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民間生活是怎樣的
民間生活以一定的社會關系為紐帶,由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心理、環境諸因素綜合作用,形成一系列極為復雜的、多層次的社會現象。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宋朝的民間生活是怎樣的?
宋朝的社會生活:城市和市鎮的興旺
宋朝時期開封人口超過100萬,名副其實的國際大都市,世界之最。另,十萬以上人口的城市有洛陽、杭州、揚州、成都、廣州、福州、應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其時,歐洲最大城市也不過十幾萬人口。中國古代城市的發展,到北宋出現了新的轉折。北宋以前的城市,一般是坊、市分區,即住宅區與商業區嚴格分開。北宋時,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徹底打破了“坊”、“市”的界線,商店可以隨處開設,不再采取集中的方式。
東京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北宋都城開封是最繁華的城市,戰國魏、后梁、后晉、后漢、后周、宋、金,七朝古都。北宋時期,定為都城,發展達到了頂峰,是當時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汴梁由皇城、內城、外城組成,外城周長50里165步(宋代三百步一里,1步=1.536米),約為46.586華里。人口150余萬,相當于今日開封市的三分之一人口。
汴梁市內手工業作坊眾多,街道兩旁商店、旅舍、貨攤林立,人來車往,十分熱鬧。市場上的商品既有來自國內各地的百貨,也有來自國外的各種商品。營業時間不受限制,除白天營業外,還有夜市和曉市。城內另有固定市場和定期集市。其中大相國寺每月開放五次,規模很大。市內還出現了“瓦舍”(或稱“瓦肆”),里面有“勾欄”(歌舞場所)、酒肆和茶樓,還有說書、演戲的,成為娛樂的中心。宋人張擇端所畫《清明上河圖》,就是當時城市商業繁榮的藝術反映。
北宋時期,由于舊坊制被打破,城市中行業分區性逐漸消失,因此行會的地位更顯重要,組織更加嚴密。唐朝時,有些城市商業區域擴大到城外,叫做草市,北宋時更加發展。農村中還有定期開放的小市,北方叫做集,南方叫做墟或趕場。在草市或集、墟的貿易中,農產品和布帛竹木器等日用品占大宗,也有一些生產工具的交易。有些草市或集、墟在交換發達的基礎上,逐漸發展成固定的市鎮。市鎮是城市和鄉村的橋梁,它的發展,有利于商品經濟的繁榮。
南宋都城臨安是當時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從浙江及其他州郡前來的貨船,絡繹不絕。此外,平江、建康、鄂州、江陵等沿江城市,手工業和商業都很發達。墟市則比北宋更加普遍,僅廣東一路就有墟市八百個,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商業的繁榮。
北宋時,杭州就已經是全國著名的大城市,大詞人柳永在《望海潮》說,“錢塘自古繁華,參差十萬人家”。到了南宋,作為一國之都,臨安城人口迅速積聚。臨安府九縣上戶口的人就有124萬,而同一時期(公元13世紀),倫敦只有2萬人,巴黎有4萬人,西方最大最繁華的城市威尼斯,也不過10萬人口。
南宋初期孝宗乾道年間(1165~1173年),臨安人口為“戶二十六萬一千六百九十二,口五十五萬二千五百零七”;到南宋末年咸淳年間(1265~1274年),已增至“戶三十九萬一千二百五十九,口一百二十四萬七百六十”,這是臨安府九縣的戶口總數。這還不包括不下十萬人的軍隊人數,以及為數眾多難以統計的流動人口。
龐大的城市人口,可以從當時臨安城的糧食消費量上得到佐證?!秹袅讳洝吩疲?ldquo;每日街市食米,除府第、官舍、宅舍、富室及諸司有該俸人外,細民所食,每日城內外不下一、二千余石。”《武林舊事》統計:“宋時杭城,除有米之家,仰糴而食凡十六、七萬人。人以二升計之,非三、四千石不可以支一日之用,而南北外二廂不與焉,客旅之往來,又不與焉”。
臨安城里最大的綜合性中心商業區,當屬御街。全國各地名產皆集散于此,商賈穿梭往來,一派繁盛。從皇宮北門和寧門外(今萬松嶺南側的鳳凰山腳路口)出來,沿著御街,兩側商肆林立。除了御街外,專業性的集市和商行遍布于城內外。竹竿巷,南宋時杭城編籬插花之細竹在此集市而得名;馬市街賣馬、皮市巷賣毛皮、菜市橋是蔬菜集散中心……而與清河坊毗連的高銀街,是南宋著名的珠寶市場,買賣動輒以萬貫計,故得名。
宋朝的社會生活:取消宵禁
唐朝實行里坊制,把城市分割為若干封閉的“里”作為居住區,商業與手工業則限制在一些定時開閉的“市”中,全城實行宵禁。唐《宮衛令》規定:每天晚上擂響六百下“閉門鼓”,早上五更三點后擂響四百下“開門鼓”。凡是在“閉門鼓”后、“開門鼓”前在城里大街上流竄的,觸犯“犯夜”罪,笞打二十。到了宋代,隨著商業的發展,里坊制被打破,宵禁取消,出現了夜生活,具備了現代社會的特點。比如州橋夜市(出朱雀門至龍津橋),主要是各種小吃,三更閉市(午夜12點左右)。在北方城市里這是非常難得的,如郎所在的冰城哈爾濱,夜市過了10點就沒人了。
宋朝的社會生活:消防機制健全
消防機制健全,主要由開封府負責。宋初城市管理依舊沿用里坊制(后被街巷制取代),每坊巷460米左右設一巡捕屋,有巡捕五人,負責夜間治安和消防工作,并于高處磚砌望火樓,樓上有人值班。各種消防器具齊全,一旦有民宅失火,軍廂主馬步軍、殿前三衙、開封府各領軍級全部出動,不勞百姓。
宋朝的社會生活:節日
中國古代的人們,根據每年氣候節序的變化及生產、生活、文化娛樂的需要,形成了許多傳統的民俗節日。在這些節日里,舉國上下,人們都要舉行各種紀念活動,或游戲娛樂、或祈求祝福、或祭祀祖先、或供奉神靈,內容相當豐富多彩。
到了北宋,隨著當時經濟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商業貿易的日益繁榮,各節日活動的內容也愈來愈多,而作為當時全國玫治、經濟、文化中心的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節日自然過得更加隆重、歡快,在當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當時東京人每年要過的節日很多,諸如元旦、元宵、寒食、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冬至等,在以上眾多的節日中,“都城以冬至、元旦、寒食為三大節’,節日過得格外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