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為什么改名叫柳三變
柳永是我國北宋史上杰出的婉約派詩人代表,福建崇安人,柳永的祖上官宦世家,其父親柳宜去世很早,所以柳永從小便跟隨母親、私塾先生學習詩詞,并且才氣外漏,在當時小有名聲。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柳永改名叫柳三變的原因,歡迎大家閱讀。
柳永為什么改名叫柳三變
柳宜有三個兒子,分別是柳三復、柳三接和柳三變,柳三變就是柳永,柳三變字景莊。后柳永自己改名為柳永,連自己的字也改了,改為耆卿。當時柳氏三兄弟的名聲很大,被稱為“柳氏三絕”。
柳永的仕途之路很是坎坷,四次科舉不中,直到景祐元年即公元1034年,宋仁宗特開恩科,對往年落第的才子放寬了要求,柳永才及第。當時柳永已經年過半百,但是柳永依然十分喜悅,被授睦洲團練推官。柳永前往,睦洲上任的時候路過蘇州,并前去拜訪了在蘇州的范仲淹,到了睦洲后深受當地知府呂蔚的賞識,呂蔚向上舉薦柳永,但是被朝廷以“未有善狀”給駁回了,此后柳永就一直被調來調去,并且只是做一些小官小吏。
皇佑五年即公元1053年,柳永去世,由于沒有親人,窮困潦倒,柳永死后,是和他交好的青樓女子湊錢埋葬了他。
雖然柳永一身坎坷,但是也正是這坎坷的經歷造就了柳永在詩詞上的成就,柳永的詞很多都體現著他一生宦游浮沉的經歷。柳永還用大量的詩詞描寫了平民女子的心聲,他大眾化、平民化的詩詞特點,將詞的發展推到了一個新高度,同時,柳永是第一個對宋詞進行改革的詞人,這對后來詞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柳永字
柳永是北宋時期婉約派詞人的代表,其本名柳三變,原本字景莊,后來自己改名為柳永,字耆卿。祖上是官宦之家,但是柳永本人仕途比較坎坷,郁郁寡歡,但是他的詞卻是中國詞壇上熠熠生輝的佳作,對后世詞的發展影響深遠。
柳永自己稱自己為白衣卿相,經常出入秦樓楚館,和很多歌女打成一片,是妓女之友。但是我們不能把柳永作為酒色之徒來看,柳永曾幾次參加科舉,屢試不第,憤怒之下便孤芳自賞,游藝于酒樓妓館,以填詩作詞為快樂,他的詞中有些對深閨怨婦的描寫,完全道出了婦女的心聲,而且柳永一改之前文人對歌妓的歧視,所以柳永深得女子喜愛。因其年過半百才及第,還老是被上面調來調去,最后因為一首《醉蓬萊》惹怒龍顏,從此不再被任用,一生仕途坎坷。柳永晚景十分凄涼,沒有子嗣,最終流落襄陽而死,死后還沒有錢買棺材,最終是他那些交好歌妓中的幾人湊錢將柳永葬于南門外,每年春天都去上墳,人們稱之為“吊柳七”。
柳永的大量作品描寫了市民階級男女之間細膩的感情,詞中的女子大多為淪入青樓的經歷坎坷的女子,詞中沒有之前文人對青樓女子的蔑視,而是表現出真誠的同情和憐惜,為這些女子向世界發出吶喊,深深走入大眾心中。因為柳永自身坎坷的仕途經歷,所以柳永一生走南闖北,又有長期生活在城市的經歷,所以對京都的繁華生活的描寫在柳永的詞中也有很多體現。
柳永的一生
柳永是我國北宋著名的詩人,字耆卿,本名柳三變,字景莊,后來自己改名柳永,因在家重給排行老七,所以又稱柳七,祖籍是河東人(今天在山西)后來遷居到福建崇安人,約生于公元987年。
柳永出生于官宦之家,祖父柳嵩,曾經是沙縣縣丞,父親柳宜曾出任南唐御史。淳化元年,柳永的父親上書授全州通判,柳永跟隨父親上任,咸平六年即公元1003年,柳永作下《望海潮》拜謁孫何,此詞讓柳永名聲大震,景德年間,柳永離開杭州前往蘇州,不就又回到揚州,在那里度過自己的青春歲月。公元1008年,柳永進京趕考,1009年,柳永初次考試落第,心中不滿作下《鶴沖天-黃金榜上》,1015年,柳永參加禮部考試,又落第,同時與他的老相好蟲娘之間關系出現問題,又作下《征部樂-雅歡幽會》,1018年,柳永考試再次落第,1024年第四次考試還是落第,憤怒地離開京城,南下。
1029年,柳永返回京城,觸目傷情,又離開京城,到西北去了。公元1034年,宋仁宗親政,開啟恩科,考試渡渡放寬,柳永終于及第,拜官睦州團練推官,那時候柳永已經年近暮年,所以柳永非常高興。1037年,柳永調任余杭縣令,在那里深得百姓的愛戴,兩年后被調往浙江定海。1043年又被調到泗州做判官,之后便經常調來調去,1046年任著作郎,三年后轉太常博士,第二年改任屯田員外郎,定居潤州,四年后,1053年,柳永去世。
看了“柳永為什么改名叫柳三變”還想看:
1.柳永為什么改名叫柳三變
2.柳永為什么叫柳三變
3.柳永為什么叫柳三變
4.柳永的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