舉北上,向中原進軍,分別攻占鄭州、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陽)等地區(qū),并派遣梁興等深入黃河以北,襲擾金軍后方。金兀術乘岳家軍兵力分散之機, 親率精銳騎兵15000 以及步兵十萬向岳家軍指揮中心--郾城(今屬河南)發(fā)動進攻。
郾城之戰(zhàn)戰(zhàn)役經過
由岳飛率領的岳家軍數萬人,自湖北出發(fā),很快進入河南中部,連敗金軍,占領軍事重鎮(zhèn)潁昌府(今河南許昌)、淮寧府(今河南淮陽),并乘勝收復了鄭州、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陽東)等地。岳飛還派梁興等人渡過黃河,聯(lián)合河東、河北義軍,在金的后方痛擊金軍,收復了不少州縣。
完顏宗弼見岳家軍兵力分散,又探知岳飛只帶有少量軍隊駐于郾城(今屬河南),決定親率精銳騎兵一萬五千人以及步兵十萬,直插郾城,企圖一舉消滅岳家軍的指揮中心。七月初八,宗弼與龍虎大王、蓋天大王等,在郾城北與岳家軍對陣。岳飛令其子岳云率輕騎攻入敵陣,往來沖殺。完顏宗弼(兀術)眼見騎兵會戰(zhàn)不能取勝,焦躁萬分,于是下令將披掛"重鎧全裝"的"鐵浮圖"軍投入戰(zhàn)斗。"鐵浮圖"軍每三匹馬用皮索相連,他們護甲厚重,人馬超重甲、攻堅能力強,"堵墻而進",主要用于正面沖擊。金軍一反以左、右翼"拐子馬"迂回側擊的慣技,改用重裝騎兵"鐵浮圖"軍來進行正面沖擊, 企圖以嚴整密集的重裝騎兵編隊來擊潰對方較為散亂的騎兵,鐵浮屠每進一步,便用攔馬的木頭環(huán)衛(wèi),只進不退。)作正面進攻,另以騎兵為左右翼,號稱"拐子馬"(拐子馬:布置在左右兩翼的騎兵,全由能騎善射的女真人組成。)配合作戰(zhàn)。岳飛遣背嵬親軍和游奕軍馬軍迎戰(zhàn),并派步兵持麻扎刀、大斧等,上砍敵兵,下砍馬足,殺傷大量金兵,使其重騎兵不能發(fā)揮所長。岳家軍中的勇將楊再興單騎突入敵陣,打算活捉完顏宗弼,殺金兵數百人。雙方從下午激戰(zhàn)到天黑,金軍大敗。
十日,金兵再犯郾城,岳飛在城北之五里店再敗金兵,殺死金將阿李朵孛堇。完顏宗弼集兵十二萬屯于臨潁(今屬河南)。十三日,楊再興以三百騎兵出巡,在小商橋與金兵遭遇,殺死金兵兩千多人以及萬戶撒八孛堇等一百多名將領,宋軍也全部壯烈犧性,楊再興所中箭鏃有兩升之多。十四日,張憲率岳家軍再戰(zhàn),逐金兵出臨潁縣界。同日,岳家軍又大破進犯潁昌的金軍主力。
在岳家軍打破金兵拐子馬之后,完顏宗弼只得拿出看家本領鐵浮圖,鐵浮圖都是完顏兀術的重甲騎兵,這種重鎧騎兵所騎的戰(zhàn)馬都是用一層厚厚的鎧甲所護住的,而每個士兵也都是身穿重鎧,而且三個連成一隊針對宋軍步兵居多的情況以一隊鐵浮圖包抄宋軍步兵,可以連成一組墻壁一般的破壞力擊垮宋軍,他們每個騎兵身上的重鎧都不怕箭射以及斷刀一類的兵器砍殺,所以稱之為鐵浮圖,可以縱橫疆場無敵數十載寒暑,造成宋境之內無人可敵!完顏兀術的這一手段岳飛早已料到,見金兵鐵浮圖出戰(zhàn)而來,岳飛立即下令背嵬軍返回我方陣前,早已觀敵料陣的岳家軍精銳步兵也就蓄勢待發(fā)的沖了上去,據我估計這些步兵也同屬于背嵬軍,岳家軍精銳步兵背嵬軍,身配重斧上前臨,雖然金兵鐵浮圖兇悍無比,但也有其弱點所在,在戰(zhàn)馬的關節(jié)之處并沒有鐵甲所護,于是岳家軍便專斷馬足,一匹馬斷足便無法前行,而后導致的是一隊馬無法進行有力還擊,趁此時機岳家軍將士們斬殺金兵,最終完顏兀術自以為榮的鐵浮圖也損失慘重,損失數量據記載十有八九都死于岳家軍砍刀之下!