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權臣楊素生平
引言:公元572年(北周天和七年)三月,北周武帝宇文邕誅殺宇文護親掌朝政,楊素因曾受到宇文護的重用,所以遭到株連。此時,楊素以其父楊敷死于北齊,但未受朝廷追封,便上表申訴。周武帝不理。楊素再三上表,周武帝大怒,下令殺楊素。
隋朝權臣楊素生平
楊素(544年—606年8月31日),字處道。漢族,弘農華陰(今屬陜西)人。隋朝權臣、詩人,杰出的軍事家、統帥。他出身北朝士族,北周時任車騎,曾參加平定北齊之役。他與楊堅(隋文帝)深相結納。楊堅為帝,任楊素為御史大夫,后以行軍元帥率水軍東下攻陳。滅陳后,進爵為越國公,任內史令。楊廣即位,拜司徒,改封楚國公。去世后謚曰景武。
楊素弘農楊氏之后,先祖世代為官,祖父楊暄,官至北魏輔國、諫議大夫。父親楊敷,為北周汾州刺史。楊素小時候窮困失意,不拘小節,有遠大的志向。時人都不理解他,只有他的堂叔祖、魏朝的尚書仆射楊寬認為他很不一般,常對子孫說:“處道不是一般的人,他日一定出類拔萃,無與倫比,不是你們趕得上的。”楊素后來和安定人牛弘志同道合,他們勤奮好學,研究探討精心專誠,從不感到疲倦,因而很多方面都精通或者涉獵。
后與安定人牛弘(后任隋朝禮部、吏部尚書)同窗共讀,知識淵博,在文學、書法上均有造詣,史書稱其“研精不倦,多所通涉。善屬文,工草隸,頗留意于風角。美須髯,有英杰之表”。當時北周大冢宰宇文護把持朝政,引其為中外記室,后轉禮曹,加大都督。
公元572年(北周天和七年)三月,北周武帝宇文邕誅殺宇文護親掌朝政,楊素因曾受到宇文護的重用,所以遭到株連。此時,楊素以其父楊敷死于北齊,但未受朝廷追封,便上表申訴。周武帝不理。楊素再三上表,周武帝大怒,下令殺楊素。
楊素高聲地說:“我給無道的天子做事,死是應該的。”周武帝聞后,對楊素刮目相看,赦其無罪,并追贈其父為大,謚忠壯。拜楊素為車騎大、儀同三司,并逐漸對其有了好感。周武帝又令楊素起草詔書,素下筆成章,文詞華麗,周武帝贊揚道:“好好努力,不愁日后沒有榮華富貴。”而楊素卻回答說:“臣只怕富貴來逼臣,臣卻無心謀取富貴。”
楊素作品選集
山齋獨坐贈薛內史二首
其一
居山四望阻,風云竟朝夕。
深溪橫古樹,空巖臥幽石。
日出遠岫明,鳥散空林寂。
蘭庭動幽氣,竹室生虛白。
落花入戶飛,細草當階積。
桂酒徒盈樽,故人不在席。
日暮山之幽,臨風望羽客。
其二
巖壑澄清景,景肖巖壑深。
白云飛暮色,綠水激清音。
澗戶散馀彩,山窗凝宿陰。
花草共縈映,樹石相陵臨。
獨坐對陳榻,無客有鳴琴。
寂寂幽山里,誰知無悶心?
贈薛播州
在昔天地閉,品物屬屯蒙。和平替王道,哀怨結人風。
麟傷世已季,龍戰道將窮。亂海飛群水,貫日引長虹。
干戈異革命,揖讓非至公。
兩河定寶鼎,八水域神州。函關絕無路,京洛化為丘。
漳滏爾連沼,涇渭余別流。生郊滿戎馬,涉路起風牛。
班荊疑莫遇,贈縞竟無由。
道昏雖已朗,政故猶未新。刳舟洹水際,結網大川濱。
出游迎釣叟,入夢訪幽人。植林雖各樹,開榮豈異春?
相逢一時泰,共幸面年身。
荏苒積歲時,契闊同游處。閶闔既趨朝,承明還宴語。
上林陪羽獵,甘泉侍清曙。迎風含暑氣,飛雨凄寒序。
相顧惜光陰,留情共延佇。
滔滔披江漢,實為南國紀。作牧求明德,若人應斯美。
高臥未褰帷,飛聲已千里。還望白云天,日暮秋風起。
峴山君儻游,淚落應無已。
漢陰政已成,嶺表人猶蠹。彈冠比方新,還珠總如故。
楚人結去思,越俗歌來暮。陽烏尚歸飛,別隺還回顧。
君見南枝巢,應思北風路。
養病愿歸閑,居榮在知足。棲遲茂陵下,優游滄海曲。
故人情可見,今人遵路躅。荒居接野窮,人物俱非俗。
桂樹芳從生,山幽竟何欲!
秋水魚游日,春樹鳥啼時。濠梁暮共往,幽谷有相思。
千里悲無駕,一見杳難期。山河散瓊蕊,庭樹下丹滋。
物華不相待,遲暮有馀悲。
銜悲向南浦,寒色黯沈沈。風起洞庭險,煙生云夢深。
獨飛時慕侶,寡和乍孤音。木落悲時暮,時暮感離心。
離心多苦調,詎假雍門琴!
送蔡君知入蜀
金陵已去國,銅梁忽背飛。
失路遠相送,他鄉何日歸。