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頤是哪個朝代的
周敦頤,他的表字為茂叔,因而有人稱他為周茂叔,他原來的名字叫周敦實,后來又有名字周元皓。他在五十七歲時就與世長辭了,死后南宋皇帝宋寧宗趙擴賜他謚號“元”,后人尊稱周元公。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周敦頤介紹,歡迎大家閱讀。
周敦頤是哪個朝代的
周敦頤是哪個朝代的是沒有任何爭議的,他是中國古代文學發展巔峰其中之一的宋朝人。周敦頤是北宋著名的人物,他出生于1017年,于1073年逝世,享年五十七歲,他曾是北宋宋真宗和宋神宗的臣子。北宋重文輕武,是中國古代文學高度發展的時期,是文學得到了極大的進步,出了一大批蘇軾、王安石、曾鞏等文學大家。與其他朝代相比,北宋的文學發展最為快速,文人受到的文字要求比較少,言論較為自由。因為政治對待文學的態度,也使得文人的思想不再狹隘,也因此可以使得哲學得到發展,使得周敦頤形而上學的思想得以生存壯大??梢哉f,周敦頤的思想在北宋生存壯大看似偶然,其實是必然。
中國古代文學發展有兩個巔峰,一個是春秋戰國時期,一個是唐宋時期,而宋朝文學的發展幾乎達到了極致。周敦頤就是生活在文學繁榮的宋朝。周敦頤的思想和他開創的儒家文學,是文學繁榮的北宋時期的一顆閃亮的星星??梢哉f,周敦頤和宋朝相輔相成,才成就了這么一個文人。
周敦頤的故事
公元1021年,周敦頤時年4歲,重陽節時,父親周輔成和幾位好友飲酒聊天,看著遠處怡人的風景,心情十分暢快。村前五個土墩子引起了周輔成和他朋友的興趣。大家商量著要為這五個土墩子想出別致的名字,大家抓耳撓腮沒有頭緒。
此時,正在一旁玩耍的周敦頤沉思了一會,脫口而出說,東邊的土墩叫木星,南邊的土墩叫火星,西邊的土墩叫水星,北邊的土墩叫金星,中間的土墩叫木星。如果一起叫的話就起名為“五星堆”,周輔成夫人朋友們認為周敦頤說的很有道理,便采用了“五星堆”這個名稱。后來,“五星堆”也成為當地著名的一個景觀。
周敦頤年少的時候,常常到月巖內讀書悟道。月巖距離周敦頤家大約有七公里左右,月巖洞東西兩個方向各有一座門。進入洞穴后,如果站立的位置不同,那么視覺也不相同,看到的景物更不相同。如果從東門進入月巖洞,從洞口看月亮只能看見下弦月,再往前走,月亮由缺變圓。行走到月巖洞中間時,月亮便成為望月,隨后又開始了由圓變缺的變化進程。周敦頤14歲時,經常在月巖洞中讀書,通過觀察月巖內月亮的變化形狀,他領悟到了“太極陰陽”的思想。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周敦頤開創了理學,而他年少時在月巖洞中對太極的領悟,為他后來理學理論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周敦頤名言
周敦頤是宋明理學的開創者,周敦頤在學習前人思想了著作上,提出了很多新問題。他著有《通書》和《愛蓮說》等作品,其自己的見解融于其中,進一步推動了儒學的發展?!锻〞芬晃闹?,“動而無靜,靜而無動,物也。動而無動,靜而無靜,神也。動而無動,靜而無靜,非不動不靜也。物則不通,神妙萬物。”這些便是周敦頤名言之一。
這些體現了周敦頤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思想。后來,這句話深受哲學學者的推崇,周敦頤并沒有將運動和靜止完全地割裂,他認為靜止和運動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以參照物來說,或許肉眼看見世間萬物是靜止的狀態,事實上,它是運動和變化的,它遵循著自己的規律而來,日復一日地變化著。
除此之外,“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句話出自于周敦頤所作《愛蓮說》一文,周敦頤描述了自己喜歡白蓮的理由,則是出淤泥而不染。即使白蓮生長在池塘的淤泥之中,但是它的花朵美麗潔白。盛夏時節,發出清幽的香味,讓人心情愉悅。周敦頤以“蓮花”自喻,表達出自己高潔、不與黑暗勢力同流合污的精神。千百年來,這句話深受后人的推崇,文人墨客紛紛以此為座右銘,表達出自己高尚的人格節操。
看了“周敦頤是哪個朝代的”還想看:
1.周敦頤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2.周敦頤簡介及代表作品
3.周敦頤的故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