拐子馬、鐵浮圖相繼失效之后,岳家軍戰(zhàn)力暴漲繼續(xù)奮不顧身的斬殺金兵,頓時完顏兀術整合的十萬大軍兵敗如山倒,失去強有力的后盾鐵浮圖后,白刃戰(zhàn)中岳家軍兒郎奮勇殺敵,在近戰(zhàn)之中占有明顯的優(yōu)勢,完顏兀術見大勢已去自己也無力回天,就算繼續(xù)戰(zhàn)下去也不一定能勝出,于是只好宣布退兵,此戰(zhàn)最終以宋軍完勝而宣告終結!此戰(zhàn)乃是岳家軍第四次揮師北伐重要之戰(zhàn)。
郾城之戰(zhàn)戰(zhàn)爭后續(xù)
宋高宗獲報后下詔書,高度肯定郾城之捷,犒賞將士:"敕岳飛:自羯胡入寇,今十五年。我?guī)熍R陣何啻百萬,曾未聞遠以孤軍,當茲巨孽,抗犬羊并集之眾,于平原曠野之中,如今日之用命者也。蓋卿忠義貫于神明,威惠孚于士卒;暨爾在行之旅,咸懷克敵之心,陷陣摧堅,計不反顧。鏖斗屢合,丑類敗奔。念茲鋒鏑之交,重有傷夷之苦。俾爾至此,時予之辜!惟虜勢之已窮,而吾軍之方振,尚效功名之志,亟聞殄滅之期。載想忠勤,彌深嘉嘆。降關子錢二十萬貫,犒賞戰(zhàn)士。故茲獎諭,想宜知悉。"
宋高宗不愿岳飛繼續(xù)進軍,連發(fā)十二道金牌召回駐軍於朱仙鎮(zhèn)之岳飛。其時,淮南東路之張俊軍已撤退,岳飛於孤立無援下忍痛退軍。退兵前,岳飛長嘆:"十年之功,廢於一旦!所得諸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
郾城之戰(zhàn)戰(zhàn)役意義
郾城之戰(zhàn)是宋金雙方精銳部隊之間的一次決戰(zhàn),宋軍以少勝多,給金軍以沉重打擊。宋軍如能乘勝前進,收復故疆大有希望。但宋高宗趙構和秦檜只圖利用勝利,作為對金乞和的資本,遂下令班師,斷送了這次戰(zhàn)爭的勝利成果。
郾城之戰(zhàn)戰(zhàn)役評價
發(fā)生于12世紀的郾城之戰(zhàn),是中國歷史上范圍最廣、持續(xù)很久的民族戰(zhàn)爭。在岳飛生前,酷烈的戰(zhàn)禍遍及宋朝疆土,對經濟造成很嚴重的破壞,而宋金南北對峙分裂的局面,又嚴重地阻礙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給各族人民造成深重的苦難。因此,以岳飛為代表的抗金斗爭,不僅服務于趙宋政權,而且實質上體現了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是反對分裂、爭取進步、反對倒退的正義斗爭。
"敕岳飛:自羯胡入寇,今十五年,我?guī)熍R陣,何啻百戰(zhàn),曾未聞遠以孤軍,當茲巨孽,抗犬羊并集之眾,于平原曠野之中,如今日之用命者也。蓋卿忠義貫于神明,威惠孚于士卒,暨爾在行之旅,咸懷克敵之心,陷陣摧堅,計不反顧,鏖斗屢合,丑類敗奔。念茲鋒鏑之交,重有傷夷之苦。俾爾至此,時予之辜!惟虜勢之已窮,而吾軍之方振,尚效功名之志,亟聞殄滅之期。載想忠勤,彌深嘉嘆。降關子錢二十萬貫,犒賞戰(zhàn)士。故茲獎諭,想宜知悉。" ----《獎諭武勝定國軍節(jié)度使湖北京西宣撫使岳飛郾城勝捷仍降犒賞詔》勝多,給金軍以沉重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